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麗
摘要:中國作曲家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樂語言作為創作的母語,進行了中國風格音樂創作的研究和實踐。創作出了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又具有鮮明時代風貌的鋼琴作品。這些作品在風格上與西方的傳統和現代鋼琴音樂都有很大的區別,在演奏方法上也應該有別于西方音樂。尤其體現在調式、音階、和聲以及旋法等方面,用鋼琴來演奏中國音樂作品,首先要關注作品的中國風格和韻味,必須意識到旋律的獨特地位和不同的和聲織體特點造就的特殊演奏技術。只有掌握了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文化內涵、風格意蘊和特色技法等,才能夠正確地詮釋中國風格鋼琴作品。
關鍵詞:中國 鋼琴作品 和聲色彩 重要性
一、聆聽和聲效果
鋼琴演奏者應該運用敏銳的聽覺能力去辨別和聲音響,分辨和聲與旋律的關系、和聲的進行及其功能。中國的傳統音樂多以五聲性(宮、商、角、微、羽)調式為主,單聲音樂思維處于支配地位,和聲構成原則以二、四、五、六度等非三度疊置為特點。“中國民族風格的鋼琴作品大多把功能和聲同民族風格旋律進行了有機結合,和聲的色彩感強,聲部層次多。聆聽可以幫助演奏者調試好這些色彩,有時明亮些,有時暗淡些,或者在支聲部里聽出隱藏的和聲色彩與聲部層次,或者感受出多聲部中的對比關系,以及和聲的傾向性與力度感。”特別要注意聆聽多聲部音樂中的旋律橫線條,遇到每個聲部的長音都要有延續性,不能把它同前后的旋律分割開,使旋律線條中斷。還要注意辨別音色的區別,對于不同聲部的出現,要有類似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的區別。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才能用聽覺感受帶動演奏,處理好和聲與旋律以及和聲各聲部的關系,調節好踏板的運用,指揮和檢驗手在鋼琴上的彈奏。
二、注意橫向線條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同歐洲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是充分體現鋼琴這種多聲樂器的表現性能。因此必須注意多聲思維、縱橫架構、立體效果。有旋律、有伴奏、有背景、有低音。演奏時應既能突出旋律線條清晰、伴奏織體生動的主調音樂,又能表現多層面多線條交錯演進,總體結合豐富融匯的復調音樂。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要注重多聲部展示、立體化思維理念的培養和形成,克服單聲部單線條變化繁衍的傳統觀念,調動有效的技術手段,清晰呈示多層次的橫向線條與融合共處的音響效果。
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多聲部音樂的特點突出,各聲部在作品中擔任的任務不同。富有民族特性的主旋律在音樂中占有主導地位,演奏時必須首先有感情、有起伏地將旋律表達好。其次是根音的作用,很多作品的和聲低音通常以平穩的旋律進行為主,有時是五聲性調式音階的上下行,有時是大小調音階或半音階的進行,偶爾也有幅度較大的跳進,但和聲中的旋律線條是很明確的,甚至在內聲部也穿插多條旋律線,因此要注意橫的線條.不要演奏成音符的堆積。如:黃虎威《嘉陵江幻想曲》第一部分的中段開頭片段,和聲進行的內聲部旋律也應該彈清楚,它是引用的沱江河畔纖夫哼唱的船歌,有些抒情和哀婉,形成一種背景音調,民族風味很濃,與主旋律聲部和低音聲部形成對比。低音聲部的旋律都加上短小的二音連線,構成一種輕快的語氣,與主題聲部相呼應。這類作品既要注意和聲的功能進行,又要抓住和聲中各聲部的旋律線,做到主次分明,才能表現出和聲特色。
黃虎威的(復調小曲三首)中的第二首(春天),包含有三個聲部層次,各聲部都占有不同的地位。它們雖然平行地進行著,有比較豐滿的和聲音響,但主題聲部、對題聲部以及起烘托作用的內聲部格外清晰。主題聲部是明亮而開闊的富有歌唱性的音調,出現在高音聲部。對題的風格與主題相似,放在低音聲部,而中聲部流動的音群起陪襯、烘托作用,由左右手輪流奏出。演奏時要在力度上加以對比,突出旋律聲部,弱化陪襯聲部,同時還要在音色上加以區別。主題應彈得明亮而連貫;對題要彈得濃厚、深沉、有延續性,保持住低音的橫的線條;中聲部要輕巧、柔和、均勻。演奏時不僅要將各聲部表現得清晰、干凈,使各自具有獨立性,還要將各聲部組織起來,使它們之間相互配合、相互襯托、相互對比,構成一個均衡的音樂整體。
三、靈活運用延音踏板
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大都沒有做延音踏板標記,目的是不想限制演奏者的發揮。由于這些音樂從整體看有五聲性特點,更強的色彩性沖淡了功能性,因此,踏板的運用更加靈活,有時一段音樂存在多種可能的踏板處理,演奏者需要隨時用耳傾聽,以和聲、節奏、色彩和風格為依據,通過踏板控制來調節音樂。如《嘉陵江幻想曲》篇幅較長,情感波動大,除了不同的觸鍵處理以外,還應該有不同的踏板處理。前奏部分開頭的民歌主題,可以完全不用延音踏板,彈得清純些。而主題重復時,可以用幾個點狀式踏板,然后逐漸加大踏板的深度和長度。最后可以把一大段的音全部踩在一個延音踏板內,表現出心潮起伏如江水般洶涌的豪邁氣質。對一些樂段的重復,我們可以用延音踏板來增加樂曲的表現力。如在第一樂段用短而淺的延音踏板,使和聲聽起來清晰、干凈。在樂段重復時,多用延音踏板,讓和聲聽起來豐滿一些。由于大多數中國作品都具有復調性,聲部層次較多,有時完全靠手來加強聲部的旋律橫向線條和歌唱性是很難做到的,必須求助于踏板,但要保持作品中復調的清晰度,踏板要用得極為細致、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