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記敘文是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記敘文通過對人物活動、事件經過、環境變化的具體敘述和形象描繪,來反映事物的本質,表現作者的觀點。記敘文雖以敘述、描寫為主,但也可以靈活運用議論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在閱讀中,關于記敘文的試題是最普遍的,它從多角度、多方面設計文章,所占分值較大。了解答題的基本技巧,掌握答題規律及方法,能夠提高對記敘文的分析能力,從容應對難題。

1.了解敘事線索的類型,包括:人物線索、感情線索和時間線索等。尋找線索的方法有:根據文章的題目、文章議論的語句、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反復出現的事物等尋找。
2.理解關鍵性詞語,把握和感悟關鍵語句的作用。理解記敘文的關鍵性詞語有助于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關鍵性語句對揭示文章主旨、點題、推進文章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賞析文章的表現手法、方式、技巧等,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性格等特征。文章的表現手法主要有象征、襯托、對比、借景抒情等,表達方式一般包括記敘、抒情、描寫、議論等。表達技巧一般指善用修辭手法、正確的語言文字及名言等證明自己的觀點。
4.結合情境談體驗,設身處地地思考文章情境環境,結合自己的想法,總結文章的思路和啟發。
1.如何理清記敘文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的綱領,是連接文章內部材料的繩索。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2.如何把握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及主旨,是為了考查學生通讀全文后對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容如何概括??忌陂喿x全文中,要學會用簡單、精辟的詞句反映全文的主要內容,以便形成對全文的總體印象,把握文章主旨。
3.如何從關鍵詞入手
理解判斷關鍵詞語,闡述關鍵性的意義,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對這些關鍵詞語的分辨主要可以結合詞語特定的語境分析詞語的真正含義。此外,要注意該詞的感情色彩,分析明詞、引申詞,以及比喻詞的含義。另外,要注意把握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等的運用,以及代詞的指代內容及對象。
4.如何把握關鍵性語句
理解、把握關鍵語句的作用和感悟關鍵語句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種:描述中的句子主要有直接和暗示時間、地點和環境特點的;有推動故事的發展情節的;有渲染氣氛的;有對文章的中心及主題深化的等。其作用主要有:對上下文照應、首尾呼應、總結上文的作用;總領全文,為下文作鋪墊,引領下文的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揭示文章主旨,點明文章中心的作用;推動故事發展的情節等。
5.如何賞析作者對文章的表現手法
賞析作者對文章的表現手法,有助于了解作者對全文的情感思路的表達方式。賞評的角度可以采用從語言文字的角度逐字逐句的方法,反復默讀語句,找出重點詞語與中心語句。也可以分析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寫作的目的和意圖,設身體驗作者思想感情,比較閱讀,發現異同。
6.如何賞評文章語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賞評的角度可以從語言的表達形式、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等方面著手進行。寫人敘事類的文章都離不開對人物的分析,人物整體上可以分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和中心人物。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是善良、正直、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等;反面人物性格特征一般有詭計多端、奸詐狡猾、勢利、惡毒、自私自利等;中間人物很少作人物分析,一般中考不列入考試范圍。
【真題解析】(2018年山東省臨沂市)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題目。
春天憶故人
高紅十
a春天,第一茬花趕在葉子前撲天搶地地開;河邊柳條搖頭晃腦得意地綠;遠看有近卻無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長(心甘情愿無半毛錢加班費),飛快地長得遠看近看一樣樣綠了。

b從遍地“毛毛蟲”,到綠葉滿枝頭,楊樹終究成了揚臉可見像模像樣的樹,也就眼一閉再睜開的時間。
c春季前半季有點慌慌張張,語無倫次,到清明就慢下來了。“清明時節雨紛紛”,雖說雨水不一定清,視線不一定明,但節氣這輛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車畢竟抵達“清明”這重要一站。
d那天聽廣播,正播《我與地壇》,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鐵生。我和他同在黃土地插隊,我延長,他延川,兩縣挨著,插隊時并不認識。文學新時期初起,我在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文學期刊《綠原》,通過友人介紹,向史鐵生約稿。他給我寫街道福利小廠的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似乎沒用,也約了趙振開(北島)的中篇小說《波動》,和蘇聯小說《第四十一》,似乎也沒用……一晃,過去快四十年。
