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增強課堂的活躍度,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老師應當完善教學方式與手段,讓每一名學生的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數學理論基礎知識并做到有效運用。
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一直被相關教育工作者所高度重視。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關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積極探索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指的是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數學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充分的發揮教學優勢,以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值得一提的是,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多,而且還應當讓學生增強數學思維能力。另外,對于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師來說,還應當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優秀品格,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偟膩碚f,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指的是數學教師運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最高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這樣來件,作為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師來說,應當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手段,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學科在教學上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側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的方式較為陳舊,課堂活躍度不夠。
一些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另外數學教師在備課階段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并沒有完成教學中的認知技能等方面的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以課本為中心,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有效性較低。
2.2 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有效性難以發揮。
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構成的。其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若是教師所安排的教學時間不合理,就會造成課堂有效時間的浪費。一些數學教師,在備課階段根本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進而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不能有效的分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而使得整個教學進度落后。
針對當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師,應當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與手段,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具體來說,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1 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采取合作式教學的方式。這樣,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明顯增強,也能夠積極的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合作、討論的教學氛圍,并就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形成互幫互學的學習環境??梢姡@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2 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開展好課堂教學活動,應當認真做好備課準備,并以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根本,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具體來說,數學教師應當就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拓展,在學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圍內,對每一節課授課知識的信息量進行有效的安排。另外,還應當合理區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準確抓住教學的基本內容。這樣,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能夠加強學生對于重點課程內容的接受度,從而促進預期教學效果的實現。
3.3 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提問環節,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
要想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應當合理設置提問環節,以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堂進行提問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的,所設置的問題難度應當適中。如果是基礎一般的學生,問題應當略簡單,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當提出富于挑戰性、思考性的問題。這樣,數學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活動中來,啟發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環節,不能忽視小學教育。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則更是如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改革中注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時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積極推動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改革,最終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