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霏
摘? 要:第1屆冬奧會1924年在法國夏蒙尼舉辦,截止到2018年一共舉辦了23屆。現如今已有12個國家,20個城市擔任過冬奧會主辦地。我國即將在2022年2月首次舉辦第24屆冬奧會,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由于我國冰雪項目總體競技水平及群眾普及率低,舉辦經驗不足,所以在冬奧會籌辦期,要廣泛汲取以往冬奧會和夏奧會的經驗,才能保證大賽取得順利成功。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以及專家訪談法,通過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留下的文化遺產進行分析,為籌備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奧運文化遺產? 冬奧會? 籌辦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163-02
在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被薩馬蘭奇贊譽為“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奧運會”。成功舉辦奧運會的經驗,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奧運文化遺產主要包括經濟影響、社會影響、體育賽事開展、場館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的傳承、體育管理。該文只針對2008奧運文化遺產中的經濟遺產、場館建設遺產、生態環境遺產進行淺談,提出對其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啟示。
1? 2008年北京奧運會文化遺產
1.1 經濟遺產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展現了國家形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強化民族認同感、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增強社會凝集力、振奮了民族精神、改善社會風氣、增強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加速社會發展進程。通過舉辦北京奧運會,北京奧組委收入達到205億元,較預算增加8億元,支出達到193.43億元,較預算略有增加,收支結余超過10億元。同時,也推進了北京市的城市建設,促進北京的社會經濟將向更加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邁進。在奧運會帶動下,通過調整和優化房地產投資與建設結構,增加面向工薪階層的房屋供應量,使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并拉動了經濟增長。北京奧運會使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北京的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200km,建成新城區與城市中心區、城市與郊區之間的26條快速聯絡線,新建北京到奧運協辦城市天津的雙向8車道高速路和時速300km的城際鐵路投入運行,使北京形成了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化交通網絡 。
1.2 場館建設遺產
北京2008年奧運會共設有28個比賽項目。根據北京奧申委的規劃,共計58個訓練場館和37個比賽場館。有32個比賽場館設在北京,另外5個比賽場館在其他城市。其中,4個足球預賽場地分別為上海、天津、沈陽和秦皇島,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北京的32個場館中,現有13個、專為奧運會興建8個、計劃修建11個。據悉,所有這些場館最初的選址、設計、施工及賽后利用等都將充分體現“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的理念。據介紹,北京奧運會場館和奧運村為避免賽后場地閑置,在布局上集中又合理地分散,以便于比賽的組織和及后期的管理。計劃新建的奧林匹克公園所在的北端將建設北京最高建筑物世貿中心,其中公園內還設有展覽體育中心和國家體育場、游泳中心等。這些場館和設施將在奧運會后將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聚集地。此外,奧運村建成后將成為北京市區規模最大、環境優美的綜合社區。奧運村和場館的布局充分考慮了交通組織和管理上的便捷。更值一提的是,據調查,2014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區域有5000萬人進入,鳥巢和水立方全年85%的時間都被利用,這種利用率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見。
1.3 生態環境保護遺產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擴大了城市的綠化面積;加大了整治污染源的力度;加快實施北京環保規劃,保證首都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將舉辦奧運會帶來的生態環境污染降低至理想范圍;加強了市民綠色環保的意識;真正實現了奧運會所倡導的自然、和諧、綠色的環保理念。
2? 2008年奧運文化遺產對2022年冬奧會籌辦的啟示
2.1 經濟啟示
回顧歷史,每一屆冬奧會都是發展、推廣城市的名片。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必然會對京津翼協同發展有著強有力的牽動力。北京、張家口、延慶3個賽區的經濟水平雖然差距較大,但隨著冬奧會規模和影響的擴展,作為舉辦地的北京和張家口也會獲得冰雪愛好者的關注,通過提高城市曝光度和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會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主辦城市,對今后城市由工業化向旅游業的轉變發展奠定了核心位置。
2.2 場館建設啟示
“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理念,同時也是中國舉辦奧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此次冬奧會設置三大賽區: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場館建設共新建翻修25個場館,其中13個非競技場館和12個競技場館。13個非競技場館包括3個訓練場、3個奧運村、3個頒獎廣場、3個媒體中心和1個開閉幕式場館;12個競技場中,北京賽區、張家口賽區分別占5個,剩下2個競技場在延慶賽區。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在賽后讓廣大群眾參與冰雪活動、享受冰雪樂趣,極大拓寬了賽后遺產傳承的范圍。
冬奧會中雪橇、雪車等冰雪運動器械使用率低,場館建成后,公眾不能普及參與,從賽后利用的角度,場館的建設一定要考慮到賽前和賽后可以為民所用的場館以及國家承擔、不可公眾消費的場館的經營問題。
2.3 生態環境保護啟示
在2019年2月19日發布的《北京冬奧會遺產戰略計劃》中提出了生態環境、低碳奧運、可持續性管理等方面戰略。通過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的經驗,應將推進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實施場館綠色建筑標準,建立碳排放補償機制,形成低碳奧運成果。
溫哥華冬奧會的場館和奧運村的建設引進了LEED(綠色建筑認證體系),并且為減少環境污染,倡導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并用無污染的氫氣作為公共交通驅動方法;冬奧會場館利用熱循環系統利用制冰機產生的熱量進行循環,減少能量的損失。溫哥華冬奧會從選址生態的考慮到無障礙設施的應用(此屆冬奧會是開創冬奧會和殘奧會場館共用的先例),這種綠色環保理念,為冬奧會文化遺產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為我國舉辦冬奧會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價值。
3? 結語
舉辦北京奧運會來之不易,意義深遠,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高度契合,給新時代北京注入了新的動力。北京將成為國際上唯一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對籌辦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給予了很多啟示。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將會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項體育強國轉變,促進京津翼地區協同發展,由工業城市向休閑、旅游、文化等產業轉型;加速環境整治,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葆麗,宋晨翔.溫哥華冬奧會遺產工作研究及啟示[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0):1-8.
[2] 徐宇華,林顯鵬.冬季奧運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國際經驗對我國籌備2022年冬奧會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9(1):13-19.
[3] 楊占武,張連濤.北京2022年冬奧會體育參與遺產[J].冰雪運動,2017,39(5):1-7.
[4] 孫科.2022北京冬奧會:改革.轉型.引領-易建東、張斌對話錄[J].體育與科學,2015,36(5):1-8.
[5] 林克明,郜惠倫,馬柯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經驗對2022年冬奧會的啟示[J].體育大視野,2018, 8(2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