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紅
【摘 要】實踐性是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落實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就要精講多練,以練為主,講練比例應在4:6或3:7之間;就要注重“用語言做事”,多做活用,要求學生做的必須聯系學生的經驗、年齡、認知和所學專業;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本文沒有過多的理論闡述,從20多年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經驗出發,緊緊結合實際,分析研究得出結論,為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職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性;提供借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12-01
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語言技能,都要靠學生自己學得主動、練得積極才能獲得。以教師講授為主的“一言堂”、“滿堂灌”不適合職業英語課堂教學,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
學生學習職業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多少語言知識,而是為了把這些知識能很好地運用到實際交際,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職業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實踐,只有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使學生掌握職業英語,運用職業英語。
一、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要求精講多練,以練為主
精講就是少而精。精講的前提是教師要深鉆教材,掌握教材,要深刻的挖掘教材的本質,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把職業英語知識有規律地揭示給學生。比如,職業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的講解要深入淺出,方法和手段要多樣,以學生理解、掌握為主,不要定義性的講解,不要過多的語法術語,更不要面面俱到。要考慮到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初級階段的語言要通俗易懂,不說學生聽不懂的話,注意形象直觀,簡單明了,注重啟發式。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大講特講,二是不講。
精講還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精講的關鍵是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要有的放矢,聯系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心理、專業實際,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把老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多練就是學生的操練時間要大大多于教師的精講時間。講練比例應根據學生英語的實際水平而定,我個人認為,講練比例應在:4:6或3:7之間。
多練不是指時間的延長和單純數量上的增加,而是練習質量的提高。既然是練習,就應該一次比一次提高要求,提高質量,只有練習沒有提高,只能說是練習的重復,因此在每一次練習中,都應該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多練的過程,是把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技巧的過程,練習內容、練習方法,應該為完成練習的目的服務。
多練也包含練習方式、方法的多樣化,教師要根據練習目的去編排練習內容,并采取不同的練習方法。
二、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要求注重“用語言做事”,多做活用
職業英語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創造,強調學以致用和舉一反三,而職業英語知識和交際能力的獲得離不開學生的實踐,離不開學生親自去體驗、去做,只有學生去做、體驗了,才能更真實地獲得直接經驗,增加感性認識。
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英語教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在“做中學”,注重“用語言做事”。其基本思想源于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這里的“學”是前提,“做”是目的;“學”是為了“做”,而“做”又促進“學”。即語言和做事兩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任務型語言教學突出了“做”在教學中的價值。但是課堂上的“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凡是要求學生去實踐、去做的活動,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里的實際情況主要是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認知、所學專業等。
2.做要使學生手腦并用。真正的做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腦等,只有手腦并用,才能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靈魂是做,讓學生在做中體驗職業英語,在做中運用職業英語,在做中創造性地運用職業英語。
三、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要求開展多種多樣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落實實踐性訓練的顯性手段。其主體是學生,內容是圍繞教學目標,有明確目的的交際應用。教師應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并不意味著它們能在新的環境中運用,只有提供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去參與、去實踐、去體驗,才能真正保證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活動的設計既不是單純為趣而設計的游戲,也不是作為其他教學手段的補充和附屬,而是以活動為載體形式,組合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資源,把零散的語言知識、技能整合成整體指向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也應成為一種實用的職業英語教學風格。
四、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
職業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即使充分考慮職業交際的需要,也畢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課堂活動即使盡量模擬職業實際,交際雙方也只能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而且教師的語言都是規范的可懂輸入,走出課堂以后,學生會覺得“能聽懂老師的話,但是聽不懂外邊人說話”,感到很奇怪很苦惱。其實,課堂和社會不完全一樣,社會天地非常廣闊,人物關系非常復雜,人物語言也不都是標準英語,因此學生很難適應社會變化。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在人類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也只有在不斷的語言交際中才能逐步掌握。要學好職業英語,必須同時了解使用這種語言的社會生活實際,包括英語國家的文化生活、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等,這些又是職業英語課堂不能完全學到的。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把學生帶到產生活的語言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學生體驗到語言的真實含義和無窮魅力。
職業英語教學除了注重課堂實踐以外,還必須讓學生參與大量的課外實踐,把課上和課下結合起來。比如,布置一些課下任務讓學生去完成,開設英語角、閱讀秀、表演、文化講座、小視頻等。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旅游、看電影、看表演、聽公開課等,讓學生接觸職業英語,在職業語言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職業英語。
參考文獻
[1]李耀新.《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2]裴娣娜主編.《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孫平華.論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課程 教材 教法》,2008年第7期.
[4]王鑒.課堂教學改革呼喚專業引領(二),《教育科研信息》,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