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偉
摘要: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改制重組是對其進行的發展規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改制重組中應加強稅收問題的合理規劃。文章主要從企業改制重組的稅收發展的籌劃原則出發,充分分析企業改制重組中所涉及的稅收問題,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稅收籌劃,更好地促進改制重組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改制重組 稅收問題 籌劃 問題
一、改制重組中的稅收籌劃原則
企業的稅收籌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是一種相對節稅的行為。同時也是現代企業發展中財務管理活動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與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規劃與發揮出稅收籌劃在現代企業發展中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進而更好地促進現代企業財務發展與管理目標的有效實現,在具體的稅收籌劃等方案的決策中,應有針對性地遵循一定的發展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合法性原則主要要求企業在具體的稅收籌劃時應正確遵守國家所規定的各項法律與法規。具體可以表現在:企業所開展的稅收籌劃應在且只能在稅收法律的具體許可范圍內進行,還應依法對各種納稅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不應違反相對的稅收法律規定,這樣做可以避免稅收負擔的產生;企業的稅收籌劃不應違背國家在財務會計法規或是其他經濟法規方面的規定;企業發展中的稅收籌劃必須隨國家法律法規環境等的變化而變更。最后這一點對于企業的改制重組來說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改制重組中的稅收方案主要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法律環境下具體進行。以企業的經營發展活動為背景,并且隨著時間的發展與推移,國家的一些法律法規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更,這時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者就應該對改制重組中的稅收方案進行相對周密的充分考慮。
(二)綜合性原則
稅收籌劃的最為根本的目的在于獲得既定的利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項相對完整與全面的籌劃方案有其發展的兩面性。這時因為隨著一項籌劃方案的具體事實,納稅人在獲得相關稅收利益的同時,還應為整體的籌劃方案的進一步實施承擔相對額外的費用,同時還因為選擇了一項籌劃方案不得不放棄其他的方案而錯失相關的機會收益。當新發生的費用一定程度上小于所取得的既定利益時,這種籌劃方案才是更為合理的??梢哉f一項相對成功的稅收應是多個方案的優化性選擇,應對其加以綜合考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稅收籌劃可以是一個產品或是一個稅種,乃至是一項政策的選擇,但是從本質的發展性來看,其更加具有綜合性。這時因為稅收的成本只是企業的經營成本中的一部分,而不斷發展中企業所追求的是整體的經濟效應。因此,在具體的企業稅收籌劃發展的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應在考慮利用稅收中的相關規定的稅點進行稅收外,還應充分考慮到具體的籌劃方案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規定與制約等問題。
企業具體在進行相應的改制重組的最終決策時,應從改制重組前后的整體方向考慮問題進行最終總體上的稅收籌劃。這是因為在傳統的企業改制重組中最終的決策側重于稅收問題,也就是考慮稅收對于企業發展的選擇與納稅的主體定位,或是支付方式等方面進行側重型的考量,而忽視了企業改制重組后的各項關系問題,這樣由于這類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導致相關稅收問題的發生。也就說這種方式不是從整體發展中的稅收籌劃的發展高度出發,而是僅僅按照現行的相關稅法規定進行計算或是分析與評價。但是這樣做容易造成納稅主體與改制重組后的各項關系之間產生相互間的一定稅務方面的利益沖突,這種沖突也較為容易引發一定程度上的稅收成本的進一步上升空間的抵消,有些時候還可能會產生更為不利的不良后果。對于企業來說,在改制重組中應重點考慮與權衡各項稅收因素.進而實現綜合稅收發展的單位稅負的最小化發展。
(三)前瞻性原則
前瞻性主要指企業在改制重組中的重點稅收籌劃應具體符合政府所規定的各項政策,并以此為導向。對于前瞻性原則來說,企業改制重組時應對具體的稅收籌劃進行較為高度的重視。這是因為在1994年開始,我國就正式實施了稅收制度,但是這種制度與當時經濟發展等現實情況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這就使得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迫在眉睫。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在進行改制重組時應重點考慮納稅主體的變化所能引起的一些稅收待遇等方面的差異,不僅要求其應考慮現行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還應重點研究稅制的發展與變化的客觀規劃,正確掌握與把握稅收優秀政策的整體變動趨勢。
二、企業改制重組中的涉稅問題
稅收被看作是企業資產的重組業務發展中的直接成本支出,這對企業改制重組有著極為重要的關鍵性作用。這就要求在改制重組中應加強對稅收政策的重視,其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應加強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其他相關稅收政策的進一步完善。
