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飛,陳愛蓮
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心內科(濮陽 457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慢性心臟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1]。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隨之而來的各種生活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加之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2-3]。近年來,隨著冠心病藥物的發展及冠脈介入治療的廣泛開展,冠心病病人已明顯受益。但是無論是金屬裸支架還是藥物洗脫支架,作為異物貼附在血管壁內即存在損害血管內皮功能導致支架內血栓形成的客觀風險,成為冠心病介入治療領域不可回避的問題[4-5]。在血栓的形成及演變過程中,血液流變學的改變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證實,在大多數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梗死、腦出血等疾病中,均可發生機體血流變學和/或成分凝固性的變化[6]。與此同時,機體血流變學和/或成分凝固性的改變又會對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產生重要影響。中醫治療冠心病有獨到見解及優勢,益心康泰膠囊能夠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有利于冠狀動脈舒張,防止易損斑塊部位的血小板聚集,調節冠狀動脈血流,阻礙血栓形成,在臨床上得到廣泛使用[7],但其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術后患者療效及血流變、血管內皮功能的研究目前尚缺乏,而在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益心康泰膠囊對冠心病PCI術后療效、血流變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兩年內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2.22±5.48)歲;BMI(23.92±1.42);合并高血壓病13例,合并2型糖尿病20例,合并高脂血癥18例。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51.84±5.39)歲;BMI(23.89±1.50),合并高血壓病15例,合并2型糖尿病21例,合并高脂血癥1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試驗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已如實掌握該研究方案的具體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根據《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要求確診為冠心病,并于我院行PCI治療,且所有手術均為擇期手術。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合并有智力、認知障礙;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肺部疾病者;嚴重心力衰竭,NYHA分級Ⅳ級;患者合并有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合并有神經官能癥、甲亢、胃食管反流、食道裂孔疝、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瓣病變。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調脂穩定斑塊、美托洛爾緩釋片控制心室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擴張冠脈、曲美他嗪營養心肌等治療。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益心康泰膠囊(國藥準字Z20025113,0.5g/粒)口服,2粒/次,3次/d,1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療程,完成后觀察情況。
3 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變化情況,中醫癥候包括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盜汗6個方面,癥狀由輕到重分別為0分、2分、4分、6分,比較兩組患者總有效率。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等。血管內皮功能:治療前后分別采集患者血清,ELISA法檢測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內皮素-1(ET-1)的水平情況。

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總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P<0.05),見表2。
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各指標較治療前有所降低,觀察組血流變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4 兩組患者血清NO及ET-1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NO及ET-1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患者血清NO及ET-1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組間比較,觀察組血清NO及ET-1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NO及ET-1比較
冠心病會導致心肌梗死[8],具有發病率高、治療難度大的特點。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逐年上升,且逐漸趨于年輕化[9]。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冠心病的治療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冠心病的介入領域,較過去取得了長足進步,一大批新技術、新術式投入到臨床實踐中,為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PCI治療,而以往需要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冠脈復雜病變患者,部分也能夠接受介入治療,這既能挽救患者生命,同時也最大程度減少因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較大的手術創傷而對患者產生的重要影響[10]。已經證實,介入治療確實能緩解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癥狀及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11]。盡管如此,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其中,支架內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形成是冠心病介入治療不可回避的一大問題,與此同時,冠心病PCI手術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冠狀動脈血管內不穩定斑塊破裂風險已然存在[12-13]。
冠心病的發生與進展與血流變學直接相關,數據統計發現大多數冠心病患者血液黏度相較于正常人群顯著增加,提示冠心病是導致血液高黏滯的原因之一,血液中一系列黏滯因素如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紅細胞剛性等可引起人體內血液處于高黏滯狀態,加重心血管危險事件風險[14-15]。血液黏稠度往往與血中紅細胞聚集指數、血小板聚集率、纖維蛋白原等有關,當上述指標上升增加使可引起血液黏稠,繼而影響組織和器官血供,導致或加重重要器官如心臟的缺血。血液流變學的變化還可誘發血栓的形成,這是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出現急性血管閉塞和遠期再狹窄的重要因素[16]。現代研究認為,當發生心肌缺血甚至壞死時,機體血液呈現出高黏滯狀態,血液黏稠度顯著增加,此時可引起重要血管收縮、血壓下降、微循環障礙等,若冠狀動脈長時間灌注缺乏,可導致紅細胞聚集性改變,引起血液黏稠度上升、紅細胞變形性及血液流動性下降[17]。也有研究發現,動脈硬化的進展也會影響到紅細胞本身的流變學特性,會增加紅細胞剛性并降低紅細胞變形能力[18]。
血管內皮細胞對于調節血管壁通透性意義重大,而通過對血管壁通透性的調節能達到控制血液中可溶性物質進入內皮下組織的目的,實現其選擇性通透屏障作用[19]。除此之外,血管內皮細胞還被證實能夠維持凝血功能平衡及血液流動狀態,穩定血管結構,保持平滑肌張力,調節血管收縮及舒張使其處于動態平衡,調節血管生成及細胞增殖[20]。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穩定與機體炎癥、免疫反應、血小板黏附與聚集及脂質氧化密切相關[21]。NO作為內皮細胞產生的最主要內源性舒血管物質,在血管的舒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2]。此外,研究還證實NO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23]。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顯著低于正常人群[22]。ET是一種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內的血管活性多肽,由內皮細胞中分離而出,其功能主要是縮血管,且作用最強、時間最久,而冠狀動脈對ET敏感度最高[24]。ET產生的血管收縮可被以NO為代表的舒張血管物質拮抗,從而使血管收縮與舒張處于動態平衡,而一旦內皮功能遭受損傷則會增加ET釋放,引起血管收縮增強。冠心病ET較正常人群明顯增高,而且ET表達程度與病變血管數量呈正相關[25]。
益心康泰膠囊主要成分為黃芪、唐古特大黃、鎖陽、多腺懸鉤子、唐古特鐵線蓮、甘草,功能清腑降濁、化瘀通脈。大黃涼血散瘀、清熱解毒、攻積滯[26]。唐古特鐵線蓮活血通瘀,黃芪益氣固表、脫毒、利水消腫,鎖陽補腎益精,多腺懸鉤子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甘草調和各類藥物,上述諸藥配合使用,共同產生化瘀通脈、益氣通腑降濁功效,可使血液黏度降低,改善微循環,改善缺血缺氧。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規律口服益心康泰膠囊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癥狀得到有效控制,提示益心康泰膠囊能顯著提高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臨床療效,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流變學各指標及NO、ET表達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益心康泰膠囊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血流變學水平及調控NO、ET表達。綜上所述,在冠心病PCI術后的治療過程中,加用益心康泰膠囊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覺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其機制可能與益心康泰膠囊能改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血流變指標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