張碧英
新時代就要有新教育,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今的課堂改革,越來越看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在教育領域,新型的教學工具、教學目標會引起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全面改變,為現代教育創造新動力,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讓教學模式更加先進與高效。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高中生物教育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有著固定的教學模式和穩定的教學系統,在新時代下應該思考一條新的路徑。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社會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它所涵蓋的知識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高中生物,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階段中知識涵蓋量最大的一個階段。生物教學不僅是生物教師單方面的傳授理論知識,更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在生物課堂上做到師生的有效互動,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提升生物課堂的效率。由此,注重生物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應是新時代下生物教學的一個重點,生物教師應該尋找多種方法、站在多種角度去思考、研究提升生物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促進生物教學更好地發展。
21世紀是互聯網的世界,信息化、數字化、人工智能......存在于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會引起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全面改變,為現代教育創造新動力,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讓教學模式更加先進與高效。互聯網提供的教學資源具有時效性,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接近。教師通過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教學資源,能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學生通過互聯網提供的教學資源進入課本教材知識,能提高對知識的熟悉程度,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
例如在《走近細胞》這一課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接受到教師為其準備的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搜索大量關于細胞的產生、發展和種類等。這樣學生在學習《走近細胞》這一課時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生物教材中的這些知識了,面向的更是整個生物界對細胞的研究成果。學生通過多媒體在搜索有關這一課時的學習資源時,通過了解廣泛的課外延外知識,走進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這樣就減少了教材知識的晦澀程度。由此,多媒體就是教材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學生通過座“橋梁”走近課堂,是增強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課堂討論,是活躍課堂氣氛、拉近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距離的有效方式。在生物教學課堂中插入課堂討論這一環節,會使生物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教師通過課堂討論,能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除此之外,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的不同思維產生碰撞的過程。由此,討論教學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生物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例如在話題為《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講解能量供應的含義,再例舉一些細胞進行能量供應的事跡。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各自所理解的能量供應的含義。通過小組討論之后,再讓小組推選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面向全班學生進行發言。最后,教師在課堂討論交流之后,向學生發放課前備案時準備的教學資源。學生通過在討論交流之后閱讀教師準備的教學輔助資料,會加深對這一課時的知識的理解。通過課堂討論教學,發揮學生在生物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學生的交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是拉近師生之間距離,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當中最活躍的時期——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獨立心強,好奇心、求知欲強,對陌生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又容易對老舊、死板的事物產生厭煩心理。高中生物知識,是一門理論性知識學科,它的知識內容充滿著理性思維,這就不可必要的帶有一些枯燥的感覺。故事教學法,能增強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這一課時,生物教師在構造故事進行教學時,要立足于教材知識,不能偏離教材知識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通過教材與故事的高度結合,才能發揮故事教育法在生物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在進行教學備案時,也不能一味構造故事,而要在教材中尋找故事的入口,找到一個最佳的故事連接點,在這個連接點上進行故事教學。通過故事教學,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生物學科的趣味和魅力,會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的參與度,由此為實現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打下基礎。
高中生物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重要理科之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創新和進步,引領著其他學科的創新和進步。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教師面向學生改進教學方式。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在21世紀,教師要意識到生物師生互動課堂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尋找生物教學的趣味點,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打造生物師生互動課堂,提高生物的教學質量和效益,培養出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陜西省韓城市司馬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