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工作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官方微信順應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之一。充分了解學生需求和喜好,并將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策劃好官方微信的形式與內容,才能大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關鍵詞】高校官方微信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71-02
90 后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上網、運用新媒體成為普遍現象,休閑娛樂、社交和獲取熱點事件信息成為了他們上網瀏覽的主要目的。大學生對校園新媒體應用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和參與度有所提高。如何更好地理解“互聯網一代”的心態,運行高校官方微信探究并適應這種需求,將會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一、90后大學生對校園新媒體需求與喜好情況分析
通過采取書面問卷調查和電子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進行調研(調研以新媒體應用熱點和新媒體使用習慣為主要內容)。調查范圍涵蓋會計、金融、經貿、工管、文法、糧工、工程等多個二級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在校學生。調查共發出紙質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28份,進行有效電子問卷調查1000人次。同時,通過《中國青年報》、江蘇新媒體聯盟等相關數據平臺,搜集整理2017 年全國職業院校新媒體十強公眾號、排名前十微信文章等相關數據和內容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校內、校外兩條線,找到學生關注點、找到校園官方微信如何抓住學生需求進行有效的傳播與引導,從而探尋出如何借助官方微信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調查顯示,時時處于上網狀態的90 后大學生群體在手機上網時間調查項中,每天6-9小時的最多,占比52%,而每天3 小時以內的最少,僅占5%。
更喜歡玩微信、QQ的90后大學生群體在瀏覽資訊時,更多的通過微信公眾號獲取。受訪者中,經常刷微信的占52%,QQ占 41%,微博僅占7%。瀏覽新媒體公眾號消息推送,主要集中在晚上7 點以后。
90后學生所關注的熱點或者公眾號類型排名前五依次為: 音樂類、美食美景、運動健康、攝影旅游、時政新聞。
調查結果表明:他們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和參與度有所提高,在受訪的大學生中,絕大多數都希望新聞咨詢類應用更新更快,希望新媒體應用加強交互性,注重界面的簡約和親民。
在對《中國青年報》全國高職院校官方微信十強和文章排名前十文章調查結果資料搜集中,210篇排名前十的微信里,招生類的50篇,投票評選類50 票,蹭熱點歌曲改編的19篇,關注校園食堂6 篇,反應重大人物來校、系部名稱變動、校領導任免、重要公告的16 篇,其他的為大型校園活動,如: 新年文藝匯演、運動會、畢業典禮等,以及校園美景、學生喜愛的“女生節”、愛的表白日5.20等。
在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官方微信的梳理調研中,該校官方微信自2014年開通以來,閱讀點贊量排名前10的文章為:《畢業季: 大財院,我們“結婚”吧!》、《我愛你,____不曾改變,也不會忘記》、《號外!號外!號外!大財院已被包圍!》、《致新學期的你|從財院到南大,從高職到博上》、《財院高顏值你見過多少? 》、《南山南|我把財院唱給你聽》,發現這些排在前列的與《中國青年報》全國高職院校微信榜單上前十的文章類型一致。
由此,鎖定了90后大學生對學校官方微信需求與喜好的幾個關鍵詞:社會熱點、學習就業、美景美人美文、校園人物等,而這也是利用學校官方微信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所在。
二、如何開展好新時期高校官方微信大學生思政教育
(一)抓住學生關切點,精心包裝打造,讓思政教育活起來
調查中,除了時政新聞受到學生的關注外,高校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更傾向于輕松、休閑、娛樂化的信息。譬如:一首《成都》火遍全國,對故土的思念一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學生深深地被這首深情的民謠吸引著,高校官方微信紛紛抓住學生關注的這一熱點,創造改編屬于自己學校版本的《成都》,在整整半年的時間里,高校版的《成都》在《中國青年報》出品的高校官方微信排行榜單周前十名的文章里相繼上榜。
高校版《成都》正是來源于高校官方微信運行者牢牢抓住學生熱切的關注點,并將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他們在歌詞改編、MV拍攝、照片取材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升華內容主題,或組織師生、或提供平臺,讓師生自編、自導、自演。這首歌在各大高校轉了一圈之后,已經不再是趙雷演唱的那首《成都》,而成為各具自己學校特色的校園民謠,極具學校特色的歌詞、校園MV,師生們自己作詞、自己歌唱,唱進了學生聽眾的心里,主題的升華伴隨歌曲在學生中的關注度和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的形式,無疑成為了愛校尊師、同窗和睦、努力學習、不負韶光等內容教育最好的載體和范本, 這樣的傳播也無疑成為了學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推動。
