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英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已經不能只看重學生的成績好壞,而是需要我們老師要在多角度入手,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起來,讓學生能夠得以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并且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進行了總結,希望可以幫助語文從教者更好地指導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57-02
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夠使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如果離開了創新那么社會將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創新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起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更是要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夯實的基礎,培養出學生敢想、敢問的精神。
一、利用網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合理地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資源更加充實、豐富。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把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起來。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是無法接觸到的,這就導致了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直接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果利用網絡中的資源來進行輔助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說在進行講解《圓明園毀滅》這篇課文的時候,利用網絡中的資源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隨著優美的音樂旋律,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欣賞曾經圓明園的輝煌,當學生欣賞完以后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感把圓明園描述出來,之后再把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圓明園景象帶著悲切的音樂播放給學生,兩者之間形成鮮明對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夠使學生產生巨大的震撼,激發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集中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相結合形成了創新思維,而思維的最高形式也就是創新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發散思維起到了主導作用。發散思維是我們所說的多向思維,它并不是一個唯一的答案,而是多向思維的選項。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提倡多向思維,讓學生跳出定勢思維的約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就會出現不同的見解,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論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散思維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全方位的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來說,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出來,使學生跳出傳統的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說在進行講解《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課文中的“大娘,停住你送別的腳步吧”,讓學生把自己的看法講出來,這個時候學生都在爭先恐后地談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會說:志愿軍叔叔對老媽媽非常疼愛,看到她的痛苦非常難過,所以不讓她走;還有的學生說在這句話里可以看出她對親人的愛,自然非常留戀;也有同學說為了能夠把對老媽媽的尊重更好地體現出來,可以把這句話改成“大娘,請您停下腳步吧”,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最主要的還是能夠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出來。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含義,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教學模式。
三、啟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當學生在讀有情有景的文章時,我們還可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便想象教材中所描述的畫面,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容,還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培養,增加創新技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對于教材中一些留有想象空間的課文,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比如說在進行講解《橋》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說一下自己想對老支書說的話;還有《新型的玻璃》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想發明什么樣的玻璃。此外,老師需要把教材中“空白點”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補想”,把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培養起來。
四、結束語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來,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友善的創新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勇敢地肩負起歷史重任,向未來、向新世紀做出勇敢的挑戰,成為適合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印臣.關于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8):282.
[2]畢建娟.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文信息,2017(8):116.
[3]王一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未來英才,2017(2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