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梅,買 雷,李艷紅
1.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洛陽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精神科(洛陽471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醫(yī)療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全球人口壽命不斷增加,且我國已日漸演變?yōu)槿丝诶淆g化國家,也由此致使腦血管疾病的病發(fā)率不斷上升,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群身體健康的關鍵原因。腦梗死作為臨床上發(fā)病率最高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及殘疾率都比較高[1]。其臨床表現常為咽食困難,由此造成腦梗死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等。有關研究也表明,營養(yǎng)不良是造成腦卒中發(fā)生的關鍵原因。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質量,還為患者及家屬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以及精神壓力。因而,結合有關藥物治療以及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準確有效的判定,對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具有關鍵診斷作用。單純應用西醫(yī)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因此,本研究將對腦梗死患者應用消栓腸溶膠囊結合西醫(yī)治療觀察相關情況。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齡45~85歲,平均(62.5±0.4)歲;住院時間30~32 d,平均住院時間(26.0±0.5)d;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5)年;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糖尿病9例。研究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齡47~84歲,平均(63.1±0.4)歲;住院時間31~33 d,平均住院時間(25.1±0.7)d;病程1.5~2.5年,平均病程(2±0.5)年;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糖尿病10例。兩組腦梗死患者的一般資料皆具有可比性(P>0.05),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對腦梗死患者的所有診斷標準;腦梗死患者及其家屬均愿意配合治療,并簽訂同意書;腦梗死患者的生命體征處于正常穩(wěn)定水平,且意識清醒[2]。排除標準:腦梗死患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患者具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患有活動性潰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出血性疾病等。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治療,先給予患者靜脈輸注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110093)以及20%甘露醇,旨在消除氧自由基,改善腦循環(huán)水平,加快抗血小板聚集;再根據患者病情發(fā)展狀況給予降血糖、血脂等治療。
2.2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方法基礎上給予消栓腸溶膠囊治療。在患者病發(fā)24h后給予患者消栓腸溶膠囊(國藥準字:Z20000025)治療,主要成分為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等中藥,規(guī)格一般為0.2 g/粒,叮囑患者3次/d,每次2 粒,均以口服,3 d為 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3]。
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應用神經科分會臨床神經功能評分標準進行判斷。顯效: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下降為90%~100%,病殘程度為0級,已經可進行正常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有效:NIHSS評分下降為30%~89%,病殘程度為1-2級,可進行適當的日常事務以及工作;無效:NIHSS評分保持在1%~29%以內,病情無顯著好轉。總治療有效率 = (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應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ctivaity of daily living,ADL)表進行判斷。GCS評分一般有言語靈敏性、眨眼靈敏性以及肢體幅度,取分為0~50分之間,分數越高則越好。ADL評分滿分為100,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強。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分值常0~50分之間,重度患者為31~50分,中度患者為16~30分,輕度患者為0~15分,對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 d、治療3 d治療5 d后的NIHSS評分進行記錄與分析[4]。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指數,其分數值常在0~100 分之間。對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 d、治療3 d治療5d 后的Barthel指數進行記錄與分析[5],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活動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精神狀態(tài)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其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者進行消栓腸溶膠囊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χ2=6.9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例(%)]
2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 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神經功能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85,1.902,P>0.05);而治療后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12.082 ,7.119,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對比(分)
3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 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NIHSS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2、3、5 d的NIHSS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4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指數 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Barthel指數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Barthel指數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5 對比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活動能力、語言能力、精神狀態(tài)等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3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指數對比

表5 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分)
活血化瘀藥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中風死亡率以及病殘率下降。目前,臨床上治療腦梗死患者大多采用西藥治療,不過治療效果雖好,卻不能完全根除病灶[6]。因而近年來,中醫(yī)藥在腦梗死治療中的應用得到推廣,大量研究報道都表明了中醫(yī)藥治療對于腦梗死疾病的有效性[7]。因此可以看出,消栓腸溶膠囊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進行消栓腸溶膠囊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消栓腸溶膠囊是一種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地龍、黃芪、紅花、桃仁、當歸、川芎、赤芍等[8]。黃芪的主要療效為大補元氣,可有效阻礙血栓素的結合,致使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改善血液流向;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等的主要療效為活血化瘀,去除瘀血后就使得經絡通暢,氣血遍布全身;地龍的主要療效為疏通經絡,可快速激活纖溶酶,有效溶解血栓以及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軟化。因而,消栓腸溶膠囊可作為補氣活血、消瘀通絡的重要治療藥物。有中醫(yī)研究認為,腦梗死是一種中風表現,在有關醫(yī)學中就曾明確指出過“痱風”以及“大厥”的詳細記載[9]。對其病因的研究,大多都出于內虛邪中,祛瘀阻絡等,其治療手段也應該講通腑化瘀、祛虛通絡為主要治療方向。總而言之,大量的古代醫(yī)家都對中風的病因機制進行了歸納,從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醫(yī)診斷體系。有研究指出,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以應用消栓腸溶膠囊治療,從現代藥理學來看,此藥物中的諸多成分都可對腦梗死患者缺血部位進行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極有可能與 Ca2+/CaM 依賴性蛋白酶Ⅱ具有聯(lián)系,此酶對腦梗死極其敏感,腦梗死缺血部位會促進此酶的抑制作用,從而造成腦組織出現損傷。不過將消栓腸溶膠囊中的諸物在發(fā)揮其藥效后,可有效拮抗 Ca2+/CaM 依賴性蛋白酶 Ⅱ的阻礙作用,由此對腦損傷部位進行保護[10]。此外,動脈粥樣硬化也是造成腦梗死的關鍵因素,血管內皮在動脈粥樣硬化時發(fā)揮了不可抗拒的作用,從而可使消栓暢通膠囊有效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失調狀況,進而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以及NIHSS評分[11]。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神經功能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NIHSS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2 d、3 d、5 d的NIHSS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2000年時,有研究者為了進一步研究腦卒中治療方法,從而設計出一份由9個條目構成的神經功能評分量表,即NIHSS評分。該表是判定中風嚴重程度的關鍵手段,可推行于各種腦卒中疾病中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12]。然而,將其推行于腦梗死患者死亡率預估的有關研究較少。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病情的有效評估十分必要,應用NIHSS評分表可以準確有效地反映出疾病的嚴重程度,與醫(yī)護人員的臨床判定不存在很大的出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從而有利于判斷患者病情及預后[13]。神經功能評分以及死亡風險預估是對腦梗死患者,特別是病重患者給予關鍵診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快速指導醫(yī)護人員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診治方案,以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降低其死亡率與病殘率。臨床上應用NIHSS評分對腦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死亡率進行預估,得到良好的預估效果[14-16]。近來,有關 NIHSS評分在判定腦卒中死亡的界值中,發(fā)現NIHSS評分對于腦梗死的預后方面具有良好的特異性、靈敏性以及準確性[17-18]。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的Barthel指數無顯著區(qū)別,而治療后研究組腦梗死患者的Barthel指數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活動能力、語言能力、精神狀態(tài)等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腦梗死是指血液中的各種栓子,如心臟內的附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脂肪、腫瘤細胞、纖維軟骨或空氣等隨血流進入腦動脈而阻塞血管,當側支循環(huán)不能代償時,引起該動脈供血區(qū)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腦梗死約占腦卒中的15%~20%。急性期病死率為5%~15%,多死于嚴重腦水腫引起的腦病,肺炎和心力衰竭等。本次研究通過對腦梗死患者應用消栓腸溶膠囊,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其患者療效要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該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以及NIHSS評分,這對于提高本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預后質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