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 要 在初三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試卷講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通過試卷講評,可以對班級學生解題步驟進行細化分析,為班級學生思路拓展提供依據。因此,本文以北師大新版初數學試卷講解為例,分析了初三數學試卷講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來了幾點解決策略。
關鍵詞 初三 數學試卷講評課 二次函數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初中課程新標準要求:人人學具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均可以獲得必須的數學。但是,在現階段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堂中,由于部分數學教師對試卷講評重視度不足,一味利用簡單的對答案方式進行試卷講評。不僅無法致使九年級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且無法有效提高九年級學生參與興趣。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初中三年級數學試卷講評課實際效果,對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實施策略進行深入分析非常必要。
1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開展現狀
1.1試卷講評隨意
在常規課堂開展過程中,多數初中數學教師采取逐題講解的試卷講評模式,沒有主動了解班級學生學習需求。再加上講評課教案的缺失,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認識到自身的錯誤,甚至存在無法聽懂的情況。
1.2試卷講評缺乏針對性
在實際數學試卷講評課開展過程中,多數數學教師僅注重面面俱到,沒有進行后續跟蹤處理。無法及時了解班級學生掌握程度,導致實際試卷講評效果不佳。
1.3試卷講評時效性不足
在班級學生測試完畢后,具有較為強烈的糾正意識,對題目、解題過程較了解,是最佳的試卷講評階段。但是部分數學教師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這一時期試卷講解的重要性,無法及時進行數學試卷講解、分析,最終導致講評時效性缺失。
2基于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策略
2.1整體提升,保證試卷講評規范性
為促使初中三年級學生真正了解試卷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可針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滿足班級內部全部學生學習需求,帶領班級學生整體感知數學解題技巧,促使部分學生領悟到自身不足之處,確定最佳問題解決方式。如在2016-2017學年度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第一次月考試題拋物線與系數問題分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從“由已知函數的圖像確定其他函數圖像的位置”、“由拋物線位置確定代數式的符號或未知數的值”兩個方面,對試卷中關于二次函數的知識進行歸納。并結合具體問題,為班級學生全面展示,以促使九年級學生深入了解二次函數圖像的相關知識。
此外,部分試題在解題方法/解題技巧等方面具有規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試題解題技巧為抓手,進行歸納分析,深入分析問題隱藏條件。避免就題論題問題導致九年級學生出現反復犯錯情況,幫助九年級構建具有一定效果的解題策略體系。
2.2優化細節,保證試卷講評針對性
部分數學試題在實際解析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類似情況。即同一種題目不同的表現形式。據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一題多講的形式,促使班級學生將數學試卷中問題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有機整合,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據。如北師大新版九年級期中測試試卷中第六題和第十八題分別為如下:
(6)在正方形ABCD中,E為BC中點,且DF=3FC,連接AF/EF/AE,則三角形ABE是否與三角形EFC相似?
(7)(18)在三角形ABC中,AC=BC=2,∠C=90埃鉊為腰BC中點,點E在底邊AB上,且DE⊥AD,則正方形ABCD中BE的長為多少。
上述題目中第六題為典型一線三角形相似問題,而第十八題為三角形理論的應用題。在具體問題分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首先回顧關于一線三角形相似的基本知識,引導班級學生進行問題反思。隨后在基礎理論分析的前提下,結合等腰直角三角形條件,帶領班級學生推導等腰直角三星構造因素,得出過點E作BC邊上垂線,通過添加輔助線的形式,促使班級學生獲得基本圖形分析理念,為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依據。
2.3舉一反三,提高試卷講評系統性
在不同數學課堂教學階段,往往需要進行不同形式的數學質量檢測。如單元測試、章節測試、期末測試等。若對每一試卷全部試題進行逐一分析,工作量較大,且會導致班級學生產生厭倦感,教學效果較差。據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某一基礎類型題目為入手點,通過舉一反三,將某種類型例題及解答思路進行匯總整合,提高試卷講評系統科學性。如:已知反比例函數y=c/x(x>0)的圖象經過點A(3,4),如圖1,在該圖象上面找一點P,使∠AOP=45啊T虻鉖的坐標為( ??)。
平面圖形的形式是初中幾何研究的重點,而多種類型的圖像變化方式均是由基本圖形組合而成。因此,在平面幾何梯形分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以培養班級學生提煉基本圖形的能力為目的,將不同背景的問題化歸到一種模式上,以提高問題解析效率。如在上述例題解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引導班級學生過點O做OF⊥OA,促使OF=0A=5,連接FA,則△AOF為等角直角三角形。因為∠AOP=45埃設P⊥AF,A(3,4),F(4,-3),又因為LAF為:y=-7x+25,則LOP為:Y=1/7x。通過將y=1/7x、y=-1/12X聯立可得:1/7x=12/x,x2=84,x=?,y=2/7,則P的坐標為(2,2/7)。
依據上述問題解析過程步驟,初中數學教學人員可引導班級學生根據在上述問題提出之后,初中數學教師可對上述問題進行適當變化。要求班級學生采用同樣的思路及方法,進行問題解答。如圖2:已知點A(1,b)、點B(n,/3)在反比例函數y=c/x(x>0)的函數圖象上,∠AOB=45埃騝為 ___________。
如圖2所示,在具體問題解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學生利用一線三垂直定理,結合45敖嵌ɡ恚形侍夥治觶貿齙鉈坐標,進而求出y=c/x公式,最終獲得c數值。
此外,在上述問題分析過程中,由于變形后問題為選擇題,學生在計算、推導階段不能一步到位。因此,為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可以獲得準確答案,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學生采用逐步淘汰法,每進行一步解答,與每一個選項進行逐步對比,逐步淘汰錯誤選項,獲得正確答案。或者將所給題目中四個結論主義代入原有題目題干中,進行驗證,淘汰錯誤選項,獲得正確答案。
2.4提前備課,保證試卷講評時效性
為保證整體試卷講評課的實施效果,初中數學教師應在試卷評閱前期進行試卷評議課程教案的設置。即根據班級學生掌握程度,從試卷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典型性問題、丟分點、出現錯誤原因等方面,全面剖析、歸類。并將相關基礎信息進行匯總,記錄在評課教案中。如在北師大新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測試卷第14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菱形OABC的面積為12,點B在y軸上,點C在反比例函數u=k/x的圖象上,則k的值為( )。
在上述例題解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首先進行問題統計,以小組為單位,統記上述題目的班級得分率。并依據得分值對班級內各類學生錯誤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其次,在試卷講評前期,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試卷發還給班級學生,根據每小組得分率情況,尋找班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利用個別訪談的方式,分析班級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如審題不明、概念理解不當等。
最后,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錯誤原因,結合教材內容,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如在上述問題解決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在相關圖形繪制的基礎上,連接AC,交y軸于點D。因為四邊形ABCO為菱形,所以AC⊥OB,CD⊥AD,BD=OD,又因為菱形OABC的面積為12,則△CDO的面積為3,所以|k|=6,又因為反比例函數的部分圖象位于第二向限。則k為-6。
3總結
綜上所述,初三數學試卷分析是初中三年級學生數學知識復習鞏固的主要渠道。因此,初中三年級數學教師應正確認識數學試卷講評課程的重要作用,預先制定數學試卷講評教案。利用舉一反三或者類型歸納的方式,幫助班級學生感受不同知識點考察方式及同一知識點解決方法。提高初中三年級數學試卷講評課程實際效率,為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輝.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廣西教育,2017(17):124-125.
[2] 劉紅芬.淺談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4):242.
[3] 洪靜葉.優化細節,整體提升——淺談初三數學試卷講評課[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