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紅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 上海 201210)
某企業位于上海市,總面積76 萬平方米,綠化實際面積22.5 萬平方米, 綠地率占29.6%, 綠化覆蓋率31%。 九曲橋、天鵝湖和小浦江的結合是公司內綠化的亮點,既美化了環境,成為了某企業工作人員中午休閑的好去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公司內原有植物品種包括:喬木:香樟、樂昌含笑、杜英、雪松、白玉蘭、合歡、意楊、垂柳、銀杏等。 灌木:櫻花、梅花、桃樹、桂花、石榴、夾竹桃、楊梅等。 小灌木及整形植物:月季、八角金盤、紅葉石楠、瓜子黃楊、金葉女貞、杜鵑等。 草坪和地被:馬尼拉、慈孝竹等。 竹類和水生植物:慈孝竹、美人蕉等。 2017 評為上海市綠化合格單位。
也存在如何提高綠化養護管理水平,使公司景觀面貌有明顯的改善,是一項長期的難點。
通過近幾年的綠化養護所觀察得出的結論,發現公司內部分植物并不適合栽植。 如杜英、合歡、泡桐等,這類樹種,并不能完全適應上海的氣候環境。 在公司近幾年的養護過程中,也出現了植株生長不良、樹勢衰退甚至死亡的現象。 部分生長不良的樹種又引發病蟲危害,兩種情況交互發生,加速了樹木的死亡。
目前公司內的綠化養護管理水平, 尤其是近一年,已經有了許多的改善,但仍有一定的問題存在。如香泡、櫻花、樂昌含笑等,雖然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但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養護管理的專業水平,由于缺乏針對性的養護,部分樹木出現了長勢不良,樹冠萎縮的現象,其原因包括:地下水位高,病蟲危害,土壤條件不佳,肥力不足,修剪剝芽不到位等。
雜草的控制,也是公司內一大難題,部分區域的除草工作,雖然投入了大量人力,但效果甚微。 部分區域因為雜草的侵蝕,造成了大面積的空禿。 而草坪上的青苔及闊葉雜草,也是養護工作中的難點之一。
土壤作為植物生長的必須條件,由礦物質和腐殖質組成的固體土粒、以及氣體和水分占據。 土壤的PH 值,EC 值,有機質,微生物含量等各種條件,決定了土壤的質量,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土壤雜質和污染物較多,或土壤過于貧瘠等因素,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目前,公司內土壤主要問題在于,土壤內建筑垃圾和石塊較多,許多區域有效種植深度不夠,部分區域存在土壤透氣性差,水位過高的現象。 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公司內許多植物長勢不良,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部分植物慢慢的死亡。
由于人工種植的綠化與自然界植物群落相比,植物配置品種相對單一;或大面積種植同種植物,都容易造成了該植物病蟲集中爆發。 或者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選擇了抗性差,易發病蟲的植物,也會造成病蟲害爆發。
公司面積大,河道水體分布廣,東北角還設有天鵝湖生態園。 整體的水域養護也是整個管理中的一個難點。 部分河岸泥石裸露,岸邊和水中也缺少水生植物。
在每年的養護投入中,設置一部分支出,用于淘汰不適應公司內生長的樹種。 首先補種一些適生的鄉土喬木樹種作為公司內的骨架樹, 用于營造公司內的整體環境。 如烏桕、欒樹、無患子、青桐等。
補種的樹木,須嚴格控制規格大小,選取胸徑6-8公分,處于生長期的壯年樹。 相對于大規格的樹木,處于生長期的小規格樹種,成活率高、費用低,也完全符合公司“降本增效”的理念。
在確保正常的綠化養護工作進行的同時,要逐步制定各種針對性的綠化養護方案。 充分了解每一種植物的生長習性,有針對性的制定養護計劃。 合理的進行土壤改良、施肥、修剪和病蟲防治等工作。
對于雜草的控制,可以使用選擇性除草劑進行防治。 如草坪中的闊葉雜草,使用二甲四氯噴灑。 而種植草坪的區域及地被死亡的空禿區, 可統一更換長勢快,覆蓋力強,適應性高的各類地被植物。 如扶芳藤、蘭花三七、吉祥草、蔓長春、絡石等。 其效果不但能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還能在日后的養護過程中,減少除草工作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 地被也可選取公司內現有的品種進行分株種植。

表1 單一除草工作和更換補種地被植物對比表單位:人工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雖然前兩年人工投入上并無優勢,但到了第三年起,兩種方法的人工投入已經持平,而在第四年起,因為先前補種的地被已成為區域內的優勢種,雜草很難大面積生長。 因此,在之后的養護工作中,除草的人力將大量減少,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
而不適合種植草坪的區域, 與其不斷的補種草皮, 在更換了同價位的地被植物后, 也將節約后期的材料支出。 長勢強的地被, 在密度高了之后, 還能夠抽密補稀,種到其他區域。
土壤改良,是指運用土壤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技術, 排除或防治影響植物生長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
就公司目前的土壤情況,首要任務是通過日常養護過程中,持續不斷的對土壤內的建筑垃圾進行清除并外運。部分建筑垃圾過多,造成有效土層不足的區域,需有針對性的進行整治。 對于地下水位高的區域,對難以生長的樹木,可抬高種植,增加其根系的透氣性。
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面,建議利用日常植物修剪下來的樹枝,進行粉碎還林。 樹枝粉碎物不但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 粉碎物降解后,還能轉化為養料供應樹木生長。
綠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 后期的養護工作中,要做到事前控制,加大對各類病蟲害的監測和預防,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而在農藥使用和選擇上,必須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的農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周邊人、動物已經環境的危害。
水生植物的恢復與重建在淡水生態系統的穩態轉化(從濁水到清水)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水生態修復的主要措施。 結合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對河岸邊及水中,種植水生植物和岸生植物。 品種可選用:鳶尾、菖蒲、梭魚草、再力花、荷花、美人蕉等,具備觀賞價值,養護容易的植物為主。
相對于專業的綠化養護公司,作為管理單位,綠化養護專業知識相對薄弱, 在養護管理的過程中難免處于被動。
為了提高管理的專業水平,可采取聘請行業內的專家進行綠化養護的指導;參加市綠化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的各項專業培訓;定期觀摩其他公司、公園、綠地的養護管理模式。 不斷提高、 總結,并將知識運用于自己公司的綠化養護。
公司植物主要集中在春季花灌木(梅花、櫻花、桃花等),常綠喬木(香樟、雪松)及部分落葉樹(銀杏、垂柳、意楊)。 總體來說,樹木品種相對較少。 花灌木花期分布時間較短,常綠樹(香樟)數量較多。 落葉樹(秋色葉)品種較少。
某企業植物觀賞季節表
結合實際養護情況,增加園區內的植物種類。 選擇時以適生、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具備一定的觀花、觀葉、觀果的性能。 植物形式可不限于喬木,也可以是灌木、地被、宿根植物等。

表3

表2
綠化綜合養護, 除了做好傳統的澆水、 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 還需要考慮到整體的生態平衡、景觀面貌。 在堅持貫徹“降本增效”的前提下通過日常養護中不斷的改善和調整, 學習借鑒的其他園區優秀的綠化養護和改建案例。 不斷優化養護管理水平, 有針對性的逐步調整改善公司內植物群落結構。 降低植物死亡率,提高綠化覆蓋率,增加植物品種,改善景觀面貌,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改善園區生態環境, 是一項堅持不懈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