因此,在借助校園官方微信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牢牢抓住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從中找到思政教育的契合點,以此尋求宣傳教育工作的突破點,投其所好,精心包裝打造,在內容上、形式上、主題上做足文章,才能將思政教育真正做活。
(二)聚焦“三美”素材,講好校園故事,讓思政教育亮起來
在《中國青年報》高校官方微信全國前十的榜單上,美景、美人、美文換著方式成功上榜,這一方面說明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熱愛,另一方面也反應了90后學生輕松愉悅的關注點和對美的別樣的接收方式。自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官方微信開通以來,盤踞榜首的仍然是《大財院,我們結婚吧》。這期微信之所以牢牢占據著第一的位置,得益于它就是聚焦“三美”的典范。集體校園婚紗照、校服照、旗袍照,這些無疑成為了畢業季里最惹人關注。這期微信精選了婚紗、校服、旗袍三組風格不同的畢業生美照,他們代表著大學校園里青春靚麗、朝氣蓬勃的美,同時在美照配文上下足功夫,從《致青春》、《同桌的你》等一系列傳唱度極高的當下和過去的經典校園民謠、青春歌曲里,采擷出與美照、與微信主題相符的如校園詩句般優美的歌詞,并配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影片里的主題曲《孩子氣》這樣熱度很高的校園青春歌曲,讓受眾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全方位立體感官青春的美,感受到財院校園里青春拼搏的朝氣與澎湃,該期微信一發布便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成為《中國青年報》全國高校官方微信榜單的周冠軍。
入腦入心的思政教育,絕不是對學生進行大道理的空談,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填鴨教育,而應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教育素材的時候,從小著眼、從普通和平凡著眼,從每一個學生只要努力就跟夠得到的高度下手,以小見大,把校園的故事講好,真正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大財院,我們結婚吧》這期微信在策劃制作的時候就牢牢抓住這一點。該期微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選取大學生記者團這個團隊八年成長經歷中,那些驕傲的成績、溫暖的感動、不服輸的干勁、相互的鼓勵的元素和故事,把團結努力、青春拼搏、愛校如家等主題用最有情感的筆觸靚麗而又動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而類似的素材和角度,其實在高校還有許多。比如集就餐環境高顏值、菜品種類豐富有賣相的高校食堂;學習環境舒適優美、圖書種類豐富多樣的高校圖書館;極具民族特色、專業特色的高校學生宿舍等,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他們最關心和關注的美的存在,在其中挖掘出與之相關的動人故事,將會極大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注重內容為王,找好身邊榜樣,讓思政教育暖起來
身邊榜樣,前行力量。榜樣是最能激勵人的一種正能量的存在,也是開展新媒體思政教育的最好的載體。如何將身邊的榜樣變成前行的力量,在乎于對榜樣的認識、選取和宣傳,好的宣傳形式和好的宣傳點的選取及放大,有益于榜樣力量的正向發揮,反之,則會將榜樣的力量大打折扣。在《中國青年報》全國前十的微信名單中,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的《被你們玩壞了的魏院長,我真的好喜歡》;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努熱買買提烈士 母校師生懷念你》。他們是身邊的普通人,他們做了不平凡的事。但是身邊的凡人大事的素材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在借助新媒體樹好榜樣、傳遞正能量,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榜樣選取不妨從凡人凡事下手,從身邊看得見夠得著的榜樣下手,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官方微信據此推出了人物專欄《你的名字》,先后宣傳了《夏紫東: 財院“網紅”,大二學生憑啥月薪6000+,畢業年薪15 萬+》、《楊桃: 從財院到南大,從高職到博士》、《何子恒: 湘西支教擦亮星星的日子》等,他們有的是技能高手、有的是努力“學霸”、有的奉獻社會,他們未必如事事完美,面面優秀,但是卻在某一個方面可以成為學習的榜樣,而這樣“親民”接地氣的榜樣,正是學生們身邊的同齡人,是他們可以去學習,可以去努力企及的樣子。這些報道中,沒有生硬的教育和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告訴大學生真善美的樣子、努力拼搏的樣子,這樣的宣傳和思政教育,才能讓身邊的榜樣傳遞前行的力量。
作者簡介:
孟文玉(1986.07-),女,黎族,助理研究員,貴州安順人,中國礦業大學MPA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宣傳、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