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金玲
【摘要】作為剛上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閱讀理解和實踐運用是有難度的,需要老師針對教學中孩子們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性的、策略性的指導,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學會方法,并能靈活運用。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愛上語文。
【關鍵詞】閱讀理解 ?實踐運用 ?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04-02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一個過渡期,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語文學習方面,除了繼續夯實基礎知識之外,對于學習運用基本技能方面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具體體現在閱讀理解和實踐運用兩方面。
但是在日常的單元檢測和訓練中我們發現,當孩子們獨立面對一張檢測試卷時,突然增加的題量、題型,讓很多孩子慌了手腳。特別是面對一篇陌生的短文以及后面的若干閱讀題,很多孩子出現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有的學生要么等、要么答非所問、要么敷衍了事,更有人干脆大片空白,不能有效的、及時的完成題目的要求。
本著課內學方法,實踐中用方法的原則,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歸納了孩子出錯的一些原因。
一、不認真讀文。
二、不會審題。
三、不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掉題。
五、怕出錯,不敢下筆。
在實際教學中,針對這些原因,我總結了一系列閱讀理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一一指導:
問題一:不認真讀文
不認真讀文就做題是學生的普遍現象,很多孩子往往因為沒有認真閱讀短文就盲目做題,出現一些比較低級的錯誤,有些從文中就能找到的答案視而不見。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采取了下面的策略:
策略:拿過文章,仔細讀短文至少兩遍,必須弄懂文章講了什么內容。
這是閱讀理解最為關鍵的第一步。如果對原文有了大體的了解,那么就會加深對題目的理解,在解答問題時就不會擔心找不到答案了。我們還要求學生讀第一遍,就要邊讀文邊標好自然段。讀完一段的同時,要了解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通篇讀下來,對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做到了心中有數。然后瀏覽課后的問題,再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第二遍,這時可根據需要適當做一些標記。這樣讀下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有利于接下來的逐一做題。
問題二:不會審題
不按要求做題是許多粗心孩子的通病。試題中明明要求劃掉不正確的,有些孩子卻劃出了正確的;明明讓用橫線或斜線,有的孩子卻用了對號……是孩子們故意與我們作對?顯然不是。是這幫小家伙根本不看題目要求,不會審題導致。
因此我們又想出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讀,二思,三做。
做閱讀題,一定先讀題目要求,先讀,再思考,弄清問題的要求是什么,最后才能去做題。如果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就可以從文中這個句子找到正確的答案,如果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就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如果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那就要求學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來確定答案。比如短文《垂柳》中的一個閱讀題“文章從____、____和____三個方面來寫柳樹的?”就屬于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問題。
問題三:不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意思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孩子卻往往忽視這一點。
我們采取的策略是:
策略:告訴學生學會“上牽下掛”,這是聯系上下文的一個別稱。
對于短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或近義詞、反義詞的題目,我們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到這個詞,標出來,再根據課堂中學到的方法,從該詞字面和上文、下文相結合,來個“上牽下掛”,這樣上面牽一牽,下面連一連,問題的答案就迎刃而解。
對于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題目,我們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句,并把它還原到文章中,反復讀這些關鍵語句前后的句子,答案基本就能找到。像如這個題——“瓦特小時候,發現 ? ? ? ?,以后瓦特經常 ? ? ? ?,發現壺蓋是 ? ? ? ?推動的,后來瓦特長大了,經過多次試驗,終于發明了 ? ? ? ?”。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迅速捕捉到“瓦特小時候”這個關鍵詞,還原到文中,經過反復讀,概括出“發現水開后壺蓋跳動”的答案。然后繼續找出“經常、推動、終于”等關鍵詞,這道題就順勢完成了。
問題四:掉題
粗心掉題是小學生解答閱讀理解題目時共性的問題,因為閱讀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幾個小題目排列在一起,只要不是填空的形式,稍有疏忽就會掉題。比如:畫出文中的中心句、比喻句一類的問題,就會出現掉題的現象。
策略:答題時除了按順序一一作答,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逐題認真檢查。這樣就會減少掉題現象。當然遇到難題一時答不出來,可以打個記號,等到全部完成后再回過頭來逐一解決。
問題五:怕出錯,不敢下筆
個別學生缺少信心,害怕出錯,總是選擇等候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匯報,時間長了,就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養成了不敢動筆、動嘴的習慣,導致他們不善于思考。
策略: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就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更多練習的機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爭取慢慢引導他們克服“怕錯”心理,及時表揚鼓勵,逐漸養成敢思考,愛思考,敢說,敢寫的好習慣。
三年級的孩子,完成閱讀理解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只是針對孩子們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地實踐性的指導。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只有一個辦法: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