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教學工作中,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通過對高職教學運行監控工作的研究,對高職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各種紀律問題加以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課堂紀律管理對策。
關鍵詞:高職;課堂紀律;問題;管理對策
1 高職課堂常見紀律問題
1.1 內隱行為問題
1.1.1 注意力不集中
在某高職學院一學期的教學運行監控數據資料中看出,課堂中最主要的課堂違紀表現是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教師最關心的課堂問題,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影響很大,甚至對學生自身人格發展具有較大的危害。主要表現為:課堂上人在教室心不在、呆頭呆腦、胡思亂想、神經過敏、害怕提問、抑郁煩躁、亂涂亂畫等。
1.1.2 不思進取,自行其事
有部分學生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差, 在課堂上要么看小說、課外書、玩手機、要么無所事事,咬筆頭,做一些小動作等,這類行為一般較隱敝,所以這類學生內心存在僥幸心理,以為老師發現不了他們的行為,對課堂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
1.2 外顯行為問題
1.2.1 紀律觀念淡薄
紀律觀念淡薄的學生一般集體榮譽感不強,這類學生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或者就是一些不想讀書混日子的。他們平時一般喜歡上網玩通宵玩游,也有一部分同學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也有少數同學看老師不順眼和不想讀書的。這部分學生主要表現為上課睡覺、隨意接打聽電話、課堂上吵鬧講話、隨意走動,吃東西,有的甚至和老師頂嘴,且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這對于任課老師來說是最不能忍受的。教室里學習氛圍不濃,老師的教學思維會受到影響,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比如新生軍訓期間,總有少數同學要么遲到、偷懶、要么找借口請假;合班課及自習課上,一半數以上學生睡覺;晚自習課,總有學生找各種理由離開,要不就在教室里講話,學習的人只有少數;院部舉行大合唱活動,60人只去了一半人數,在二級學院領導及輔導員的監督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去排練,團隊合作精神十分欠缺。
1.2.2 心身缺陷
每年招錄進來的高職學生中,心身有缺陷的學生不在少數,這部分學生一般性格內向,行為怪異、不合群。在課堂上他們的行為有時很特別,為了引起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注意,會故意在上課的過程中發出一些很大的聲音,比如頭伸出窗外大聲喊叫,或是做出一些動作,如敲墻、伸懶腰、走出教室等,這樣其他同學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 課堂紀律問題的成因
2.1 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習方面的壓力、人際關系方面等問題、因此,他們的意志特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比如,有些喜歡尋求別人的關注,喜歡嘩眾取寵,以顯示自己長大了;而有些學生由于成績差,無法在學習或競賽方面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就常以問題行為來尋求教師和同學的注意,爭得自己在班集體中的位置;還有一部分學習負擔過重的學生,往往會導致學生用腦過度,
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并對學習失去信心,因而尋求刺激,以示不滿;還有一些焦慮過度的學生,由于學習上的競爭,同學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抱負水平與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會加重學生的緊張感、焦慮感與壓迫感,緊張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發泄;當然有些學生的問題行為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不能自覺地自我調控。
2.2 教師方面因素
教師是課堂的靈魂,教師的心境、個性魅力、教學水平、處理方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教師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常常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情緒及學生的求知欲,還能波及到課堂紀律的好壞;特別是有的老師個性魅力無法吸引學生,甚至讓學生害怕、厭惡,這自然也會影響學生上課聽講的程度;還有的老師教學方法太單一,語言表達不清、教態呆板、過渡生硬、顧此失彼等等,這都無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來聽講,從而導致課堂紀律問題;還有的老師在遇到問題時,會花費課堂上很多的時間來處理,這樣就耽誤了教學任務,不但會影響教師的情緒,其他同學也會受到影響;還有的老師便采取了坐視不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還有的老師可能會出現語言暴力。這樣會使學生的人格尊嚴、個人名譽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傷害,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3 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國單親家庭每年在遞增,這種家庭培養的孩子自制力差,及易沖動,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在課堂上會表現出孤僻退縮、煩躁不安。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放蕩不羈,促使孩子產生問題行為;另外學校環境的好壞對學生成長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比如,校園文化濃厚,教學設施齊全,紀律要求嚴明,教師教學水平高等對課堂也產生較大的影響。一個學校如果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啟用年齡較高的資深教師就會與學生存在代溝,不能很好地與學生溝通,在教學中很容易產生矛盾和反感心理;其次是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較多的話,他們的教學經驗又不足,就不能很好的帶動學生上課的氣氛,這就需要高職教師自覺的提高教學水平。另外課堂文化、色彩、課堂氣氛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當然,家庭,學校是影響課堂重中之重的因素之所在,社會環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對課堂造成影響。比如:大眾媒體中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級庸俗的內容也容易激發學生去效仿,這些行為會延伸到課堂上來,從而帶出問題行為。
