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


摘? 要:運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以成都師范學院2018級健美操公體課3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課外時間對大學生進行為期16周,每周4次的瑜伽訓練,在訓練前后對30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柔韌性和心理健康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瑜伽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瑜伽訓練能夠改善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提高身體機能,提升身體柔韌性和促進心理健康。
關鍵詞:瑜伽? 大學生? 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831.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230-03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的定義是“身體、心理和包括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即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國家相繼提出《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要求,積極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具有戰略性意義[1]。
起源于印度的瑜伽,是一種傳統的健身方式,因其動作較為緩慢,呼吸柔和,目前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健身法之一。瑜伽(Yoga)意為“結合、聯合、加入和融合,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加以引導、運用和實施[2]”。瑜伽通過制戒、內制、呼吸控制、制感、專注、冥想和入定八大階段,將思想、呼吸、身體和動作合為一體,讓練習者產生放松、平衡、和諧的感覺。
一般體育運動只強調外部動作的準確性,而瑜伽關注動作準確性的同時,更注重培養練習者的身心靈合一,培養練習者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高度的自控能力,達到身心的全面平衡。瑜伽體式的練習不僅能夠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機能、柔韌性和平衡性,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3],而且還能生成內在意識、集中注意力、穩定心態等心理功效。
為此,該課題針對大學生健身運動現狀、心理特征及狀況,將具有生理和心理功效的瑜伽作為練習內容,探討瑜伽運動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影響,為瑜伽在大學生中的普及推廣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成都師范學院2018級健美操公體課的學生30名,其中男生10名,女生20名。這30名同學身體狀況良好,之前從未練習瑜伽。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對隨機抽取的30名大學生,采取單組自身對照法。實驗前,對30名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測試指標包括身體形態指標、身體機能指標、身體柔韌性指標、身體平衡性指標等。采用瑜伽運動為練習內容,每周進行4次練習,每次90min(準備活動10min、基本部分70min、結束部分10min),共16周。針對16周瑜伽練習前后的生理指標進行測試對比,得出瑜伽對大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柔韌性、身體平衡性等的影響。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SCL-90,從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個方面對30名大學生進行瑜伽訓練前后的心理健康測試,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問卷30份。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和SCL-90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瑜伽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16周的瑜伽練習,30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優于訓練前,尤其是女生。腰圍、臀圍、大腿圍、小腿圍、腹皮褶、腰皮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與瑜伽訓練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與訓練前相比,腰圍、臀圍、大腿圍、腹皮褶、腰皮褶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身高、體重和胸圍沒有明顯的變化(見表1)。
練習瑜伽可以塑造大學生良好的身體形態,減少腹部、腰部贅肉,緊致腿部肌肉,讓大學生的上身賦予曲線的優美,下肢顯得更加修長[4]。由于女生平時較少參與體育鍛煉,女生練習瑜伽后效果比男生更明顯。
2.2 瑜伽對大學生身體機能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經過16周的瑜伽練習后,女生的安靜心率和肺活量較訓練前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男生的肺活量和男、女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較瑜伽訓練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練習瑜伽可以改善大學生的身體機能。
究其原因,一方面,“呼吸是瑜伽生命力的擴展[5]”,瑜伽非常強調呼吸和動作的配合,自然呼吸法、橫膈膜呼吸法和瑜伽完全呼吸法等呼吸方法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隨著瑜伽體式的難度提升,學生需要調整呼吸配合完成瑜伽體式動作,“呼吸肌增加了收縮力量和收縮幅度[6]”,呼吸器官血液供給充足,從而心肺功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瑜伽非常強調“身心靈合一”,重在“修心”,通過專注和冥想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加以引導,以達到內心的平衡,從而使練習者的安靜心率降低。
2.3 瑜伽對大學生身體柔韌性、平衡性的影響
坐位體前屈是反映人體柔韌性的指標,左吸腿平衡和右吸腿平衡持續時間能夠較好地反映人體平衡性。從表3可以看出,經過16周的瑜伽訓練后,學生的柔韌性得到提高,平衡性得到增強。
分析其中原因,瑜伽中側屈體式、跪坐體式、扭轉體式、站立體式、仰臥體式、俯臥體式、后傾體式等通過拉、伸、提、擠中身體的每塊肌肉,讓身體的每塊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從而提高了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瑜伽不僅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控制,而且對心靈進行高度的自控,練習瑜伽過程中需要注意力集中并輔以呼吸的配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