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
摘要:從現代審美的視角來看,陰山巖畫稱得上是原始的美術精品。巖畫的創造只是單一的表達了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和宗教活動,是當時社會實用生產的真實反映,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物質生產,也有別于現代意義上的純粹藝術生產,是先民們生命力最直接的表現,是真正美的創造。本文從六個方面對陰山巖畫的美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自然? ?陰山巖畫? ?審美特征? ?美學
中圖分類號:J211.2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034-02
用現代審美的視角來看,陰山巖畫稱得上是原始的美術精品。
巖畫的創造者們,在當時進行巖畫創作是沒有藝術意識的,巖畫的創造只是單一的表達了他們的生產生活和宗教活動,是當時社會實用生產的真實反映,先民們通過巖畫的描繪來達到祈求物質生產的豐收,也是他們精神需求的真實寫照。這種磨刻活動是先民們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靈,希望能得到神靈的庇佑,賦予他們一種精神的力量,從而達到戰勝自然、體現生命價值的意義,在無意識狀態下創造了美,實現了美。因此可以說,巖畫的產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物質生產,也有別于現代意義上的純粹藝術生產,它是以自然為依托,又超越自然,是介乎于藝術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藝術生產,有點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神話。
巖畫是原始意識形態的反映,在創造中受思維、意識及認知的影響,作品無法擺脫稚拙和粗糙,但又體現了藝術美最純正的創造根源。
首先,巖畫的創造是先民們自身生存的反映,是他們生命意志力的體現,是人類生存本能的反映。巖畫的創造從根本上體現了遠古先民的生命體驗和原始生命的張揚,使巖畫作品彰顯了一種奪魂攝魄的美。
其二,巖畫的創造是先民們宗教崇拜的體現。
其三,巖畫的創造是先民們無意識狀態下美的造物表現,是最為本真的心態反映。在現當代藝術創造中,藝術作品充滿著一種藝術理性的規范和功利的動機驅使,這種動機與理性一方面會對藝術創作有著積極的促動作用,一方面也對藝術作品的自由表現力產生著無形的束縛。
通過以上特點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原始巖畫的創造,是先民們生命力的最直接的表現,是真正美的創造。
陰山巖畫體現了一種天籟之美。陰山巖畫是先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象征的體現,是自然賜予人類生存的產物。陰山巖畫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例如,陰山巖畫中的數量最多的動物圖像、游牧狩獵圖像、人面圖像等,都給我們傳遞了當時人與自然不可分的生存狀態。巖畫的構成不僅是一幅圖像的展現,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實現了人與神、人與自然的交流,這也就不同于我們在一張畫布上的涂抹。
巖畫描繪環境的選擇,包括地貌、巖質以及巖石是否向陽等都是經過選擇的,與巖畫構成了統一整體的關系,畫與自然渾然一體,呈現了一種真正的天籟之美。
陰山巖畫的創造是先民對宇宙萬物敬畏與依皈心理的表現。巖畫的產生是先民渴望擁有自然力量的反映,是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親和反映。從陰山巖畫里我們能感悟到藝術的精神,這是中國人對生命的一種態度,陰山巖畫的美是先民內心世界自然地表達,也是原始藝術不可復制的原因所在。
陰山巖畫以其獨有的韻味展現著一種神秘之美。陰山巖畫圖像表現中的幻象與事物是同一的,巖畫的表現是先民們對認識系統中超自然神性的心靈反映,在他們的意識中,想象的物象和世界就是真實的物象和世界,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用圖像來進行詮釋的,而不是用譬喻的方式。在陰山巖刻的很多圖像中,也同樣傳遞出了這種原始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是蒙昧時期的產物,是當時人們審美意識的表達,是對世界認知的表現。在陰山巖畫中,除了這些幻象的動物圖像外,最富有神秘感的就是眾多描繪太陽神的圖像。
