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
摘 要:部分教師粗略處理物理教學內容的邏輯層次,使得高中物理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功效嚴重缺失。文章探討高中物理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的策略,指出教師要對物理知識進行細膩化處理,對教學過程進行細膩化處理,對物理方法教學進行細膩化處理。
關鍵詞:高中物理;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邏輯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5-0030-01
高中物理知識比較復雜、抽象,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一般都是以“應試”為目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加深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理解,也不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而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能夠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用最直觀的物理現象表現出來,使學生理解得更透徹。因此,本文對如何細膩化處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探討。
高中生在物理課堂中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就是學習物理知識,所以,教師應將物理知識的細膩化處理作為首要任務,以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框架的形成。教師應先對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系統對每節課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物理知識進行整合,再將其細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進行教學。教師還要在備課的過程中將該章節需要的教學資源提前準備出來,根據自身的教學情況結合該節課的教學內容,對該節課的物理知識進行細膩化處理,再根據細分出來的物理概念將這節課需要掌握的概念圖繪制出來。例如,教師在對“質點”中的“位移”進行講解時,可以從質點位移的概念出發,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從質點位移概念出發?”“質點位移的概念是什么?”“質點位移是用什么來表示的?”“位移與路程所代表的是同一個概念嗎?如果不是,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然后對其進行層次化處理。這種對物理知識分層次的細膩化處理,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位移的理解,也能夠提高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教學效率,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教學環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結合高中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特點,對物理教學過程進行細膩化處理。只有理論知識的教學不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的理解,教師要用演示實驗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用最直觀的物理現象表現出來,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因此,教師應將物理演示實驗引入到高中物理課堂中。例如,在對“合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合力的探究過程進行細膩化處理,并對其進行層次化教學。教師還要根據水桶的受力情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水桶各個方向的受力情況可以用什么樣的圖示表示出來?”“各個方向的受力關系如何?”“若各個受力之間的關系為四邊形,那這個四邊形是規則圖形嗎?”教師可以先結合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水桶的受力情況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分別將水桶提起,感受其受力情況。然后,教師將“合力”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引入課堂中,若是水桶受到的所有力都集中在一點,可以讓學生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將合力求出來。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運算方法,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將水桶的受力情況繪出來。由此可見,利用物理演示實驗合理對教學過程進行細膩化處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
在高中物理課堂中,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應用的方法很多。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只注重對物理知識解題技巧的教學,對物理方法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教師應該先對物理方法的使用步驟、使用順序以及分類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對物理方法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將物理方法融入到所學的知識中,進而促進物理方法教學的細膩化處理。例如,在“平拋運動”一課探究運動規律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平拋運動速度以及合力的分解過程并不重視,他們只是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如何對平拋運動中所受到的豎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力進行分解,卻不對合力的分解方法進行講解。這樣,會導致學生只知道要對合力分解,卻不知道怎么分解。因此,對物理方法教學進行細膩化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將初速度以及重力的矢量用畫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再進行分組討論。經過對分解方法的細膩化處理,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合力的分解方法,從而達到對物理方法教學進行細膩化處理的目的。
綜上所述,細膩化處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用最直觀的物理現象表現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細膩化處理,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惠作.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細膩化處理[J].教學與管理,2016(31).
[2]侯海軍,孫明西.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