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在未成年人中啟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經全市各級各地廣泛發動,自下而上層層推薦,30名少年兒童被推選為2018年:一季度“新時代重慶好少年”。雙江中學2018級高三(3)班學生熊暢就是其中之一,他獲評的理由是“盡孝愛老,品學兼優”。
“只有奮斗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這句話是熊暢的座右銘。熊暢出生在重慶渝北區人和街道的一個普通家庭,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爺爺患類風濕關節炎常年癱瘓在床,母親和奶奶陪伴在他身邊,全家靠父親在廣東務工維持生計。他深知父母掙錢不容易,在逆境中長大的他,主動利用周末、節假日、午休、晚自習等果余時間幫助母親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從小至今,很少給父母添亂,不亂花父母的錢,設身處地地理解父母。
中考時,熊暢收獲了688分的成績,為了減輕父母和家庭的負擔,他主動選擇了免除學費、課本費、住宿費的雙江中學陽光雨露班。“進人高中,雖然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但是自己還得更加努力才行。”熊暢時刻勉勵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雖然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但是自己還得更加努力才行。”熊暢時刻勉勵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這樣講明白了嗎?”2018年6月1日,在雙江中學見到熊暢時,他正在給同學講解剛剛復習的數學試題。“因為數學成績非常突出,每次做完試卷,熊暢都會被一群同學圍著。不管多難,他都會幫助同學答疑解惑。”班主任王方敏介紹說,熊暢是學生眼中的好同學、老師眼中的乖學生,特別樂于助人,有愛心、有擔當。
熊暢所在的高三(3)班,是雙江中學在高二上學期時由金校尖子生重新組合的班級。那時候熊暢在班級中并不突出,學習主動性不夠以及內向的性格讓班主任王方敏十分擔憂。“為了激發他的動力,我讓溫權、郝貴龍、舒海兵、熊暢四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從學習上相互競爭。競爭對手的強大,讓熊暢壓力倍增,也激發了他的學習動力,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成績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班主任王方敏說。本來物理和化學成績不是很拔尖的熊暢,通過一個月時間的努力,就非常優秀了,并當上了物理課代表。


在家中,繁重的課業之余他仍是“半個勞動力”,從小和爺爺奶奶長大的熊暢,和爺爺感情十分深厚,看見母親照顧爺爺十分辛苦,他便承擔起照顧爺爺的任務。每當爺爺想出門門散心透氣時,熊暢便推著爺爺到戶外觀光散心,看一看縣城的變遷,成為爺爺的“移動拐杖”。
在高三上學期期末,熊暢爺爺病情加重,母親周永碧為了不讓孩子在二診時分心,便向熊暢隱瞞了病情。但爺爺仍然未能經受住疾病的折磨,不幸去世。爺爺去世的消息給了熊暢很大的打擊,雖然懊惱母親為什么不告訴自己爺爺病重的消息,但他卻暗下決心,希望走上學醫的道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救助更多的病人。
每當爺爺想出門散心透氣時,熊暢便推著爺爺到戶外觀光散心,看一看縣城的變遷,成為爺爺的“移動拐杖”。
夢想的實現離不開辛勒的付出。在學習中,熊暢不斷努力,在學科競賽中斬獲佳績,2017年獲得全國青少年科學素養大賽總決賽二等獎、全國數學聯賽二等獎、全國生物聯賽和物理聯賽三等獎。“現在我已經看過一些醫學著作,接觸到了基本的醫學知識,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熊暢自信滿滿地說。
在學校,熊暢不僅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而且還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活動,“讀書漂流”“尋找最美家書”“益村行”“學雷鋒”等志愿活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這些志愿活動不僅讓他開拓了眼界,更加深了學習感悟。
在高三最艱苦的日子,仍有“雷打不動”的一節體育課,這是班主任王方敏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勞逸結合特地安排的。折返跑、蛙跳、俯臥撐等運動,不僅讓同學們在高三沖刺之余鍛煉了身體,也讓他們通過運動使班級更有凝聚力。
在雙江中學6年的磨礪,熊暢漸漸褪去稚嫩。2018年5月,他終于光榮地評上“新時代重慶好少年”。
“我希望當好新時代的好少年,做好身邊的小事,以后才能干大事,為祖國和人民多作貢獻。”熊暢笑著說,眼睛滿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