陰山巖畫是把神的啟示以一種神秘感作為體驗來表達的,在主觀上加以接受,創造了一種不同于現實世界的幻象世界,這是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體現,是現代社會的人們無法觸及的心靈世界。正如喬治·桑塔耶那的標準,在一切表現中都可以區分出實際呈現出的事物和所暗示的事物兩項,兩項的恰當結合才能構成美的表現。而在陰山巖畫中我們卻看到的是這兩項合二為一的表現,即現實和幻象合二為一,表達了一種不可表達的物象,這種統一是與陰山先民們的神秘體驗相聯系的。這種神秘的美感是一種無法再現的永恒。
陰山巖畫的創造是藝術與自然地理環境的統一,也是先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表現。巖畫不是簡單地摹寫,而是對現實世界物象的超現實體驗,具有表現內容與形式語言、內心感覺與表現手法的統一,因此陰山巖畫在表現方式與手法上是藝術創作最為真實的體現,其渾樸的藝術表現語言蘊含著藝術創作最基本的規律。
中國的繪畫美學理論有“一畫”的說法,就如石濤所說:“行遠登髙,悉起膚寸。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終于此。”每一幅陰山巖畫的磨刻都是先民對生命和超自然的體驗。畫面沒有形成固定的形式法則和技法規范,是生命力的完全表現。這對我們現代繪畫創作都有著積極地引導作用。當我們站在巖畫面前時無不被那簡練樸素、充滿力感的線條所震撼,每一根線條都彰顯著先民們堅強的生命意志,這也是陰山巖畫的藝術魅力所在。
陰山巖畫是藝術抽象化的表現。陰山巖畫帶有較為濃厚的幻想色彩,在表現上具有明顯的夸張抽象傾向,是內心感受強烈的外在表現要求,摹寫已經超越了對簡單物象的再現,而是內心世界的主觀性表達,在圖示化語言的表現上追求夸張與簡約的效果,這與中國畫的大寫意表現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陰山巖畫的圖示化語言還具有明顯的象征性,具有符號化表現的某些功能,這與原始圖騰崇拜的圖識作用有些類似。在陰山巖畫的圖示形象中有些或許就是圖騰的圖示化展現。
陰山巖畫的抽象語言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對后世的文字書寫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在陰山的格爾敖包溝巖畫中就有很多刻畫簡練概括的抽象圖示,已經脫離了對現實物象的再現,而是用更加簡練的線條來表現。對山羊和太陽圖示的高度簡化與概括與中國的篆字表現有極為相似的地方。
陰山巖畫是藝術意象化的表現。陰山巖畫在創作中,強調的是對物象形體的簡練概括,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心中所想,這類圖示在陰山巖畫中有很多,例如對山羊的描繪,用簡練的線條表現羊的特征;對鹿的刻畫則夸張表現了角的銳利與巨大;對人物的刻畫則突出表現了手中的武器,夸大的弓箭已經沒有了比例的限制,但卻彰顯了人的力量,夸張表現了男性的性器官,卻是對雄性力量的展現。在這些物象的表現中,出現了較大的夸張與變形,已經不再拘泥于再現物象的真實。陰山巖畫體現出了強烈的創造精神和自由的表現力,這些對我們現代意義的繪畫有著極大的啟示。
簡練和概括、單純和樸素總是創造美所必需的品質,陰山巖畫處處都傳遞出這種品質。陰山巖畫高度概括的表現,在當時并不是藝術目的的表現,而是對生命理想的表達,其中蘊含的內容很多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們難以想象的。我們就以陰山巖畫中馬、牛的圖示形象與現代繪畫大師畢加索筆下的牛就形象塑造中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用線的表現能力進行一下比較,其中呈現出的結果還是很有意味的。畢加索經過對形象的多次概括,使得一個具象的牛的形象逐步變得簡練抽象,直至最后簡化成一個輪廓圖形。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畢加索最后定稿的牛的形象雖然簡練到極致,但是卻包含了最初所畫牛的全部形象特征。而我們再看一下陰山巖畫中牛、馬的形象,就會發現極大地相似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處,一是動物的頭部形象的簡練處理,尤其是牛角的強調性處理,幾乎線條都一樣;二是頸部線條和背部弧線的表現,都極為的相似。陰山巖畫中牛的背部弧線甚至比畢加索所運用的線條更加富有變化和力度。
總之,陰山巖畫中的圖示形象體現出了創造美的一些最基本的規律,雖然有些稚嫩,制作也略顯粗糙,但是將其置身于現代審美系統中,卻彰顯了最基本的藝術精神,對當今的藝術創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們說陰山巖畫是天籟之美、是神秘之美、是寫意之美;我們說陰山巖畫渾樸粗獷,無論如何評說,我們只有真正進入其與自然渾為一體的環境中,領會其時空變易,才能真正體會到陰山巖畫美感的具體性。
參考文獻:
[1]蓋山林.試論陰山巖畫的藝術成就[J].黑龍江文物叢刊,1982,(02).
[2]蓋山林.陰山巖畫藝術賞析[J].美術,1984,(01).
[3]蓋山林.從圖畫記事談陰山巖畫[J].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