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銀

【摘 要】 目的:探究胰腺假性囊腫使用手術與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的療效。方法:隨機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之間在院進行治療的56例胰腺假性囊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研究組(n=28)和對照組(n=28),對照組患者開展手術治療,研究組則開展經皮穿刺引流治療,分析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在初次治愈率、二次治愈率差異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總發生率和住院時間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腺假性囊腫使用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的安全性顯著優于手術治療,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經皮穿刺引流;手術;胰腺假性囊腫;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50-02
胰管梗阻、胰腺外傷、慢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為胰腺假性囊腫,在所有胰腺囊腫中占比大致為80%[1]?,F階段臨床上針對該疾病主要治療方案以經皮引流、經皮穿刺引流和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效果緩慢且療效不佳,而手術治療對患者損傷較嚴重,術后并發癥較多,導致患者不易康復。而經皮穿刺引流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治療方案,對患者損傷小且效果較好。因此,本次對胰腺假性囊腫使用手術與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的療效開展了進一步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之間在院進行治療的56例胰腺假性囊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研究組(n=28)和對照組(n=28)。以上患者經臨床檢查全部確診,患者和家屬均知曉本次實驗,醫院批準本次實驗。同時將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異常患者、機體臟器功能嚴重衰竭患者排除。研究組17例男患,11例女患,年齡19-70歲,年齡均值為(44.5±2.7)歲,囊腫平均直徑為(8.39±1.36)cm;對照組16例男患,12例女患,年齡20-70歲,年齡均值為(45.6±2.9)歲,囊腫平均直徑為(8.77±1.21)cm。以上兩組患者的臨床常規資料未出現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手術治療,具體內容包括:根據患者詳情選用手術方式,若患者囊腫位于胰體尾,且屬于非交通性孤立性則使用囊腫切除術;囊腫在小網膜囊內且和后壁相連,開展胃囊腫吻合術;囊腫在十二指腸降部周圍,開展十二指腸囊腫吻合術;囊腫距離十二指腸和胃后壁稍遠,開展囊腫空腸R-en-Y吻合術;研究組則開展經皮穿刺引流治療,具體操作內容包括:在B超的引導下開展治療,通過B超精準定位穿刺位置,注意要將腸、胃、腎、脾器官避開,對囊腫通過管針經皮穿刺,出現囊液后緩緩將針芯拔出,將套管針和引流袋連接進行引流,定時檢查引流袋液體詳情,確保不再流出囊性液體后將套管針拔除。以上患者均開展術后禁食操作,同時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 ①將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②手術治療后患者囊腫消失或顯著縮小則判定為治愈,若變大、出血則判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統計軟件SPSS19.0整理本次實驗數據,計量資料選擇(x±s)表示,計數資料選擇[n(%)]表示,對比檢驗值分別為χ2和t,差異較大呈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比56例患者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在初次治愈率、二次治愈率上,研究組和對照組差異較小,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總發生率上,研究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56例患者住院時間 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2.04±2.11)天,對照組住院時間為(34.03±7.06)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791,P=0.000)。
3 討論
臨床中胰腺假性囊腫發病率較高且常見,存在并發癥發生率高、復發率高等特征,會嚴重威脅患者機體健康。而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還極有可能出現多種較嚴重的并發癥,如囊腫破裂、囊內出血以及重度感染等,增加患者生命危險,使患者和臨床逐漸增加重視程度。有相關研究顯示,患者患胰腺假性囊腫后,會有7%至69%左右的患者可自愈,當囊腫直徑超出6厘米就無法自愈,需要開展有效臨床治療[2]。臨床治療該疾病方案較多,一般患者保守治療無效后便會開展手術治療,以往臨床常用術式包括囊腫切除術、開腹外引流術、開腹內引流術等,以上治療方式均有一定治療效果,但對患者的造成的損傷均較大,術后還極易出現胰腺皮膚瘺,影響患者康復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手術療效[3]。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逐漸廣泛應用,致使在治療胰腺假性囊腫中常用經皮穿刺引流,此種治療方案操作便捷,術中使用塑料套管針,可預防對囊壁的損傷,以減少對患者的損傷;而穿刺則是在B超引導下開展的,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此外完成穿刺后可將套管針拔除,能夠明顯減少患者不適感[4]。
在本次實驗結果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愈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總發生率和住院時間上,實驗組全部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針對胰腺假性囊腫患者來說,使用手術與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的療效無明顯差異,但是經皮穿刺引流產生的并發癥較少,同時還能明顯縮短康復時間。
總而言之,胰腺假性囊腫使用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的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廖敏琪, 劉吉祥, 夏亮. 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腫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1):66-69.
[2] 張慶瑋.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胰腺假性囊腫的療效觀察[J]. 醫學綜述, 2016, 22(20):4149-4151.
[3] 吳克松, 周載平, 黃宇,等. 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腫的微創手術治療[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6, 19(1):42-43.
[4] 馬維雄. 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引流治療胰腺假性囊腫療效觀察[J]. 西南國防醫藥, 2017, 27(9):96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