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君
摘 要 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一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它把高中語文的課程內容分成了18個學習任務群,其中“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和“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研討”這兩大學習任務群是這18個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任務群是國家意志在課程性質和任務的直接體現,系統而又全面的落實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通過學習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精讀反映革命傳統的優秀文學作品,閱讀闡發革命精神的優秀論文與雜文,閱讀關于革命精神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訪談、述評等實用性文體優秀作品,進一步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體會革命志士及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無私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 學習任務群 革命傳統文學作品 愛國主義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
愛國主義精神是在幾千年的社會文明的進程中,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中學生做人的基本準則。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因此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積極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使學生明確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根本地位,強化他們愛國主義的責任與擔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靈魂獨語中窺覽別樣歲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回顧歷史,在我們的腦海中,涌現了無數的有關愛國主義的英雄事跡,也有很多關于愛國主義精神的文學作品。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把它們繼承發揚下去。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文學資源,引導學生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體會他們崇高的革命情懷;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多讀一些反映革命傳統的優秀文學作品,特別是那些關于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的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體會那些革命戰士和英雄人物的偉岸形象。深刻理解把握文章的內涵,加深對時代背景的了解。體認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加深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質的領悟。感受他們無私無畏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學生讓他們心中有一種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深刻情感,深化學生對中國革命傳統的認同和了解。
2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學作品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當代社會中,思想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文學作品中的隱性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的思想觀念,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語文教材是學生接觸文學作品的主要方式,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和把握是學生獲得知識經驗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和把握,從而引導學生堅定學生的愛國主義的信念,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對革命傳統作品的學習不僅僅是局限于教材,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一課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教師還可以在課上播放關于當時時代背景的紀錄片或者電影,加深學生對時代背景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在學習“革命傳統作品”中教師要注意推薦學生閱讀相關的愛國主義的歷史資料,結合作品和現實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愛國主義的電影,看完組織學生寫一些觀后感、影評。帶學生參觀一些關于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組織訪問革命先輩、英雄模范人物等活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切身體驗。還可以組織有關革命傳統的跨學科的專題的活動,比如可以與歷史、地理、政治老師合作,召開關于革命傳統的主題班會、辯論會,讓學生對革命傳統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3建立學習任務群,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記述革命歷史的文學作品或者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以及闡發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傳統的優秀論文、雜文、新聞、通訊、報告、等多種文本,在理解內容、感受情感、鑒賞語言的過程中,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體會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陶冶情操,傳承革命樂觀主義和愛國主義。
在2017版的語文新課標中,關于“革命傳統作品研習”這一學習任務群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閱讀了有關革命傳統作品后對革命傳統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把握。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多讀一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詩集和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建設社會主義的長篇革命小說,撰寫文學評論、研究報告等。體會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人類社會是在一代代的繼承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同樣,革命傳統也需要一代代地傳承。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使當代中國人特別是當代青少年了解革命歷史,感受先驅先烈、仁人志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通過親身的學習、實踐,激發自己內心的愛國主義的火焰,進而繼承和發揚革命文化良傳統。因此,開展革命傳統教有、既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革命事業繼續發展的需要。
(指導老師:董春華)
參考文獻
[1] 張健彪,田克勤.革命文化的歷史地位及當代價值[J].中國延安王部學院學報,2017.
[2] 張全民,褚樹榮.紅色經典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學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 張健彪,田克勤.革命文化的歷史地位及當代價值[J].中國延安王部學院學報,2017.
[4] 崔利萍.習近平關于革命文化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J].學術交流,2017(12).
[5] 王云峰,范錦榮.談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