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仁杰
摘 要:微信身份證有別于傳統實體身份證,具備其自身特有的優勢:提升戶政管理效能;保密性高,有助于公民個人隱私保護;身份核驗精準快速,推動治安管理工作。本文基于現有對于傳統身份證件研究及公安實務中對于身份證管理的經驗,對微信身份證的優劣勢進行分析,指出微信身份證應用發展的對策建議,推動其更加適應公安實務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公安機關;微信身份證;應用分析
當前微信軟件已覆蓋90%的智能手機[1],面對龐大的用戶群體,公安部與微信官方合作推出了一種電子身份證——微信身份證,目前正處于試點區域試運行階段。由于微信身份證是2017年底新出現的事物,有關機構和專業學者未曾對此進行專門研究,公安機關也停留在“實體身份證件管理”的階段,并沒有在法律上和公安實務運用上進行深入研究。我們從微信身份證的應用入手,分析其所具有的優勢與劣勢,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建議。
1 微信身份證的產生背景
1.1 微信身份證的概念
微信身份證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國家重大項目支撐下推出的網絡身份證,是實體身份證芯片唯一對應的電子映射文件,微信身份證網絡用語為網證CTID,是近年來互聯網、人臉識別技術、AI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而衍生出的以微信為平臺、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手段、以AI智能技術為后臺運算工具的微信身份證應用技術。
1.2 微信身份證的應用現狀
在我國,目前微信身份證還處于特定地區的試點階段。廣州是全國首個微信身份證技術試點城市,2017年12月25日第一張“微信身份證網上應用憑證”在廣州市南沙區簽發,同時“微警云聯盟”在廣州南沙成立,微信身份證技術正式開始試運行,微信身份證嘗試服務于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以及旅館業登記、物流寄遞等實名制應用場景,提供國家法定證件級身份認證服務,在試點地區開放第一天就有三萬人注冊了微信身份證。
2 公安視域下微信身份證應用的優劣勢分析
2.1 微信身份證應用的優勢
1)化繁為簡,提升戶政管理效能。傳統的二代居民身份證容易磨損、遺失,存在著諸多弊端和不便。而微信身份證極大地改進了上述不足,并提高了戶政管理效能:微信身份證以電子形式儲存在手機中,被人隨身攜帶,不易遺失,而且在手機遺失后只需通過原先設置的密碼便可找回證件;可有效長期保存使用,不會因為證件磨損而重新補辦;這兩點都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公安機關戶政部門證件掛失補辦的工作量。在需要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只需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掃描人像并與微信身份證進行核實即可,不必再復印本人的身份證,大大提高了公安機關在戶政管理過程中對公民身份進行核對的效率。
2)安全保密性高,保護公民個人隱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二代居民身份證需要以實體傳遞的形式交給第二人,很容易造成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在日常辦理事務的過程中,身份證復印件也極易造成身份信息的泄露。而微信身份證具有非接觸性,只需通過識別系統進行人像識別、比對即可完成驗證,大大降低了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更好地保護了個人隱私,間接減少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類犯罪的發生,有利于社會穩定。
3)身份核驗精準快速,推動治安管理工作。在旅館業、網吧業、寄遞業等需要核實公民真實身份的行業中,微信身份證能夠提高識別準確度。人眼識別比對的誤判率最高可達15%,而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系統的識別比對誤判率僅為0.0001%(百萬分之一),人臉的正常老化、毛發眼鏡遮擋等問題都能被人工智能系統正確判別[2],這就極大提高了核查準確度,降低身份被冒用的幾率,打壓了違法犯罪的空間。
2.2 微信身份證應用劣勢
1)以智能手機為載體,受眾群體具有局限性。微信身份證難以完全覆蓋所有的受眾群體,首先一部分中老年群體不擅長操作智能手機,同時對于應用軟件也感到十分陌生;其次,一部分群體偏愛使用其他社交軟件或者沒有微信賬號;另外,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沒有年齡限制,理論上剛出生的嬰兒或者孩子都可辦理,但是他們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微信賬號。可見,微信身份證具有一定的門檻,難以廣泛覆蓋至社會的各個角落。
2)現行警務科技保障滯后,硬件設施不完備。微信身份證依靠身份核驗設備的人臉識別系統、AI智能技術,但是現行的警務科技保障滯后,身份核驗設備常常出現人臉識別錯誤、掃描速度慢、容易死機等情況,極大地拉低了身份核驗的效率。就算購買高科技電子產品企業開發的身份核驗裝置,也存在產品種類各式各樣,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有著很大差距的問題,難以選擇到一款性價比高的身份核驗裝置。
3 公安機關如何推進微信身份證應用規范化建設
1)做好宣傳工作,打好推廣基礎。調查發現,群眾對微信身份證應用持“贊成”態度的占總人數的63%,“懷疑“態度的占22%,“反對”態度的占14%,“不做評價”的占1%。懷疑和反對的原因是對微信身份證不了解、擔心個人信息失竊、認為是政府的懶政行為等[3]。可見,公安機關務必做好微信身份證應用宣傳工作,科普微信身份證的概念、基本特點及使用功能,讓人民群眾更加了解微信身份證,為進一步在全國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
2)正確處理微信身份證與實體身份證關系。微信身份證與實體身份證是兩種形式不同的身份證件,公安機關需要考慮一部分文化水平較低人群、老年人群體和少年群體的社會行為需要,考慮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科技水平較低問題,考慮一部分公民不使用微信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切實處理好微信身份證與實體身份證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實際警務工作中不能將二者對立起來,而應當兼顧兩者之間的使用關系,發揮其各自所具有的優勢,令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并行不悖,更好地服務于公安機關的社會管理工作。
3)提高警務科技水平,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微信身份證技術是科技發展的產物,為適應其在實務中的應用需要,公安機關必須提高警務科技水平,完善基層的人臉識別感應設備,并且在原有的身份證件核驗機器上加裝微信身份證識別裝置,只有這樣,微信身份證才能真正造福于公安機關。與此同時,公安機關要加強與高端技術企業的合作,確保所采購的設備質量好,效果佳,性價比高;公安機關要與企業建立起良性互動機制,不斷優化自身警務科技裝備,提升微信身份證的性能與使用感。公安機關要加強警務科技經費保障,促使基層公安機關以及民警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公安機關還要在旅館、寄遞等行業加強與微信身份證技術相適應的硬件設施建設,確保微信身份證在社會治安管理中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4 總結
微信身份證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公安機關必須堅持“有所作為”,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深化人民群眾對身份核驗智能化的認識與了解。另外,需要平衡好微信身份證與實體身份證二者之間的關系,令二者能夠并行不悖。公安機關還需著力提高警務科學水平,完善硬件設施建設,為微信身份證的深度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企業應該與公安機關建立起良性互動機制,不斷優化微信身份證的性能與使用感。群眾應該行使主人公的權力,積極地獻計獻策。總之,進一步推廣微信身份證需要集結各方的智慧和努力,只有充分調動起全社會的積極性,才能令其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偉大成果。
參考文獻
[1]章靈倩.互聯網身份實名認證服務應用分析[J].中國安全防范技術與應用,2018(04):10-12.
[2]田寧莉. 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警局系統設計與實現[D].西安工業大學,2017.
[3]金升.互聯網+戶政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分析與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0):7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