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鶴
【摘要】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效果顯著;但合作學習也有其局限性,采用過程中應注意適用范圍、建立科學的合作小組、精心設計課程、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環節,才能夠很好的提高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使學生愛同學、愛集體,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交技能,從而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 ?合作學習 ?意義 ?注意事項 ?教師主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52-02
長期以來我國絕大多數學校采取班級授課制,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數學學習中,注重“雙基”學習,追求基礎知識的扎實與基本技能的熟練,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這種教育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新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改革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根據學習內容判斷是否應采用合作學習形式
合作學習有其自身的適用范圍,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如果為了迎合時髦的形式而錯誤的將不適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來進行合作學習,往往收效甚微,有的甚至事與愿違。相對較簡單的“有理數加減法”內容,如采用合作學習形式,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沒有用武之地;較抽象、難度系數較高的“二次函數及其圖像”等問題,如果沒有教師引導,讓學生合作學習探究,許多學生將不知所措,白白浪費時間,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科學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人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
小組合作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應進行人員調整或重新搭配,不斷改變學生的合作對象,使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互補了解,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
構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應幫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并且明確任務職責,這樣學習時才不會盲目,每個小組可設組長、副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
組長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組織、分工、監督等,讓每次合作學習有序開展。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展會很不平衡,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各小組的合作狀況,負責聯絡其他組,負責組間交流。記錄員要負責將討論的要點記錄下來便于向全班交流匯報;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匯報本組討論的結果。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職務要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互動學習的有效性。
三、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和時間
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布置的學習任務應該適宜開展集體探究,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內容是否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是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否既強調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又需要小組的溝通、協調。另外,還要注意合理控制難度,選擇恰當的設問角度,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表述要簡潔、明確。學習任務的設計除了從知識點角度設計相關的實驗、討論題目,還可以特意設計一些培養學生合作技巧、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交流能力提高的題目,讓學生能夠真正學習知識又在過程中得到鍛煉。
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安排,并根據課堂教學的實踐情況靈活安排合作學習活動時間,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合作。
四、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新課標下的教學強調創新、變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知識傳授。但過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而忽視、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會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的層次上停滯不前,如果課堂缺乏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必然會導致課堂的失控和低效。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廣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合作學習雖實現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突破,但從國內外豐富的研究成果中看還存在著適用條件沒有清晰的界定、缺乏系統化的評價體系等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成果報告[R].廣安區大安鎮初級中學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