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 閆靜 夏逗逗 王吉祥 齊振陽
摘 要 時代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我們又進入了全新的互聯網時代,原有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某些教師的知識水平也不足以解答學生的所有疑問。而移動學習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以及更機動靈活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是教學方式的跨越式創新,更是教育的一大進步。
關鍵詞 智能手機 移動學習 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1移動學習方式概述
1.1“慕課+微課”方式
目前,有許多高校已經探索出了“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方式,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經過研究發現,結合“慕課+微課”的方式,能夠讓翻轉課堂發揮最大的效用。慕課和微課實際上就是網絡課程,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網絡上教學視頻的方式來達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疑難解答以及課外知識補充的效果。通過慕課平臺的自主學習,可以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1.2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
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微信幾乎成了使用頻率最高、使用范圍最廣的社交軟件,如果以此為突破口來實現移動微型學習,那么一定能在學生中大受歡迎。在各大高校中,需要進行電子化操作的實踐課程以及英語訓練課程一般都安排在現代化網絡實驗室,這些教室的數量一般都比較緊缺,而且離學生宿舍較遠,部分高校還會出現語音設備老化、設備故障等問題,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權益。而且,實訓課程一般是兩周一次,這種低頻率的教學不僅不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訓練相應技能,更是有可能會讓學生出現剛學就忘的尷尬現象。而微信公眾平臺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在內容上,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每天發布最新的學習訊息,可以是優秀的期刊文章,可以是有趣的名人軼事,也可以是作業材料和教學視頻。這種每日推送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提升學習的機動性。
1.3教學app等方式
在手機、電腦的app商城中,早已經出現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軟件,例如有道詞典app、百度翻譯app、網易云課堂、mooc、愛課堂app,背單詞的扇貝app、陌陌app,以及電腦客戶端的Aegisub視頻字幕軟件,手機app多是采用打卡的方式來讓使用者堅持學習的習慣,通過在網絡上構建一個小社交圈的方式,來鼓勵這個小集體內的人互相監督學習。而視頻字幕軟件則是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絕佳載體。
2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高校教育中應用研究
2.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移動設備
首先,大學教學要明確目標,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只有確立了目標,才能夠更好地使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在使用智能手機等設備時,學生們往往比教師更加得心應手,但對各種教學app可能了解不多。而老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幫助學生熟練地使用各類學習軟件,并學會利用學習軟件來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解答自身疑問。學生則要在教師指導下積極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彌補途徑,并且為自己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運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時,還應發揮教師和家長的監督作用,以免移動學習變成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也防止部分學生利用這一機會查看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2.2鼓勵學生參與網上交流,積極參與師生互動
高校的課堂組織形式依然是班級授課,有利于發揮教師和集體教育的優勢,對于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班級授課方式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師精力的有限。而鼓勵學生積極在網絡上與老師展開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在往常的45分鐘課程里了解不到的知識以及解答不了的疑問,這樣一來,學生手中掌握的教學資源就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可以實時更新自身知識體系,緊跟時代潮流。此外,因為大學教師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力不從心的地方,有時可能不能在課上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而通過qq群討論、私信交流、互發郵件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在下課之后收集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在日后的課堂上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對于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迅速地通過網絡進行解答。
2.3發揮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作用
對于移動學習方式,我們目前可以看到它存在的許多優點,但是任何事物都并不是完美的,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也會發現許多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對使用智能手機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解決,并記錄下來以便進一步的反饋。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和評估,對學生反映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對于一些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對其進行重點表揚,引導其他學生借鑒他們的學習方法。
3結語
在移動設備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是從教學結構變革角度進行的一種嘗試。但是,任何新興事物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面臨許多曲折。如果各大高校能夠抓住時代浪潮賦予的這一機遇,充分利用移動學習平臺的發展,那么將會給高校的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推動高校的教學體系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簡介:李綱(1987.7-)男,漢族,河南新鄉人,河南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
參考文獻
[1] 嚴夢娜.大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評論,2016(06).
[2] 楊梅.高職學生對移動學習的需求分析[J].電大理工,2018(03).
[3] 劉巖,葛忠強,賀靜,高琳琳.融合移動學習的大學混合教學新模式探索[J].考試周刊,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