企業的改制重組可以看作是一次資源發展的重新配置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資產間的轉移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可避免會遇到兩類稅收問題:一類是企業資產轉移中所產生的流轉稅問題;另一類是產權轉移中所形成的所得稅的相關稅務處理問題。企業在改制重組中的流轉稅問題多數采用了較為優惠的發展性稅收政策,通過這種方式對資產進行思考,進而實現收益,如常見的轉讓機器或是設備等的所得,可稱為資本利得。
從國際發展的范圍來看,世界上的各國對于相關的資本利得的處理方式通常采用一定的低稅率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夠更好地鼓勵資本流動,不僅可以做到活躍資本市場,同時還可以按照有效期的長短將資本的利得具體分為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利得,使其能夠在稅收上進行區別對待,進而形成相對的長期性的投資激勵機制。
從我國的發展來看,我國對資本利得的相關課稅要求,具有以下幾個針對性的特點。一是企業進一步取得資產轉讓的收益。具體應正式計入到應納稅的所得額,相應地征收企業所得稅,也可以說,相應損失從一定的當期發展的所得額中進行扣除;二是可以對企業發展中的資本利得和生產經營中的所得相應地實行相對同等的稅收待遇,具體按照統一比例進行征稅,但是沒有專門的實際稅收優惠政策規定;三是不刻意區分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利益所得。從上述三個方面來看,我國企業在進行具體的改制重組的發展過程中,重點從稅收籌劃的生產經營進度來看之外,還沒有形成相對完整與明確的激勵機制。這就要求在具體規劃中。應從稅收籌劃的發展角度綜合考慮相關資產的轉讓方式與價格等。
(一)改制重組中的有關增值稅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中的相關公告規定,在資產改制重組的整個過程中,納稅人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合并與分立或是出售與置換等主要方式,將所具有的全部或者是一部分實物資產或是與其相關聯的一些債券或是負債和主要勞動力等一并轉讓給與其相關的其他單位與個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屬于增值稅的具體征稅范圍,而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貨物轉讓等問題,則不予征收增值稅。
(二)改制重組中有關的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政策
這里主要指一些特殊性稅務的具體處理,主要指在企業改制重組后將受讓資產的主要計稅基礎具體按照改制重組前所應有的計稅基礎來確定,而在資產重組的環節不應對其征收評估所涉及的增值稅,也就是遞延納稅。也就是說企業改制重組只有具體符合有關的下列條件,才能更加適用于特殊稅務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
一是具有一定合理的發展性商業目的,并且還不以減少或是免除和推遲繳納稅款等為主要的目的;二是被收購或是合并/分立部分等的資產或是股權比例等符合具體的通知規定比例;三是在企業改制重組完成后的接下來的連續性的12個月內不應改變重組資產中原有的一些實質性的經營性活動;四是改制重組交易的對價中所能涉及的股權支付金額應符合有關通知的規定比例;五是企業改制重組中所能涉及的股權支付的一些原主要股東,在具體的重組后的接下來的連續性的12個月,不應也不得將所取得的股權進行轉讓。
除此之外,在特殊性稅務的具體處理中,資產的重組方式也應需要滿足具體的客觀需要:分立,需要股權的整體支付比例至少不低于85%;而資產收購或是股權轉讓。則可以按照股權比例至少不低于50%,這還要求股權支付比例至少不低于85%。
(三)企業改制重組中的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和契約
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改制重組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企業在具體的改制重組中的具體的行為.所涉及的原企業具體將房產進一步變更到新企業名下的行為,不予征收土地增值稅,而這一點除房地產企業。
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改制過程中有關印花稅政策的通知》中也明確規定,因企業的改制或是合并、分立等形成的新企業,具體的資金賬簿已經貼好印花的。將對其不再進行貼印花處理。而因改制所簽訂的有關產權轉移等相關數據也免于印花稅。
在《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事業單位改制重組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中還明確規定,在企事業單位的具體改制或是合并、分立等具體行為時,符合有關條件的。應對其不征收或是免征收契約。
三、結語
改制重組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其不斷發展中所要面對的一項重大性的和戰略性投資行動,所要涉及大量的與實質性的財務性決策,同時伴隨著一系列相對復雜的稅收問題。因此,企業在具體的改制重組決策的制定中不能僅是單單考慮一些普遍的現行稅法的相關性規定,并對其進行簡單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評價.而應該具體深入細致地認真分析每一可實行的改制重組方案所能涉及到的有關稅收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可供參考的多種稅收籌劃方案,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這些具體的稅收籌劃方案間的相互比較與評價,總結與選擇出稅收成本最小與財務利益發展最優的稅收籌劃方案,并將其作為評價企業發展中改制重組方案可行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改制重組是對其進行的發展規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改制重組中應加強稅收問題的合理規劃。因此,應從企業改制重組的稅收發展的籌劃原則出發,充分分析企業改制重組中所涉及的稅收問題.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稅收籌劃,更好地促進改制重組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