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杰
【案情回放】
16歲的劉某和王某都是某城市職業學校的學生,而且還是同班同學,私下里兩個人也是要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
2016年8月份的一天上午,第二節下課后班主任讓學生自由活動。劉某、王某和幾個同學去操場玩耍,王某走在最前面,劉某想戲弄王某就偷偷走到王某身后,伸手打了王某頭一下。
王某受到驚嚇,轉身卻看到劉某和幾個同學在一旁大笑,頓時火冒三丈。隨后兩人發生激烈的爭吵,爭吵過程中,劉某用力一推,王某向后踉蹌幾步倒在地上,隨后感覺自己右下肢十分疼痛。同學們趕緊把王某扶回教室并將情況報告給了班主任。班主任批評了劉某幾句就讓他們上課去了。
王某中午放學回到家,將上午在學校發生的情形告訴給了父母。父母查看后發現其右下肢腫脹得很厲害,就趕緊把他送往醫院,醫生讓其住院治療。王某住院2周,花費2萬余元,期間劉某送去醫療費1萬元。
此后,王某的家人認為,王某受傷后,學校沒有及時將王某送醫,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學校存在過錯。于是起訴至當地法院,要求學校給予賠償。
【事故分析】
這是一起因學生在校園打鬧發生的傷害事件。劉某應當對王某所受的傷害承擔責任。學校在本案中存在過錯,同樣應當承擔責任。
第一,本案中,劉某搞惡作劇是王某受到傷害的直接原因。劉某無故敲擊王某的頭部,致使兩人發生爭吵,又推搡王某倒地,導致王某右下肢受傷。對于這一后果,劉某存在過錯,應當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應責任。王某是受害者,且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打鬧行為,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二,王某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主要由劉某的監護人即其父母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劉某16歲,屬于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自己的過錯給他人造成了損害,賠償責任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
第三,學校應對王某的傷害,承擔部分責任。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并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采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學校老師在學生受傷害后,沒有及時送醫治療,也沒有通知家長,造成王某傷情被延誤。因此,學校對王某所造成的傷害有一定的責任,應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案例啟示】
這是一起因學生之間打鬧引發的校園傷害事件,這類事件平時加以預防是可以避免的。
教師要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職校生活潑好動,個性較強,教師要針對職校生特點,平時要有側重點地加強對學生遵規守紀和團結友愛等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懂得主動躲避危險,遠離傷害。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課間活動時間的管理,以消除安全隱患。
學生在校受到傷害,無論是出于法定的義務,還是人道主義的救護,學校、教師都要將其及時送醫治療。尤其是在學生傷情不明的情況下,不能因僥幸心理而貽誤治療時機。
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職校生大多缺乏規則意識,家長應經常與學校聯系,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讓其遠離傷害,健康成長。
(責編? 李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