e我去過他在雍和宮也就是地壇附近的家,見過他父親和妹妹。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學講習所(魯迅文學院前身),一人到他家來過,和同學一起來過。不知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控制哪個機關,院門應聲打開,客人得以進了院門又進了房門。《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除了清新的陜北風光,文字表達也十分別致,想哪寫哪,散文式的,隨意,放得開又收得攏。我問他,怎么這樣寫?學誰?他有點不好意思,說,魯迅。
f后來,和陶正一起上史鐵生新搬的家,請他參加一家公司準備拍攝插隊生活的電視劇,電視劇故事除了土插隊,還要延伸至出國洋插隊。我們很有誠意地和史鐵生一道,輪椅出門,輪椅上出租,輪椅下出租,輪椅進樓上電梯直至“走”到談事的房間……結果是未遂,關于電視劇的理解雙方差得有點遠。
g再后來,有了令文壇驚艷的《我與地壇》。他說,在出入地壇十五年后寫下此文??梢娝鋈氲貕牡谝荒曛恋谠S多年,一定沒為文體事先設計,沒有想到是寫一篇小散文還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還是爭取獲獎的散文,或者不吝文體又像寫小說(寫園子里一對老夫婦和一位練習唱歌的年輕人那章),史鐵生只是把心中想寫特別想寫的生旦凈末丑獅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鋪陳紙筆。
h文章寫了對母親的愧疚,又豈止是愧疚?寫了對生與死的理解,特別悟到死是遲早的事,著什么急——令人頓悟;特別精彩的是園中四季與林林總總的對應,與一天之光景的對應,與樂器的對應,與聲響的對應,與園中景觀的對應,與心緒的對應,與藝術形式的對應,與夢的對應……有些對應可能在史鐵生出入地壇時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風吹過幾片葉脈好看的落葉——那時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覺得結構、段落排序、語言風格基本成熟可以動筆,還會有什么對應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斷無限鋪排開來。
i十五年出入地壇,史鐵生是在深入生活么?似乎不叫,對比眼下不少采風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鐵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時節聽此文,一種情感的、文學的浸潤,浸潤干涸的世道,浸潤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許久許久的手串都潤澤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沒走,文字就舊了,頹了,蔫巴了?!段遗c地壇》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廣播里的專業人士(謝謝他)讀起來,新鮮有如古箏錚錚作響,清亮無比,深沉無比,余音裊裊,繞梁——不妥,現如今誰家房里還有房梁——此詞可休可廢。難得的是《我與地壇》全文幾無廢話,這年頭,要想說或者寫一些沒有廢話的話,該是多難的事!
j春天來了,春天讀好文章,情隨聲來,聲情并茂。春天聽好文章,萬物生發思念也生發,萬物綻放情感也綻放,帶起聽者所有感覺,卻無悲傷。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著,人也就好好活著,并且好好活下去。
k記得有一年,史鐵生從延安回來,曬得有點黑,他叫著我的名字,歡喜地對我說,延安有人問你好呢……
(選自《北京日報》2017年4月27日,有刪改)
1.作者追憶了與史鐵生交往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事件。所概括的事件及“我”與史鐵生的交往,首先明確應在第d—i段中進行概括,可抓住文中一些表追憶的詞句,如“文學新時期初起”“我去過……”“后來”“再后來”,然后按照“人+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參考答案】a近四十年前向史鐵生約稿,似乎沒用;b我去他地壇附近的家,和他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的創作;c請他參加一家公司準備拍攝插隊生活的電視劇,結果未遂;d和他談《我與地壇》的創作。
2.文章題目是“春天憶故人”,作者為什么用大量的筆墨寫《我與地壇》?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時,找到文中出現《我與地壇》的內容,從史鐵生的人格魅力、思想,作者寫作意圖等角度思考。如由第i段中作者寫“史鐵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可得出史鐵生寫作忠于生活的態度。
【參考答案】作者對故人“史鐵生”的追憶,是因聽廣播《我與地壇》而起;此外《我與地壇》表現了苦難中奮斗的歷程,體現了他對待寫作認真執著的態度,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
3.閱讀文章第i、j自然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許久許久的手串都潤澤成玉了。(從修辭角度賞析)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著,人也就好好活著,并且好好活下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語句。(1)題考查從修辭的角度,品析語句的表達效果。比喻詞“像”表明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對《我與地壇》的喜愛以及對史鐵生的敬佩之情。(2)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理解時,需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再結合文本主旨來解讀。本句關鍵詞為“在”“活著”,“文章在,人就在”是一種虛寫,意思是好的文章常讀不倦,文中所展現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駐人們心中?!拔恼潞煤没钪?,人也就好好活著”意為文章經過長時間的流傳,依然被人們所喜愛,人物品格也永遠活在人們心中。這就是史鐵生的人格魅力。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尾段的作用。解答時,根據題干要求,聯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分析。本文標題是《春天憶故人》,結尾故人問好結束,結構上照應了標題,而有問無答的省略號,引起讀者的聯想與思考,言近意遠?!皶竦糜悬c黑”“叫著我的名字,歡喜地對我說”這些對史鐵生音容笑貌的描寫,又表達了“我”對史鐵生深刻的懷戀之情。
