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逐漸成為社會大眾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們通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后步入社會,但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我們只有從一開始就提前規劃職業或就業問題,這樣才能較好地運用學到的專業知識,成就一番事業。大學生們畢業后有多種就業選擇,可以選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或企業等,但是隨著“雙創”政策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業成為了一種新選擇。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雙創政策;創業教育
1 前言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當前形勢的分析,提出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一種新選 擇——創業。我國目前大大提倡創新創業,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主力軍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現國家戰略性發展。如今,社會的就業機會逐年下降,而大學生數量每年遞增。大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創業減緩社會的就業壓力,也通過選擇一種新路徑實現自己的目標。
2 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財富的動態過程,是一個發現和捕捉機會并由此創造出新穎產品、新服務并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而創業教育是指把這種活動形成體系對一定的群體進行全面地傳授講學。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是大學生的綜合性課程,其內容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門課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熟悉國家的就業政策,了解社會職業信息,認清就業形勢,轉變擇業觀念,科學定位個人發展方向,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掌握求職擇業的技巧,提升職場競爭能力。
創業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指導之間相輔相成,使得彼此更加豐富。創業教育可以說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指導的又一個新選擇,而且響應了國家提倡的“雙創”政策。“雙創” 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要是指我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階段提出的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其已經上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國家戰略。“雙創”視野下,隨著就業形勢、就業方式、就業結構等的深刻變化和調整,傳統的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一份工作為目的的就業教育理念已不能適應“雙創”要求。為此,發展多元的大學生就業教育理念,推動大學生就業教育轉型發展,才能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就業與職業發展。
3 當前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3.1 關注不夠,經費不足
大多數學校對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學科不夠重視,一般只是單純地口頭呼吁,另外教學經費和師資培養經費也都不充足。首先,學生學習的基本上都是理論內容,缺乏具體的實踐操作。班級里往往人數較多,不能因人施教,缺乏個性化的指導。其次,教師大多重視課本教學而缺少創業教育的引導和指導,導致就業知識缺失,未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最后,因為教學任務重,教師為了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基本沒有討論、答疑環節。沒有規范的教學大綱,更有的高校沒有針對性的就業教材。
3.2 缺乏實踐的鍛煉,沒有結合實際情況
盡管有些學校已經設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但由于時間精力的原因,就業指導中心忙于招聘宣講,以及處理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就業指導課教師大多是輔導員和管理學生的干部擔任,缺乏必要的就業指導課培訓,沒有企業見習或創業參與創業的親身體驗,其就業知識水平和指導就業的能力很是缺乏。
3.3 缺少實踐平臺
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搭建創新創業教學實踐平臺。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一種雙贏的戰略,一方面學生通過深入企業,可以學習到平時上課中學不到的知識,增強了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提早培養大學生為自己企業所需的人才,縮短學生來企業工作的適應期。學校應同企業簽訂長期的合作計劃,優化企業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合作方式。
4 創業教育的困境
4.1 創業教育理念滯后
高校只是把創業單純地看成開辦公司企業,沒有全面地認識到創業的重要性。教師也是只側重于講授開設創業實務、就業培訓等課程,簡單地把創業案例探討、公司注冊流程、財務管理作為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由此引發了創業教育就是企業家教育、素質教育的偏見,忽視了對創業活動本質和規律的研究,使創業教育流于表面化。企業家教育只是創業教育的一個方面,把創業教育等同于企業家教育不利于創業教育發揮其應有功能,限制了創業教育發展的內涵。把創業教育等同于素質教育,稀釋創業教育成果,不利于催生好的創業項目。還有些觀點認為,創業帶有濃重的商業色彩,創業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有較大差距,從而產生反感和抵制情緒,導致推進創業教育的步伐緩慢。創業教育還存在以活動替代教育的現象,表面上紅紅火火,但創業教育的成果寥寥無幾,質量不高。
4.2 創新創業動機單一
創新創業的不斷驅動,是我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也取得了突出成果。高校加強科技創新符合國家政策,順應時代潮流。但從普及創業教育的視角分析,不能只是驅動專業技術的創新。在驅動要素方面要多元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創新創業的希望。雖然技術創業可以催生優質的創業項目,但還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密切配合的創業團隊、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等諸多要素資源。創業路程艱辛復雜,由專業技術創新為切入點取得創業成就的大學生鳳毛麟角。
現實中還存在這樣一些現象,大學生對某些非專業領域的創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也取得了一些優秀業績,他們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本專業其他同學遜色。但在創業初期,他們卻成為輿論爭論的焦點,背負了沉重的包袱。一些高校教育者因鄙視大學生謀求經濟利益的創業動機,輕視了非專業領域創業,導致創業教育遭遇文史哲等專業大學生們的冷落。所以,我們要發展多元的創新創業,不能單純地只重視技術創新創業。
4.3 創業教育知識體系尚不完善
