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東
摘 要:《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理念,對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于課堂的評價,不僅僅停留在教師的教學上,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學習后發生的變化都要進行評價,要把重心從教學的“結果”轉移到“學習的方法過程”上來。因此,對于課堂教學的評價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學習過程;評價策略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了新程理念的教學評價觀念與思路,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及《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體育課程應該樹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由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對體育課堂進行評價,需要我們一線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大量的、有益的償試和探索。
一、學習目標的確定是否可行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切實可行的課時教案,內容選擇一定要和學習目標的達成結合起來。課時教案要有很強的預見性;因此,一節課的內容可以是一個內容,也可以是多個內容,應該有較大的靈活性,學生在確定各自具體的學習目標之后,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選擇達成學習目標最適合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激發和調動起來,尤其是小學生,如果教師把不能達成的目標強行加給某個個體,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學習內容和目標的達成應有側重,不能一刀切,內容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體質、性別和心理發展水平;同時,所選擇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層次,更要對學生能力和情感目標提出明確要求。
二、對于“教”和“學”的評價
1.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關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⑴要明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站在指導者、輔導者的角度,用恰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⑵教學過程中復習鋪墊是否“高效”,通過簡短的復習,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便學生接觸新知識。
2.對學生“學”的評價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建立了“以學論教”的發展性體育教學評價模式,學生是否真正有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探索思考、有較高的參與熱情、有很好的情緒體驗,可以從學生的“學”中反饋出來。(1)自主學習首先表現在學生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和積極自覺的學習態度,其次學生對體育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積極向教師質疑、請教,師生之間相互研討,以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2)探索、思考,學生在學練過程當中是否積極地投入觀察、分析、對比、探究;是否善于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討論;看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具有思考或創意。(3)情緒體驗,體育課堂上,學生的情緒變化最容易體現,學生有無濃厚的練習興趣,對學練的內容有無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保持練習興趣,學練過程是否愉悅,學練愿望是否不斷增強,在有限的時間里體現的淅瀝盡致。
三、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在充分關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要看一節課是否很好達成三維目標,達成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中,各類學生在掌握和發展體育技能方面達到教學要求,形成有關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使自己達到適宜負荷。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學生認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進行體育活動,增強自尊、自信,能調節情緒克服困難;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提高運動水平和效率。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學生能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與成功,有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愿望,能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地完成體育鍛煉。
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并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標下體育教學評價的重心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將促使我們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么,體育教學評價模式要為關注學生在教學中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教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做到公平,一視同仁平等,做到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認真負責,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有效地激活課堂。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而且要對學生再學習過程和學習后發生的變化進行評價,重心要從關注“結果”到關注“學程”評價上轉移,從而科學地、客觀地、有效地評價體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