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廣
【摘要】學前階段作為幼兒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良好發展的階段,而幼兒的語言若想發展又需要借助一定的環境。因此,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合理的語言學習環境便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從創設真實性的教學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創設心理情境這四個方面展開了語言教學的探討。
【關鍵詞】幼兒 ?語言教學 ?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64-02
1.創設真實性的教學情境
既貼近學生生活,可以給幼兒以真實的感受,又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觀察到實物,可以給幼兒以思考的過程。這樣創設出來的教學情境對于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十分有效。這主要是因為幼兒通過情境可以將觀察與思考進行結合,繼而發展自身的內部言語。而且我們也知道,現實生活是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基本途徑之一,它可以幫助幼兒將認知轉為實踐,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說,創設真實性的教學情境是教師展開幼兒語言教學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以“糖果王國”教學活動的展開為例。教師首先利用各式各樣的糖果將教室布置成充滿童趣且符合教學活動內容的糖果王國。之后教師再邀請幼兒到此作客,與各式各樣的糖果交朋友,互相認識。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情境下,幼兒在欣賞、品嘗糖果的過程中便能自然而然的了解各類糖果的名稱、外形。同時,幼兒也能依據自身的親身體驗來生動而又形象的描述糖果。如此一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糖果后便能很快的進行辨別,這對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和語言思維的培養均十分有效。
2.借助問題懸念來創設問題情境
不難知道,學前階段的幼兒好奇心強,如若教師對未知事物展開開放性的質疑,幼兒投入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欲便能被激發。因此,教師在展開幼兒語言教學時可以有效借助問題懸念來為幼兒創設問題式、懸念式的情境,這也是培養幼兒想象力、思維能力和發展其語言的有效途徑。這主要是因為,開放式的問題、有著懸念的問題大多沒有現成的答案,它們不受情節和故事語言的限制,如此便可以為幼兒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比方說,教學活動中教師常用的“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故事中的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這樣的問題都能引發幼兒在對故事有基礎了解的基礎上,以故事的發展規律為依據來自主想象、推理的。如此,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便能自然而然的得到培養與提高。
以《三只熊》故事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依據故事內容來為三只熊布置一個臟亂差的家,此時幼兒便會主動產生疑問:“小熊的家遭遇過什么呢?”“小熊看到家里這樣后會怎么樣呢?”“我們要怎么來安慰小熊呢?”這樣一連串的疑問可以讓幼兒大膽的進行假設并積極說出口。同時,幼兒在置身于這樣的問題式情境中也能與作品人物產生情感共鳴,繼而促使他們不僅樂意用語言表達,也能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3.借助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近些年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也逐漸深入各個階段的教學,學前階段的教學中也亦然。多媒體教學既能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為尤為帶來眼、耳等感官上的觸動,來為幼兒創設形象生動、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也能再現生活物景來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然的、可以誘發其情感共鳴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創設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幼兒在不知不覺間投入教學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下來不斷培養自身的語言能力。
以《樹真美》散文詩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將千姿百態的、色彩斑斕的、隸屬于四季的不同的樹制作為課件。再在課堂上展示并播放背景音樂。讓幼兒清楚看到春天美麗的花盛開在樹枝,夏天枝繁葉茂的樹,秋天金黃的落葉,冬天光禿禿樹枝上的皚皚白雪。如此,幼兒的吸引力被集中,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他們會積極的將自己感受到的美告知同學,通過這個過程他們的語言能力便能得到培養。
4.有效創設心理情境
我們知道,語言課程的教學極為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為幼兒展開語言教學時也應當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而創設心理情境來引導幼兒想象、體驗便是有效方式之一。教師通過良好的心理教學情境可以逐步引導幼兒進行理智的思考,繼而進入情感體驗,讓幼兒動真情。不少幼兒文學作品便往往會為幼兒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這對于心理教學情境的創設便極為有利。
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既能讓語言教學中教師更輕松,也能讓幼兒更加愉悅的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崔雪梅.幼兒語言教學中要重視情境的創設[J].基礎教育研究.2004
[2]楊映紅.幼兒語言教學情境創優設計[J].華夏教師.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