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蓮
【摘要】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的主陣地,面對當前社會與企業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而中職學生勞動意識卻不理想的現狀。本文以此為研究點,展開對中職生勞動意識培養的必要性、原因及現狀分析,并提出中職生勞動意識培養的對策,以期望為提高中職學生勞動意識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學生 勞動意識 培養 對策
一、中職生勞動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諄諄教導“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重視學生崇尚勞動精神的培養。中等職業學校把“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勞動意識也是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我們職業學校的教師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貫徹教育部改革意見,對學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讓中職生自覺接受“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的洗禮,主動回應“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的呼喚,緊緊抓住人生出彩的機會,樹立勞動意識,通過誠實勞動鑄就生命里的輝煌,實現中職學校培養目標。
二、中職生勞動意識原因及現狀
當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想依然在許多人的頭腦中作祟。一方面,家長和老師千方百計的要求孩子刻苦勤奮,好好讀書,另一方面,家長又不斷的告誡孩子,如果不努力,將來只能出苦力,干粗活兒。家長和教師對體力勞動有意無意的鄙視,從小就深深的印刻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影響到他們對勞動的正確認知。現在的許多中職學生在學校里不愛勞動,不會勞動,極少數學生甚至連自己的寢室內務也一團糟,教室衛生也不愿意做;在家里不做家務活,什么都是家長代勞。面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淡化,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批評和指責,學校和家長應該相互配合,在學校和家庭給學生創造勞動的機會,懂得每個人都應該為創造我們共同的學習生活環境盡到自己的責任,從而培養好學生的勞動意識。
三、中職生勞動意識培養的對策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6、17歲,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心態發展有一個很明顯的傾向就是逆反心理,做事情不愿意讓老師家長過多參與,更不愿意聽重復的簡單說教。另一方面,中職學生畢業后將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勞動者,服從于工作單位的管理制度。所以筆者認為對中職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應輕說教,重實踐,用行之有效的制度來規范約束行為,以達到培養目標。
(1)學校管理部門制定健全的制度加強培養。學校各管理部門根據部門職能制定出相應的考核辦法,并形成制度,部門間相互配合,考核結果互認。新生進校就要學習考核辦法,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并在后面的學習生活中遵照執行。①學生管理部門每學期考核學生的德育分情況,把德育分作為評優評先的前提條件,對德育成績不及格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②教學部門在評選勵志獎學金時,不僅要學生學科成績達標,還要德育成績優異。③校團委在新生入團、“五四”表彰時,對學生的考核條件中對德育分也要有較高的要求。④專業科在組織學生參加教學實習、實訓時,把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出勤、表現等量化為德育分。⑤學校就業部門在推薦畢業生頂崗實習時,要實行優生優分,優生先分的政策。優生的標準除了成績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德育分的高低就是最好的說明。
(2)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教育培養。班主任作為學校班級的主要領導者,教育者與管理者,負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生活指導的直接責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也是學校各部門制度的最終執行者,對中職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班主任的教育引導也有著重要的作用。①在班級清潔衛生的安排管理中培養勞動意識。教室、寢室清潔衛生是班級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環,是檢驗學生勞動情況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主渠道之一。要讓每個學生都養成按要求自覺做好清潔衛生,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首先,選拔和培養出得力的班級管理干部,每天對同學的勞動進行安排管理和記錄。其次,召開班委會討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讓制度管人,做到公平公正。第三,把學生的勞動成績加入德育評分,與學校評優評先、勵志獎學金等掛鉤。第四,小組之間、寢室之間可開展集分或集星競賽活動,設定一個周期進行獎勵。②在為班級服務工作中培養勞動意識。班級的正常運轉離不開班委干部,也離不開班上每位同學的參與配合。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要制定出激勵學生參與班級工作與服務的班規制度,指定班委把每位學生參與情況作好記錄,量化成德育分加入德育成績。③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勞動意識。鼓勵學生參加班級、科室、學校等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特別是一些義務性質的社團勞動,根據學生的成績與表現量化為不同的德育分加入德育成績。
(3)家長加強孩子自立教育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在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勞動意識的培養。傳統上,我國的家長把供子女包括成年子女上學甚至成家立業看作是自己的義務,子女包括成年子女把花父母的錢也看作天經地義的事,甚至結婚、買房等絕大多數由父母買單,但這與現代社會價值觀相沖突,應當揚棄。自食其力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把其作為教育的一個目標來對待并沒有深入人心。我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自立教育,中職生的自立意識更需加強。讓中職生完全自立,一時難以實現,但至少要讓他們有自立觀念。學生時代雖然做不到自立,但花父母的錢應精打細算,不奢侈、不浪費;走向社會后要自己養活自己、實現自立,孝敬父母、贍養老人。要自立,就要勞動,勞動是自立的必由之路。因此,立足自立教育,培養勞動觀念,是培養中職生勞動意識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勞動是人在家庭和社會中安身立命的法寶,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中的勞動意識和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今后對職業的選擇,學生對待勞動的態度會影響其人生的價值觀和幸福感。因此,勞動意識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職業教育相結合,但更應與勞動者終身的自我教育相結合,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