【參考答案】以故人的“問好”結尾,照應題目,給人更廣的想象空間,深化主題,突出作者對史鐵生的追憶、懷念之情。
陪父母一場溫暖
章 杰
每天早晨出門時,父親已在菜園忙活,晚上披著萬家燈火歸家時,父親鼾聲正濃。住在一個家,卻成難以相見的兩人,偶爾急著趕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話如出膛的子彈,父親埋怨地說我無禮。
天天裹著疲憊,日日忙碌如太陽,似乎只為朝升晚落。這天中午,得知下午無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顆久負的心有著飄的輕快。
拿起電話,很想找一個人喝酒,翻著翻著,通信錄里的“家”突然跳出來,忽而想念久未謀面的父親。于是急匆匆地趕回家,父親正在灶臺上忙著煙火廚事。他很是驚訝,問我怎么現在回來了,我說想陪他喝杯酒。父親咧著一張嘴笑了,手上動作更勤了,我坐在鍋灶下偶爾添一塊柴,不一會兒,一頓美味佳肴上桌了。
父親從床下摸出一瓶珍藏多時的好酒,一邊擦拭,一邊說:“山芋收回來了,地頭正在平整,白菜的種子備好了,還差一場雨。”說到這,父親突然抬頭問我,“你還好吧?”我點點頭問:“你身體最近怎樣?天冷了,多穿些衣,腳下要暖?!备赣H說:“我這魚燒得咋樣?”我說:“這酒挺好的!”一場答非所問氤氳著溫暖的菜香,母親坐在一旁偶爾插話,電視里的節目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地換得勤,我和父親喝得臉上紅撲撲的,彎眉緊裹著笑……
飯畢,我站起身,摸摸坐在床邊的父親,他的腰板還是很硬朗,臉皮開始耷拉了,年輕時的英俊被歲月帶走了。兒時一直故意扎我的粗胡子,倒是剃得干干凈凈,老了的父親還是很注重儀表,只是頭發花白如雪。他染過,我們怕傷及他的身體便不允許他那般做了,他倒也聽話,后來一直任憑這樣發如雪。
想起少時,我們像小雞啄米一般,圍在母親身邊擠著一屋溫暖,可溫暖的家里沒有父親,那時父親在城里工作,我們時常站在路口巴望多時,總是嘆息而返,只有逢年過節,父親才火急火燎趕回家和我們團聚一下??鞓愤€未展開,夜里夢著第二日該和父親說些什么,可睜眼時,父親已在返城的路上了。
那時的淚水,應該像今時父親的埋怨,埋怨我連和他說話的時間都沒有。人生有很多無奈,因為不能一勞永逸,覺得必須一路追趕,所以生活、工作,諸多等等,總令我們有時忽略了親情,于是嘆息遺憾在心疼中糾結產生。
有時感慨:屬于我們的歲月并不長遠,而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就更少了,即使知道這一點,我們的腳步還是越行越遠??杉词鼓_步再快,路永遠走不完,身后的他們更經不起漫長的等待。我們沒有理由忙碌不休,所以讓前進的腳步慢一些吧,停下來陪伴一下漸漸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不要等到遙望的他們再也不能遙望時,才停下忙碌的腳步。
有空的時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們吃一餐飯,說一場溫暖的家常,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豐盈他們久盼的記憶,在那些香濃的溫暖里,一直駐扎著我們的家。
(選自《文苑·感悟》2018年第10期)
1.文章開頭寫父親埋怨“我”無禮的原因是什么?
2.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得知下午無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顆久負的心有著飄的輕快。(從修辭角度回答)
(2)于是急匆匆地趕回家,父親正在灶臺上忙著煙火廚事。他很是驚訝,問我怎么現在回來了,我說想陪他喝杯酒。父親咧著一張嘴笑了,手上動作更勤了,我坐在鍋灶下偶爾添一塊柴,不一會兒,一頓美味佳肴上桌了。(從描寫角度回答)
3.閱讀文章概括父親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4.作者回憶了少時父親回家又急忙返回單位的用意是什么?
5.面對現在生活步伐的節奏變快,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參考答案】1.我們住在一個家,卻成難以相見的兩人,偶爾急著趕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話如出膛的子彈,所以父親埋怨“我”的無禮。2.(1)本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每天忙碌的事情”比喻為“秤砣落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下午沒事放假時的愉快心情,表現了作者終于得到休息而高興。(2)該段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寫出了父親看見“我”回家并與他一起喝酒心情的激動。表現了父親得知“我”回來后的目的,更加高興急切做好飯的情景。3.父親是一位注重自己的儀表、勤勞愛家、理解寬容的人。4.作者用少時很少見到自己的父親,與現在父親很少見到他一樣,說明了由于工作原因,父子見面少,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題做了鋪墊。5.有空的時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們吃一餐飯,說一場溫暖的家常,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豐盈他們久盼的記憶,在那些香濃的溫暖里,一直駐扎著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