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娣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這本書中曾經對于書法有這樣的描述:“中國的文字兼備具有照相(概括性的模擬)和表現(抒發感情)兩種因素和成分。”這一描述正是對于書法這門文字藝術的高度總結,書法的圖像以及線條的藝術感染具有書法藝術的哲學內涵,體現著中國文化精神在世界文化傳統中的地位和榮譽。那么,對于書法,怎樣學習?可以說,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唯一正確途徑,也是增強書法領悟、理解的重要方法。學習者對于經典法帖的臨摹越準確就說明其書法基礎越牢固,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的創作空間以及發揮空間就越大。
一般來講,在書法中臨摹的實際內容包括了“臨”和“摹”。對于書法中臨的方法一般包括對臨、背臨、空臨以及意臨;而對于摹的形式一般有描紅、仿影、雙鉤以及單鉤這四種形式。臨摹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讀帖、摹帖以及臨帖。
臨摹的第一步就是讀帖,書法學習者在臨帖前,首先要對書法家的生平、風格以及他在寫此貼的時間和心情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對于字帖的感受,包括對字的形狀、比例、筆畫、結構等這些要素了解,以及書法風格和相應的書法漢字結構規律等。真正深入熟悉要臨摹的字帖,這將是學生認識和學習書法的開始。
臨摹的第二步就是摹帖。摹帖一般分為四種形式:第一,描紅,是指在紅色的字帖上用黑色描寫范文中的字體,在描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筆畫的起行收關系。通過描紅,能夠掌握基本的點畫書寫方法;第二,仿影,是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紙張在書法本上將映出的范例字進行摹寫,在摹寫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書寫能力。仿影主要針對是小、中年齡段的學生,讓學生首先能夠看清范例字體和影子,才能夠準確描寫出來。這種學習形式也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對于書法字體的結構特征進行掌握,還能夠提升用筆方法以及結構穿插等書法技巧;第三,雙鉤,是指要求學生用透明的紙張將每個范例字體的輪廓線先勾成細線的空心字,勾完之后再進行書寫,用墨水填充空心的部分。這種方法不僅有可以提高學生對字體筆畫和字體動態的認知,還能對書法字體結構等有個更清晰的概念;第四,單鉤,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從雙鉤基礎上發展而來更進一步的摹帖形式,即僅僅在單字的筆畫中心摹寫出字形,然后再進行書寫,這種形式有助于把握結構的準確性。
臨摹的第三步就是臨帖,上文提到,臨帖分為對臨、背臨、空臨、意臨四種形式。第一,對臨,就是在書寫的時候,將字帖放在一邊,然后對照字帖進行臨寫。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較高年級的學生以及擁有一定書法基礎的學生,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對于臨摹的書法字體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并且能夠對照著寫出來。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我國書法教學中應用的最普遍的方法,要求學生字體先達到形似,再達到神似;第二,背臨,這種方法對于學生書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對字貼中字的筆畫和結構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能夠不看字帖,直接寫出范文,并要求學生背寫的字帖范文的基本筆法以及風貌和原貼保持基本一致,這樣的臨寫,能夠極大地加深學生對于范例字體的掌握;第三,空臨,是指通過記憶隨時進行臨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不受條件的限制,能夠抓住可以臨寫的機會進行隨時臨寫。這種臨寫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應用,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培養學生這種意識,促進學生書法水平的全面提升;第四,意臨,這是對于臨帖的最高要求,要求學生在對于碑帖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況下,感悟其整體并且結合這一書法字帖的風格,臨寫出與原帖風格氣韻相類似的字。書法的精髓無外意境神采、氣運性情、精神品質等,這些都是始終貫穿于書法作品之中的,學生通過在書寫過程中融入對于書法意境的理解,促進學生創作、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書法能力的提升。書法在臨摹過程中需要的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臨摹,這種重復性的工作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書法典故、書法學習方法、各類書法比賽等多種形式的穿插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方面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書法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書法作品的展示、互相評價等形式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可以通過書法展覽、鼓勵學生現場表現的形式促進學生的書法熱情的提升。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會通過一些優秀的書法典故來激勵學生,比如“歐陽詢臨碑帖”“王羲之吃墨”等著名的書法典故來促進學生的書法興趣,這樣不僅僅能夠為課堂教學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更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古人對于書法癡迷的精神的同時激勵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會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觀察,對于學生細微的進步都能夠及時給予鼓勵,書法不同于其他學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長久的水磨功夫,因此適當的鼓勵能夠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負面情緒,促進學生成就感的獲得。
書法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基礎能力,其基本功簡單來說就是漢字書寫過程中的“一筆一劃”的書寫能力。書法教學的基本功訓練需要將漢字拆解成“橫、豎、撇、捺、點、挑、折”八種筆法,書法學習就是從這些基本功開始練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書法的基本功訓練。通過臨摹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書寫方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書法能力的提升。
書寫姿勢也是書法基礎能力的重點。筆者在教學時發現,一些學生不是很注重書法的書寫姿勢,站姿站不正,坐姿坐不穩,握筆不端正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書法意識的提升,一旦學生進入書寫狀態,就能夠不自覺地調整書寫姿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臨摹方法和臨摹規矩的講解和規范,就能夠促進學生在臨摹之中自身書法能力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學生剛剛接觸到書法,筆者就會重點的對于“用筆”進行講解,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用筆中的“中鋒”“偏鋒”“側峰”等,且在臨摹過程中一筆一劃的抑揚頓挫都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正所謂用筆千古不易、書法以用筆為上等。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些知識,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就可以真正讓學生了解書法的基本知識。深入剖析用筆方法,從執筆、起筆、行筆、收筆、提按使轉等多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和演示,真正讓學生在臨摹前能夠夯實基礎能力。
書法臨摹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良久的耐心以及恒心,更是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種考驗。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整體觀察能力,也就是學生對于字帖整體的觀察,掌握字帖的主要特點,這也是臨摹的重點,更是影響學生臨寫書法的重要因素;第二,比較觀察能力,即通過觀察字的筆畫、形狀、比例結構關系等,通過字與字之間的比較,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區別和相似點,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書法能力。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長期有效的練習,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心二意很難提升自身的書法水平,臨摹這條有效的書法學習途徑是經過古人積極探索實踐得出的,更是中華智慧的結晶。
例如,筆者在進行教學時,會注重臨摹方法和相關規范的講解,讓學生在臨摹時能夠認真對待讀帖這一步驟,對于將要臨摹的書法字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自身的書法水平以及認知的局限性很可能會阻礙學生對于書法字帖的理解,也會阻礙學生自身風格的形成,因此筆者會不斷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書法知識,并且努力鞏固學生的書法基礎,在臨摹中提高學生對名帖的理解,筆畫用筆的判斷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學生持久的臨摹習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水平的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的發達并不意味著現階段人類的精神境界以及藝術水平一定就可以遠超古代,就像很難比肩于唐宋詩詞以及宋畫一樣,書法這種慢節奏生活中形成的藝術,更是需要虛心向古人學習,真正做到“以古人為師”而我們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才能理解書法的內涵和真諦。在書法教學中,教師怎樣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積極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書法能力的提升,鼓勵學生將傳統書法融入現代文化,引導學生書法能力的成長。臨摹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臨摹方式融入到書法教學的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博采眾家之長,更能夠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書法大家的行書方式、字體的間架結構等,夯實學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