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升宇
摘 要:外觀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其它知識產權保護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各國都對外觀設計保護內容有著不同的理解,各自的保護模式也均存在差異。我國的專利法推行以來,各大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都得到了提高,因而都積極的申請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以此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實施當中有很多問題逐漸出現,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針對外觀設計專利智能輔助審查的思考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外觀設計;專利智能;輔助審查
1 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比較分析
1.1 專門法保護模式
專門法保護模式主要是在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當中應用。專門法保護模式就是將外觀設計作為一種獨立客體進行保護,設定了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文件。具體來說,日本對外觀保護法進行了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在日本的外觀設計保護法中,將外觀設計進行獨立保護,并在外觀設計保護法律當中規定“工業品外觀設計是指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色彩或其結合,通過視覺能引起美感的設計。”由此規定可以得知,日本對于外觀設計來說注重的是色彩、圖案與形狀的結合,只要將這三種元素的其中兩種或三種進行結合,并具有一定的美觀性和觀賞性即可申請外觀設計保護申請。其中在日本進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時會進行實質審查,能通過審查的都具有創造性和新穎性,與現有設計相類似的產品無法通過。
在歐盟國家,外觀設計專門保護法在2001年設定了統一的保護標準,其保護模式可以分成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由市場商標和外觀設計管理部門進行管理,負責所有的外觀設計申請審核、辦理業務,一旦申請成功后在歐盟所屬國家都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成功申請的外觀設計都需要統一注冊和管理,注冊成功后保護權益將維持5年,到達保護期限后,可以繼續進行續期,最長的保護期限為25年。第二種是當一項外觀設計產品發布、出版或在公眾面前展示后,不需要進行申請,就會自動獲得3年的保護權益,但是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在后期產品設計使用過程中出現很多爭議問題,如有人惡意抄襲等。
1.2 專利法保護模式
專利保護模式主要就是將外觀設計作為一項專利進行保護,隸屬于專利法當中,并且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會對外觀設計進行保護。采用專利法保護模式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中國等。在美國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申請的標準和條件是比較高的。首先,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時,外觀設計是要針對具體產品而進行,整個產品需要由相應的設計元素組成。
2 我國外觀專利審批現狀
2.1 外觀設計專利業務現狀
專利審查指南明確規定專利申請程序應當以書面(紙質)或者電子形式辦理。目前,除了少量的紙質申請外,大多數申請人或代理機構還通過中國專利局專利電子申請客戶(以下簡稱“CPC”)向專利局提交設計用電子表格專利申請文件。
現有外觀設計專利審查業務由電子審批系統子系統和外觀設計智能審查系統支持。外觀專利申請進入初審階段后,首先由能檢測系統進行自動分類和機檢。審查員對授權案件電子審批系統中的智能審查結論進行審查,確認授權決定無缺陷。書面申請或者智能考試由于機器考試能力的限制,發現缺陷或者不能給出考試結論的,應當對申請進行通電。在分批系統中進行人工審核。
2.2 外觀設計專利審批系統現狀
2010年2月,電子審批系統上線后,專利局實現了無紙化審查的全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規范了信息流。電子審批制度涵蓋了外觀專利申請、審查、授權、維持到案件無效的各個階段,滿足外觀專利審查信息化的需要。
2013年5月,外觀智能檢測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系統采用文本和圖像分析技術,實現著錄項目與圖片組合進行的自動檢測匹配,以及相似率的自動呈現,為外觀設計的檢驗提供智能化支持。
2016年10月22日,中國專利受理初審系統上線,新增專利申請業務處理新模式,稱為互動平臺。平臺實現了網上申請提交和手續辦理,通過信息推送和網上核查,提高了申請質量,使用戶業務更準確、手續更快、文件提交更方便。
目前,申請人可以通過CPC和互動平臺提交專利電子申請。系統對申請文件的內容只有簡單的提示和基本的驗證,不能為后續智能審核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持。在審查設計專利案件的過程中,外觀智能檢測引擎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對于手工檢測,智能檢測提供的輔助檢測不夠,檢測方法不夠靈活,單次檢測操作不夠方便,無法自動匹配相近似類別產品。
3 外觀專利審查流程存在的問題
3.1 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環節復雜
為了完成設計專利的審批流程,申請人需要提交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在許多細節上也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如果出現不符合要求的情況,需要等待評審人員的意見修改和答復。
目前,申請人可以通過CPC和互動平臺提交電子專利申請。其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是以結構化的方式組織起來的,簡要說明、圖片或照片這兩個文檔是非結構化的、開放的、自由書寫的。對于要填寫的內容,系統只有簡單的提示和基本的驗證。文檔內容不規范,用戶體驗差,無法為后續智能審核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持。
在審查設計專利案件的過程中,只能對智能審查得出授權結論的案件進行批量審查,智能審查引擎的使用不足;對于手工審查,智能審查提供的輔助檢測不足,審查方式低效,單次檢查操作不夠方便。
3.2 外觀設計專利審查缺乏輔助
外觀設計專利審查由外觀第一次審查子系統和外觀設計智能審查系統完成。在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過程中,只有智能審查給出授權結論的案件才能批量進行審查,外觀智能審查引擎的使用不足;對于手工審查,智能審查提供的協助不足,審查操作方法不足。靈活,單件評審操作不夠方便。隨著專利申請量的逐年增加,審查人員的審查壓力越來越大。為有效提高審查效率,保證審查質量,外觀專利審查對智能審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采用智能審查手段提升外觀專利審批服務質量的可行性
4.1 優化申請業務流程,保證審查標準一致性
構建智能外觀檢查交互平臺,將申請人提交的表單在申請端分解為信息檢查項,根據專利法律法規智能了解外觀設計專利檢查業務,通過MAC提供更準確的分類號。自動化完成規則檢查,部分業務實現智能推送和人工確認,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自動分類和自動檢測能力。評審的比例將縮短評審周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評審效率,確保評審標準的一致性。
4.2 變革審查方式,提升審查效率和質量
變更審核模式是審核人員將批量審核添加到案例的手工審核模式中,并自動生成通知;為審核人員提供具體類型的單次審核模式,推送審核建議;提供智能助理手工審核操作模式。
專為應用質量預警案例的機器篩選和人工篩選環節,由專人對預警案例進行集中批量處理。從而充分挖掘考官的智慧,提高考試的效率和質量。
4.3 優化審查撰寫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優化現有的編碼編輯和通知編寫模式,而不是基于外觀智能檢測引擎推送案件缺陷,由審稿人決策,實現段落自動填充和通知生成。因此,提高了檢測系統的智能化應用水平,減輕了人工壓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申請人而言,本次外觀專利申請主要通過CPC專利電子申請客戶、專利電子申請管理系統或面對面交付、郵寄等紙質形式提交,中國在線專利受理和初審系統是一種新的專利申請業務處理模式,稱為交互平臺,實現了在線展示。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質量通過提交申請和辦理手續、推送信息、網上核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曹煥元.第三種專利形式初探[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2018(03).
[2]張威.外觀設計專利布局淺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12).
[3]張亞楠.部分外觀設計專利問題探析與思考[J].現代裝飾(理論),2018(12).
[4]牛澤慧.淺談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應掌握的策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