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濱 黃建茂 鄧雪飛

【摘 要】目的:觀察人文關懷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90例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兩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均更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明顯縮短其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且有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一種肺部換氣功能障礙,患者易出現缺氧、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目前,機械通氣為臨床治療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風險。但在此過程中若護理不當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加強對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觀察了人文關懷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90例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6.8±8.3)歲。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6.5±8.6)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與日常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護理:①病情監(jiān)測:加強對患者呼吸、心率、血壓及心電圖等指征的監(jiān)測,并及時觀察患者臨床表現,視患者情況合理設置呼吸機參數,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通知臨床醫(yī)師并協助處理。②氣道護理:在機械通氣前,護理人員需認真檢查氣囊狀態(tài),以防漏氣;通氣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時徹底地將患者呼吸道內分泌物清除干凈,確保其呼吸道暢通,以防呼吸道感染或誤吸的發(fā)生;如果患者體液量減低,護理人員需遵醫(yī)囑及時地幫助患者補充體液,以防在氣道濕化時引發(fā)肺部感染。③營養(yǎng)支持:在機械通氣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情況及時為其適當地補充營養(yǎng)物質,補充物質以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為主,在輸注營養(yǎng)液過程中,需合理調節(jié)輸注速度,同時確保營養(yǎng)液溫度適中。④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向患者耐心地講解機械通氣治療方法與優(yōu)勢,在溝通與交流過程中留意患者情緒變化,并通過語言、肢體接觸等方式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盡可能地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為9-10分為滿意、評分為7-8分為一般、評分為6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表示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并用t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護理滿意度,并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3±0.9)d、(12.8±3.0)d,較對照組(7.3±1.2)d、(18.2±3.2)d均更短,差異顯著(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5.6%(43/45)較對照組75.6%(34/45)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ICU是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隔離場所和設備,并提供臨床護理、針對性監(jiān)測供給的一種重要科室,也被稱為深切治療部。由于ICU環(huán)境特殊,很多患者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病情康復存在一定影響[2]。呼吸衰竭為ICU較為常見的一種嚴重癥狀,臨床對其常采用機械通氣來挽救患者生命。近年來,有很多研究指出[3],對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均更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表明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縮短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原因:病情監(jiān)測可實時知曉患者病情變化,并針對性地給予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機械通氣效率,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氣道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呼吸道感染、誤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營養(yǎng)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營養(yǎng)水平,有助于患者機體康復;心理干預可改善患者情緒狀態(tài),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同時有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高[4]。總而言之,人文關懷護理方案更全面、有效以及人性化。
綜上所述,對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明顯縮短其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且有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張莉.纖維支氣管鏡在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吸痰及灌洗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0):31-32.
楊玉秀,吳冬潔.綜合性護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10-11.
黃苗苗.呼吸管理團隊在COPD伴呼吸衰竭序貫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4):14-16.
楊文梓,湯麗麗,孫亮.早期護理干預對呼吸衰竭重癥監(jiān)護患者臨床指標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7(7):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