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資玲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經濟水平持續穩步上升,人均GDP已趕超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第二大經濟強國。這也就意味著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吃飽穿暖等物質生活已經不足以滿足人民的需求,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與日俱增。群眾文化活動顧名思義主體一定是群眾,活動的展開也應圍繞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樣的活動能起到緩解人民精神壓力、宣傳新時代文化、教化人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等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各個階層的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了擴大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范圍,提高其質量,使群眾文化活動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當務之急是加強對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的研究,并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開創新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價值;創新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使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質的飛躍,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普通大眾,并進一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 群眾文化活動簡析
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人民群眾以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的自娛自樂、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1]。由于人民主體的廣泛性,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群眾組織對文化活動在內容上的策劃以及活動形式上的安排會體現各自的特色,這也意味著群眾文化活動不可能像職業文化活動那樣具有職業化目標。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是緊緊圍繞人民的,一切為了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個質的飛躍。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群眾性特征決定了其活動在策劃時必須把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活動的執行過程中也必須以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才更容易使群眾接受,只有使人民群眾真正認可,才有可能進一步達到傳播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的目的。由于我國處于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極具現代氣息的大眾文化被人民所推崇,這也就導致了流傳已久的民間文化正逐漸被人民所遺忘。但是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發展的見證者,是我們的文脈,切不可被任由其自生自滅。群眾文化活動要以民族文化和大眾文化為核心,并使二者相互融合,共同繁榮,為我國社會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2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分析
2.1 有助于加快社會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許多傳統的工業產業發展速度趨于平緩,已無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動力。文化產業則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同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近年來城市人口數量急劇上升,大量的城市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許多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工進入城市,他們缺乏規則意識和環保意識,使得城市的秩序和環境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通過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可以向廣大群眾傳遞文明生活和綠色生活理念,提高他們的規則意識和環保意識,促進我國經濟綠色健康發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還有利于讓群眾意識到藝術的重要性,這會使家長重視對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進而促進少兒藝術培訓行業的發展,尤其是舞蹈、美術、聲樂、主持等熱門藝術形式。
2.2 有助于提升社會工作效果
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形式與內容多樣化的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這有助于解決當前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2]。隨著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人民的民主意識不斷提高,對我國社會工作成效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這對于廣大社會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群眾文化活動是社會工作的一部分,社會工作做得好與不好,可以直接從群眾文化活動中體現出來;另一方面,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公民意識,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進而為社會工作出謀劃策,使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社會政治生活中來,提升我國社會工作效果。
2.3 有助于社會文明傳承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電子設備和網絡的結合正逐漸顛覆人們原有的溝通和交往方式。QQ、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應用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許多能夠通過口耳相傳進行傳播的文化也由于失去傳播途徑而走向滅亡。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將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民集中到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娛樂。這樣既能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又能使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融合,進行文化再生產,還能使我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3 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路徑探究
3.1 有效創新與豐富活動形式
當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乏味,人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通過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可以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文化活動。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創立文化品牌,使群眾文化活動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文化活動品牌化、產業化不僅可以創新內容形式,還可以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吸引群眾參與其中。
3.2 持續創新文化活動組織機制
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組織活動的效率低下,且缺乏科學性。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盡快建立起高效的組織機構,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做到統一組織,高效行動[3]。但是在建立組織機構時要注意,不能任由政府一手包辦,一定要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在管理機構中最好要有能夠代表人民的人員參與其中,這樣才能保證群眾的需求得到滿足,使群眾的意愿得到表達,確保群眾文化的“群眾性”不變質。
3.3 深入創新文化活動管理模式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光創新的內容有高效的組織者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來確保活動的進行。“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再好的組織好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因此,要深入創新文化活動的管理模式,成立一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與,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統一管理。管理人員既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又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意愿,從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出發,開展人民想要的活動。管理人員的工作還要善始善終,在活動結束之后,需要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評價機制對活動開展的過程、結果進行分析,保留好的做法,改善不足之處,為下次活動積累經驗。
4 結束語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很高的時代價值,是未來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精神文化修養的主要途徑。我們要在深入研究群眾文化生活時代價值的基礎上創新其管理模式,使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黃愛娟.分析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才智,2017(12):248.
[2]扎帕古麗·哈克.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管理創新分析[J].大眾文藝,2018,444(18):21.
[3]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