高等學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一般都是借助別的專業的教師進行講解,沒有專業研究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創業課大多是借鑒管理學中的經典理論,但這些管理學理論往往是對大公司的觀察研究提煉而來,運用到大學生創業中,其借鑒性和指導性并不強。與管理相對規范的大公司相比,大學生創業的起點低,開辦的多是小公司、小作坊,甚至創業者擁有的只是一個創意,并沒有把創業項目落地。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規模小、資金少、資源有限,無法把教科書中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制度變為現實。
另外,創業影響因素繁多,特別是初創期,外界環境變化快,準備好所有資源才開始創業,往往容易喪失創業先機。而面對未知情景時,創業者并不能預測某一項行為帶來的確定結果。換言之,計劃并不能保證實現目標。所以,按照步驟實施計劃顯得不是那么重要。經典管理學理論可以指導具有一定規模、創業走上正軌后的創業者。但對于創業初期的大學生,還需要找到與之相適應的指導理論,使他們樹立應對各種創業挑戰的信心。
5 發展創業教育的意義
5.1 落實了國家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
走創新創業發展之路,最終落腳點還在于廣大勞動者是否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分析,開展創業教育是對接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助推我國向創新型國家發展的重要環節。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就需要高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供給,才能較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隨著“雙創”工作的持續推進,創業教育的外延在不斷擴大,創業教育不再是高等院校的專利,中學也應該也開展創業教育。大學生作為國家將來的主力軍,更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地響應國家政策。高校是創業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也是將政府政策和企業資源進行有效轉化的重要載體。企業是學生提升創業素養、增長實務技能的重要基地,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創業實踐基地、校外專家庫以及資金支持等寶貴資源。因此,高校、企業以及大學生自己都要加強學習創教育,推動社會的發展。
5.2 推動了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高校創業教育理念的明確、成熟,將推動著課程體系地發展平衡。課程建設能夠在原有課程體系上充分考慮“95后”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心理狀態,使學生改變處于被動接受的階段,積極地創新創業。研究表明,創業者的成就來源于自身意愿。這種意愿越強,成為創業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要尊重學生意愿,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和動機,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服務,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自主創業。
其次,高校對全體學生開展創業課程,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后期也要對教育培訓效果開展調查研究。高校對創業教育工作現狀缺乏自我診斷和反思,對高校今后的創新創業教育充分反思,不斷完善。另外,授課和培訓形式需要多元,授課內容豐富,對創業教育資源的深入挖掘,全面地收集反饋信息,對學生創業項目進行長期評估,更好地適應大學生多樣性與差異性的需求。
5.3 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持續進行,大學生日益增多,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高校在掌握在校生和離校生信息的第一手資料的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新的選擇——創業。未來創業成功率和創業質量也是評價創業教育的重要指標,許多高校不能只是關注創業失敗的案例,導致對創業教育失去信心和動力。學校和教師對于創業失敗學生也要給予充分的理解與支持,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頸與困難,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地進行風險防范指導、心理幫扶計劃等。
當代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完成了學業之后應該滿足社會需求。但是如今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劇增,大學生們畢業后不容易就業。為了自身發展,為了社會進步,創業成為他們的一種新選擇。隨著現代化進程和產業結構的深入和升級,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創新創業越來越占據主要地位。第一,創業有助于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創業促進個體身心的發展,不僅可以解決問題與沖破困境,而且心智和體能都能得到提升。第二,創業有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現代社會發展迅猛,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以及社會制度等都在不斷變化、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我國的社會轉型時期,這種變化和發展的幅度更為明顯。人們不能僅僅是憑空想象,必須要付諸實踐才能推動現代化進程。人們只有發展創業,提供基本的平臺和依托,才能有效地介入并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才能有效地推進社會現代化建設。第三,創業有利于人類全面可續性的發展。當大學生對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產生了興趣而不是一種負擔的時候,其個性化的發展便成為一種可能。就業不再是枯燥乏味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是帶有自己意愿和理想的偉大事業。不僅如此,創業同時為社會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緩解了生產力不足,滿足了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薛松.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J].才智,2018.
[2]呂星星.“雙創”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教育理念重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8.
[3]李杰,陳宏濤.普及高校創業教育的困囿與基本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
[4]王輝,邱楊.新時代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機遇和挑戰[J].學校思想教育,2019.
[5]胡曉清.如何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培訓,2017.
[6]周雄.高校創業教育推動大學生創業的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
[7]樊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
[8]李亞東,朱偉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監測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9.
[9]薛飛湖.轉型背景下地方師范院校創業教育的意義、困境及對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
作者簡介
侯彥冰(1994-),女,漢,河南省焦作市,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