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王梓
[摘要]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矚目的弱勢群體,他們大都處在中、小學階段,這個階段是一個孩子思想啟蒙,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親子關系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位,給廣大留守子女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原因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一)內心封閉、性格孤僻
兒童的人際交往和在交往中形成個性品格的過程十分復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父母、老師、同輩群體、親屬家庭等。由于在留守兒童的社交圈里缺乏父母的角色,在父母雙方外出后會體現出莫名失落感以及落魄感。留守兒童所處的年齡段是需要父母關愛的時期,而現實中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讓本應成為“掌中寶”的他們,只能和幾乎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的老一輩人待在一起,讓他們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與之相伴的安全感,這種缺失使他們的防御心理逐漸變強,成為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
(二)自卑心理嚴重
父母雙親長期在外務工,所以祖輩就得承擔起監護人的職責,但是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下,與兒童進行心理交流溝通的極少。當這些留守兒童在學校放學上學時看到同學與他們父母生活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時,他們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缺少了便產生了心理不平衡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量的積累最終引發質變。使他們由羨慕變為嫉妒從而質疑父母外出務工的決定。開始埋怨憎恨父母,認為父母無能,只能外出務工;更有甚者,甚至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認為自己在這個家庭里是多余的。
(三)逆反心理強
由于父母角色的長期缺失,而且爺爺奶奶等老一輩人的文化水平又低,使留守兒童在家中的學業無法得到輔助,使他們成績差,易受到外界歧視。當這些負面情緒逐漸積累,則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發生消極變化,他們只能靠吸煙、酗酒、打斗等普通學生不敢做的事情來展現自己從而獲得學生另類的“尊重”與注意力來體現自己的存在。
二、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出身心健康發展的下一代,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兒童被剝奪了這種權利,由于高昂的“擇校費”無法在當地接受教育,同時他們父母沒有條件帶孩子進城放在身邊照料,只能托給祖輩,而“隔代親”又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傳統現象,使祖輩溺愛孩子,不能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與批評。
(二)學校教育存在缺失
“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受教育者傳授文化知識、勞動技能、政治觀點等的場所,對留守兒童有重要作用,但現實生活中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第一,學校教育觀念缺失。“分數論英雄,名次看強弱”的觀點依舊被很多學校奉為經典。很多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智育卻忽視了德育。第二,學校教育管理缺失。留守兒童聚集的地方大都地處偏遠的農村,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無法吸引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來此任教,所以就導致當地的教育人才缺乏,新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無法進入,使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都是原來傳統的、粗暴的、簡單的,更加激發了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出現一種“越教越反,越管越亂”的狀況。這種學校教育管理的缺失也不利于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三)社會教育存在缺失
第一,社會大環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觀念缺失。社會和學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在物質上的幫助并沒有多少,僅有的物質支持也大都來自政府的扶貧資金、部分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捐款。社會娛樂場所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只將經濟效益放到了首位,助長了留守兒童迷戀娛樂場所的歪風邪氣。第二,社會缺少專門組織管理留守兒童教育?!皩τ诹羰貎和逃墓芾硇枰粋€統一又有力的領導機構來進行居中調度,進行宏觀控制、物資調度以及某些問題的處理”。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缺少這樣的機構,這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產生,例如相關管理工作的權限模糊,責任落實不能到達實處等,這些現象表現了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處于一盤散沙、群龍無首的狀態。第三,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懷不足。由于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農村留守兒童很難找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公共娛樂場所,因此會對外界的娛樂場所這個潘多拉魔盒充滿好奇與向往。
(四)留守兒童與同輩群體的群居關系的不協調
與同輩群體的群居關系不協調?!巴吶后w又稱同齡群體,是由一些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人所組成的一種非正式初級群體。”同輩群體對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具有重要作用。一個人真正接觸到社會就是他的同輩群體了,這個群體對這個人的性格的養成與思想的形成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能很好地融入同輩群體,那么這個人的思想性格很大程度上會健康發展;反之,容易激發沖突,那么這個人的性格則很可能出現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景欣,楊萍,張婷.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大調查——農村留守兒童學校適應調查[J].中國德育,2015(21).
[2]李豐.“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N].工人日報,2014-7-24.
[3]劉春環,丁宇.基于學校管理視角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載科技創業月刊,2014(05).
[4]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5]葉曼,張靜平,賀仁達.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醫學與哲學,200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