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春 林捷 李遠麗
摘? 要:該文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開展調查,統計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生活需求和行為特點,發現網絡活動時間長、部分沉迷網絡、網絡娛樂化過度、網絡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并提出優化網絡思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易班教學教育功能、提升易班用戶粘度、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等基于易班平臺的系列措施,構建健康良好的網絡生活方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易班? 網絡生活? 需求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208-02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職業結構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4.8%。從調查可見,隨著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網絡已影響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領域,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的重要群體,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模式等深受網絡影響[1]。如何駕馭網絡這把雙刃劍,趨利避害,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生活方式,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各高校積極構建“互聯網+思政”的思路和工作載體,深入推進易班建設工作。易班(E—CLASS)(www.yiban.cn)是在教育部、國信辦的指導下,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實名制綜合性網絡互動社區,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易班以內涵建設為核心主線,技術引領為關鍵支撐,是互聯網時代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目前,截止到2018年6月底,易班覆蓋全國32個省區市,903所高校,932萬大學生。網站日均頁面瀏覽量達1000萬+,實名用戶500萬,教育資源2200萬,主題活動開展4000場,已經成為教育系統的知名文化品牌。如何較好地運用易班平臺,發揮易班優勢,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空間,倡導和推動積極向上的網絡生活文化,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陣地,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2? 調查現狀與問題
此次調查通過易班平臺采取網絡問卷形式,對高職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調查,收到有效問卷 7091份。其中受調查的大一學生有3813人,大二學生有3229人,大三學生(外出實習學生)有49人,隨機采訪了30名學生。樣本的構成基本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網絡生活群體構成的特征,因此,此次調查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調查中,發現如下現狀與問題。
2.1 網絡活動時間較長,部分學生沉迷網絡
調查中,有48.67%的學生每天花3h在網絡上,23.91%的學生每天花3~6h在網絡上,而高職院校學生每日課余時間約為6~7h,不難發現,學生網絡活動時間較長,占課余活動時間較多,10.28%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達6h以上,此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有的甚至熬夜上網玩游戲、看電影等,嚴重影響到日常學習、生活。
2.2 過于依賴手機上網,沖擊正常教學秩序
89.11%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上網,使用電腦上網的為7.14%,幾乎100%學生把手機帶到課堂。訪談中,大部分學生表示會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上網,在課堂玩手機,聊天、購物、看視頻已成為普遍現象,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下降,嚴重沖擊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教學效果。
2.3 網絡學習動力不足,網絡娛樂化過度
學生上網主要目的調查中,74.68%為娛樂,60.38%為聊天交友,34.76%為購物。可見,學生上網主要是進行娛樂活動。學生網絡生活缺乏自控能力,網絡生活較為盲目,不夠科學和合理[2]。學生容易沉迷網絡世界,特別是沉迷各類游戲如吃雞手游、王者榮耀等,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減弱,影響日常作息和專業學習。此外,學生理財意識、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容易過度消費,陷入“校園貸”、網絡詐騙等網絡陷阱。
2.4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問題日益突出
在學生是否接觸過不健康的網絡內容(含有暴力傾向、色情等內容)中,經常接觸17.90%,偶爾接觸44.14%。網絡不良信息較多,學生接觸頻繁,對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此外,互聯網內容良莠不齊,一些西方國家不斷以網絡為平臺,大肆宣揚西方價值觀,否定黨的領導,試圖弱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基礎,造成青年思想認識混亂,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在網絡空間也極為薄弱,網絡輿情不時發生。
2.5 易班平臺粘度較低,易班推進阻礙較大
學生經常使用的社交網站調查中,77.37%學生使用微信、87.33%使用QQ、36.8%使用微博、18.87%使用貼吧。微信、QQ因其強大的社交功能而備受學生青睞,積累了忠誠的網絡群體,粘度較高。另外,48.53%學生了解易班,每周使用易班1~3h為24.35%,1h以下的為44.91%,不使用的為25.24%,學生使用易班頻率不高,了解程度不夠,易班粘度較低。在競爭激烈的網絡環境下,加上易班建設人力、財力投入不足等問題,各高職院校易班推進面臨較多現實困難和阻礙。
3? 易班平臺下構建良好網絡生活方式對策
3.1 優化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營造良好網絡空間
積極推進“院—系—班”三級易班網絡建設,建立和培養易班學生工作站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學生建設主體作用。推進過程中,可由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學生干部等組成“網絡評論員”隊伍,提高網絡輿論引導能力,營造風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成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名師工作室、輔導員工作室等,積極開展創新課題研究,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化建設。對輔導員、班主任進行網絡知識和技術培訓,掌握新媒體應用技巧,加強師生交流,牢牢把握網絡思政教育的主動權。
3.2 發揮易班教學功能,提升網絡學習主動性
在易班對學習是否有幫助的調查中,50.37%選擇有較大幫助,易班使用出發點調查中,63.55%選擇學習知識,44.97%選擇查看通知,23.74%的選擇交友聊天。由此可見,易班學習有效性得到較大認可。需進一步推進易班優課等教學功能,鼓勵教師以課程為單位,打造個性化的課程空間,開展線上線下的教學互動,如開展在線話題討論、共享課件、網絡課程學習等,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知識,享受優質教學服務,提升網絡學習主動性。
3.3 加強校本化應用對接,提升易班用戶粘度
進一步加大易班校本化應用的開發,如迎新系統、繳費系統、畢業生離校系統、請假系統等,校園信息系統與易班平臺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對接,實現服務資源的共享,為師生提供一站式的校園信息化服務,提升易班平臺的用戶粘度。
3.4 以多樣文化活動為載體,倡導良好網絡生活方式
通過易班建設推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創新,營造健康的網絡生活文化、打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空間,積極運用易班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如“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網絡安全知識宣傳月、健康網絡生活方式知識競賽、網絡安全微課學習等,倡導良好的網絡生活方式。此外,可打造易班體驗中心,為學生提供日常事務辦理、網薪換購、易打印、沙龍座談、信息查詢等服務,將易班搭建為線上線下的一體式教育互動平臺,增強易班影響力,讓易班成為師生樂于使用、主動使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參考文獻
[1] 楊靖靖.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特點及對策——以莆田學院大學生為例[J].莆田學院學報,2015,22(6):105-108.
[2] 楊素麗.貴州省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及特點、規律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3):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