3 解決課堂紀律問題的對策
3.1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教師在個人教學生涯中,首先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促進自己進步。第一,提升專業素質。(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技巧、社會歷史文化知識和科研能力)。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往往是因為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興趣或聽不懂而引發的。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對減少學生課堂違紀行為有很大的作用,而教師專業素質也有利于教師權威的確立。這就要求教師應加強學習,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技能,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努力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第二,提高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起到很強的教育作用。它包括教師的個性特征,教師自身的品質修養,教師為人處事方面的能力,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情感、態度、興趣等。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改變課堂管理理念和對待學生的心態,適應新形勢下學生的知識和心理需求,不斷學習。
3.2 教師要提升課堂管理能力
教師在處理課堂行為問題時,最重要的是要用最簡短的干預方法糾正學生的行為。教師要盡量做到既有效又不需要打斷上課。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可以運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課堂。1)預警。把課組織好,不斷地密切注意,紀律嚴明等都行為的發生;2)表揚鼓勵。對許多學生來說,表揚是強有力的激勵。要想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找出其閃光點,對其進行表揚。可以是表揚對象所做出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學做出的;3)言語提示。課堂上簡單的言語提示有助于把學生拉回到學習上來。教師在學生犯規之后要馬上給以提示,盡量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正面提示表達了對未來行為更積極的愿望,讓學生知道,盡管其表現令人無法容忍,但他始終是受班級接納和歡迎的;4)反復提示。當學生拒絕聽從言語提示時,教師就需要反復地給以提示,無視任何無關的請求和爭吵,直到學生屈服為止。這是對學生問題行為的明確、堅定而友好的反應
3.3 教師要正確運用行為矯正策略
在課堂上,對待問題行為學生,要區別對待。有頑固的問題行為的,對他們采用個別行為糾正將更有效;一些普遍行為問題,則可能需要全班行為矯正策略或進行班級集體教育。首先教師在面對這些問題行為時,要堅持以下原則:1)獎勵多于懲罰的原則、2)堅持一致性原則(家庭、大眾媒體的一致性)、3)與心理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其次對課堂問題行為的矯正要從以下內容進行:1)塑造。積極的理想的矯正不但要消退學生的問題行為,而且要塑造和發展新的良好的行為模式、2)認識。教師明確問題行為對于課堂秩序的消極影響,但又不過分夸大,不宜把有問題的學生等同于差生或品行敗壞的學生、3)消退。消退就是清除、糾正嚴重的習慣性的問題行為。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觀察與了解,要運用多種知識,分析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形成對問題行為的正確態度,然后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消退;最后問題行為矯正得有有效步驟:覺察問題行為→深入診斷問題行為→確立矯正措施和方法→改正問題行為→評定改正效果→塑造、發展良好行為。
3.4 教師要轉變授課理念
一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來自中職院校或者從企業調過來,或者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在授課理念上一直帶著傳統的授課方式,總是單純的采取灌輸與傳授,缺泛課堂管理意識,容易勿略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參與、熱情投入、理解深淺等關注不夠,課堂的“教與學”嚴重失衡,造成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紀律差。因此,教師首先要全面激發學生的潛能,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式,優化課程設置;其次要由轉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轉變,變講授式教學為動手實踐活動教學,教師充當的角色為引導者和組織者;另外,由教師為主導向學生主導教學理念轉換,教師從課堂的絕對主體變成課堂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將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心轉移;另外,教師應由知識單一型向教師復合型和創新型轉換。全能意味著一專多能,創新意味著從教學的整體出發全面革新。特別是高職教師要成為全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高職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綜合素質,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思考,取于創新,使學置身于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學習氛圍中。
參考文獻
[1]陳娟.高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6(30).
[2]歐陽琳.高職院校課堂管理困境淺談[J].科技資訊,2017(15).
[3]蔡海娜.淺析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教學刊,2016(19):221-222.
作者簡介
凌晨(1966-),女,漢族,湖南雙峰人,本科,高級政工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