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鏞
讀書的時光是美妙的。在閑暇的午后,尋一處僻靜所在,展開書卷,放松情懷,讓心靈游走于文字之間,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忽然之間,在書中遇見一個新的自己。在我看來,明月清風,良辰佳景,莫過于此。
宋人尤袤有云,書“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我雖然達不到饑時當肉、寒時當裘的境界,但對于文字和閱讀,我始終是饑渴的。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小時候日子過得清苦,家里竟找不到一本課外讀物,我的課外閱讀是從村街上開始的。走在村街上,我的目光總會有意無意地看向別人貼在大門口的對聯,心里默念兩遍,心滿意足地過去了;要是碰到了生字,我就像被勾了魂魄一般,半天也挪不開腳步。后來,父親給我買了一本《新華字典》,一有時間,我就打開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恨不能把所有的字詞都熟記下來。字認得差不多了,我漫步在鄉間小路上,仰躺在青青山坡上,沐浴在夕陽的余暉里,文字就一串一串地從腦海中流溢出來,記錄下眼前的美,也滿載著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上了中學,學校附近有間小書店,我每天總要去店里找本書來翻上幾頁。當然,那時的我是拿不出錢來買書的。我只是著迷書本散發出的幽幽墨香,貪戀那些睿智而生動的詞句,享受時光在書頁翻飛的間隙里轉換流年。讀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只卑小的書蟲,藏在書頁里逐字逐句地啃噬,時而潛心閱讀,時而枕字而眠,直到自己老得像書里的故事……

后來,我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埋頭苦干,仿佛一個停不下來的齒輪,這讓我一度感到厭倦和茫然。好在,我還可以趁著周末讀書。只有讀書時,我才能感覺到藍天白云的壯美,感覺到衰草殘陽的凄涼,感覺到自己的思想仍是一個歡蹦亂跳的存在。毋庸置疑,閱讀于我是快樂的。面對生活的艱辛,很多人習慣了抱怨和嘆息,而我則選擇在閱讀中獲得力量,選擇用文字清洗心靈的窗口,詮釋命運的無常與存在的意義。
在物質上,我也許是貧乏的,但我覺得,我的人生因為有了堅持不懈的閱讀而變得美麗和富足。我們的人生能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在于個人的素質和修為。觸摸過經典的文字,品味過馥郁的書香,我們就會獲得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可以創造美的心靈,不用插上翅膀,只要天空夠高夠遠,沒有我們的思想到達不了的地方。
眼下秋光大好,不一定要出門遠游;坐在書桌前靜靜地讀一本書,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當你在書本中感受到了文字的美,你就擁有了一顆充滿詩意和能抵達遠方的心。
讀書是美妙的,最美不過讀書時。
(選自《月讀》2018年第10期)
1.我喜歡閱讀,但是我不同時段的閱讀也有不同,請你概括我小時候的閱讀。
小時候,___________;
上學了,在我學校附近小書店閱讀;
工作了,我趁周末在家里閱讀。
2.文章的第三段中寫道:“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小時候日子過得清苦。”此句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3.畫線的句子用了人物描寫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4.在閱讀上,“我”的獨特感受是什么?請你用原文回答。
5.文章的結尾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李傳鵬 設計)
(參考答案見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