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捷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四部分構成。東北抗聯精神與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相同,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政治教育的關鍵部分,東北抗聯精神對于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頗具教育意義。只有通過各種媒介和其它宣傳方式對東北抗聯文化加以正確的宣傳、引導,才能在意識形態方面潛移默化對大學生進行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東北抗聯精神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念
習近平在2017年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中指出:“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及共同理想,努力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持續增強和形成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及主導權,進而更好地構建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為廣大人民提供精神上的引領”。
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是內在的根本,代表著整個國家政治方面、文化方面乃至經濟方面上的整體發展動力和方向,代表了我國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標。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大背景下,明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使我國廣大人民明確政治方向、明確發展路線。尤其是面對近年來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我國人民在思想上較以往呈現出了個體性、獨立性、多樣性等新的特點,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缺少清晰的認識,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上明確的提出這一體系的概念,就表明了在世界多樣化的背景下,無論人們的價值觀如何多樣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與內涵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二、東北抗聯精神的概念
自1931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后,我國東北地區全體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在十余年的過程中開展了艱苦的反侵略斗爭,在斗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獨特的價值觀、思想內容、意識形態和寶貴的斗爭經驗等,都可以被稱為東北抗聯精神的精神、文化內涵,這些精神上和物質上內容的集合體就是東北抗聯精神的統稱。東北抗聯精神與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相同,都屬于我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東北抗聯的精神財富、精神力量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過程中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價值又具有獨特的作用,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意義也頗遠。
三、東北抗聯精神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
習近平主席在黨中央集中學習時強調:要把發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構建當成強基固本的工程來做,要不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品德。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成,正是吸納了我國的革命精神與時代發展的精神內涵,為我國人民以及教育事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從內容上來講,我國東北的抗聯精神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革命精神與奮斗精神,為構建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充分的精神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東北抗聯精神相互結合,可以使抗聯精神在社會主義新時期賦予更新的內涵,也為東北抗聯精神在教育事業中的弘揚提供了發展方向。所以在新時期,大學生們可以挖掘出東北抗聯精神中可貴的思想價值內涵,為當今社會的發展做出有利貢獻。
(一)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重要核心,是大學生需具備的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髓。從中華民族出現至今,愛國主義精神就始終貫穿于我國的民族發展史中,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凝聚力、戰斗力,是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保持獨立和強盛的精神基礎。
東北抗聯作為第一支抵擋日寇侵略的軍隊,其戰斗精神的內核就是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在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發揚光大,逐漸成為了東北抗聯隊伍中最為重要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眾多東北百姓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土家園,均不顧自身的安危,不顧個人的利益,面對殘酷的生存環境和被動的戰爭環境,能夠英勇無畏,和日本侵略軍長時間的進行斗爭,而支撐這一行為的最重要精神力量,無疑是他們身上體現的愛國主義價值觀。當今的社會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僅體現在軍事方面,而是在經濟上、科技上、文化上等多個領域之間的博弈,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文化上的輸出與滲透、強權政治等手段時刻威脅著我國。所以在新時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也要弘揚愛國主義,加強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提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華,為大學生以后在社會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其它形式的抗日聯軍不同,東北抗日聯軍在與日本侵略者的多年斗爭中,結合東北地區的特點與敵我之間戰斗力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的戰略體系,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戰斗方式,而這種戰斗方式就體現出了東北抗聯依據實際情況出發的創新精神。例如,東北抗日聯軍為了適應氣候和游擊戰的特點,在地下頻繁建立密營,這種密營不僅保暖性好而且隱蔽性很強,適合游擊戰術的開展。此外,東北抗日聯軍還依照東北地區的地形,結合以往的打獵習慣針對日本侵略軍開展圍剿的戰術,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身戰斗力同時也有效的打擊到了侵略軍。此外,在艱苦的抗日斗爭中,抗日聯軍還創作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文學作品和歌曲,通過在戰斗地區的廣泛宣傳,提升了抗聯的士氣,同時也豐富了戰地的文化生活。創新是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精神。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中,我國較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就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不斷鼓勵和弘揚創新精神,在教育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從而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
(三)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精神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核心精神與優秀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榮辱觀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召集部隊和東北地區的義勇軍,形成了多股的抗日力量。但是,由于戰斗經驗的缺乏和戰備力量的匱乏,東北抗聯的戰士們出現了一些戰略戰術上的失誤。不過面對種種的不利困境,戰士們依舊奮勇無畏、越挫越勇,克服各種不利的困境,堅持與日軍作斗爭。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東北抗日聯軍受到了敵人更為猛烈的反撲,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斷挑戰自己承受力的極限,以苦為樂,忍受著饑寒與傷病,堅持捍衛者祖國的領土,最終堅持了十四年之久,成為了世界反侵略戰役中的標桿。反觀我國現狀,由于我國的國情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道路依舊漫長,面對著種種外在勢力的干擾和挑戰,廣大人們依舊應該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忘初心,將艱苦奮斗的精神全面的貫徹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去,將這種精神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相結合,使東北抗聯時期的艱苦奮斗精神在新時期具有新的意義。
(四)團結友愛精神
團結友愛的精神是東北抗聯在面對困難的革命環境下,能夠相互鼓勵、戰勝困境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榮辱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也要具備團結友愛的精神,這樣才能更好的立足社會、融于集體,得到更好的發展。從1937年到1945年,東北各族人民、各方力量為了能夠保家衛國抵抗日本的侵略軍,組成了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抗日聯合軍隊,這支軍隊面對著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能夠眾志成城、一致對外,充分的展現出了我國各族兒女團結友愛的精神,而這種團結友愛的精神。在新時代的今天,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種精神不僅在戰爭年代、而在和平時期仍然需要傳承和發揚。在世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依舊面臨著霸權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經常受到西方國家不良文化的侵襲。所以在今天我們依然要發揚團結的精神,堅決抵抗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各方面威脅。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愿意強調“個性化發展”、“自由化發展”,卻經常忽略了集體合作精神與團結友愛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也提出了團結友愛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重視團結友愛這一內容,才能在新時期使我國的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的提升。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的方式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就要不忘初心,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要弘揚和發展抗聯精神,就要深入的發現和挖掘抗聯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抗聯文化中所包含的教育內容,并結合新時期的時代特征,以東北抗日聯軍的精神內涵為主題,結合東北抗聯遺址資源的開發,全方位的深入開展抗聯文化內容的教育,大力加強人們對抗聯精神、抗聯文化的認同。
通過各種媒介和其它宣傳方式對東北抗聯文化加以正確的宣傳、引導,搭建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抗聯革命精神,通過多維度的宣傳工作,結合新時期社會主義價值觀核心內容的要求,利用互聯網、紙媒體、傳統媒體等宣傳平臺,以此為媒介,創作符合東北抗聯精神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重溫經典的抗日紀錄片,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潛移默化對人們進行教育。
五、結束語
東北抗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文化內涵,對構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引導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發展到當今這一階段時,我們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砥礪前行,攻堅克難,按照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有力指導。
參考文獻:
[1]張倩.傳承東北抗聯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J].中國文化,2018(28):7—9.
[2]田靜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東北抗聯精神[J].林區教學,2018(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