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俊 王薈
摘 ?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旅游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地方文化是旅游英語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運用中,旅游英語翻譯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與地方文化脫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明確保護的三片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是繼三坊七巷后又一張嶄新的城市文化名片。通過探析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英文解說體系,分析旅游英語與地方文化對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旅游英語 ? ?地方文化 ? ?英文解說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旅游業蓬勃發展起來。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擁有各種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客來華觀光旅游。“旅游屬于文化范疇,是文化的一個內容”[1]。文化對于旅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說是旅游的支柱、靈魂和核心。只有將旅游英語和地方文化有機結合,旅游業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
“上下杭”(俗稱“雙杭”)指的是福州臺江區中部的上杭路、下杭路及其周邊街區。歷史上這里是福州繁華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見證了閩都商貿文化。對于傳承閩都文化,展現福州新風貌,上下杭的作用舉足輕重。本文以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為例,分析旅游英語與地方文化對接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上下杭英文解說體系的一些建議,旨在促進旅游英語和福州本土文化的對接,傳播閩都文化,為推動地方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一、旅游英語和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是“一方居民為適應自然環境、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長期形成的文化積淀,它包括社會風氣、自然環境、物質生活、文化傳統和民俗風情等多種因素”[2]。旅游者通過到不同文化的目的地旅游,接觸、感受、了解當地的民俗和特色。地方特色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地方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和韻味,它并不是海外游客靠眼睛就能捕捉到的。因此,我們要關注如何將旅游英語與地方文化對接,提供優質的文化旅游服務。只有做好這一點,旅游業才能更加蓬勃地發展。
二、福州旅游景點翻譯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及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入,旅游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福州自古就是中國的對外窗口之一。在歷史上,它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肇始之地。從漢代的“東冶港”、唐五代的“東方巨港”——甘棠港及至宋元明清[3]。現如今,福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他們的到來無疑為福州的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市場。與此同時,如何向他們提供國際化的導游服務,讓他們真正了解福州旅游景點的文化底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實地考察與走訪,發現目前福州諸多景點都存在英語標識牌的數量和質量不到位、景點英文翻譯不規范、對境外游客的接待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好,必將影響海外游客的旅游體驗,不利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破壞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良好對外形象。
三、福州“上下杭”的獨特歷史文化價值
福州臺江區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區,就是“上下杭”,簡稱“雙杭”。“杭”與“航”同音,這里曾是福州的商埠所在。舊時的雙杭店鋪林立,商賈云集,是福建省商業最發達的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商賈文化,見證了福州商業發展的歷程,是閩都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閩商商脈的中心和福州近現代經濟的中心,也作為老福州人心中的傳承之地,上下杭代表著兩千年深厚的閩都文化和歷史底蘊,它的改造倍受市民的關注。待全部改造完成時,上下杭將成為福州市繼三坊七巷后又一張城市文化名片。通過挖掘上下杭歷史文化內涵、加大旅游品牌的宣傳力度,對于老福州文化的宣傳及繼承意義重大。
四、旅游英語翻譯與地方文化對接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性人才和理論研究。
我國專業的旅游英語翻譯人才少之又少,目前大多數旅游英語翻譯都是由商業性機構完成的,翻譯出來的內容不夠專業嚴謹,再加上我國對旅游英語翻譯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建立管理和監督的專門機構,沒有對旅游英語專業人才進行統一的培訓和指導。因此和我國快速發展的旅游產業相比,旅游英語的發展速度是落后的。不利于很好地將我國文化通過旅游進行傳播,因為不規范、不地道的英語翻譯會影響文化輸出的效果。
(二)忽略國家之間文化存在的差異。
由于每個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和歷史發展狀況等方面不一樣,加上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一些譯者在對旅游英語進行翻譯時,容易產生意思的偏差,甚至完全偏離原意,讓中外游客對游覽內容產生誤解。比如在漢語語境中常見的宣傳標語“堅持五講四美”,常被譯為:insist on the “Five Particular” and “Four Beauties”[4],這種表達看上去似乎符合英語直譯的要求,但其實內容空泛,不符合外國游客的思維方式,他們根本看不懂標語在表達什么。一句簡單的“Keep good manners”反而表述得更清晰。
(三)難以充分傳遞當地的文化特色。
旅游英語翻譯不僅是語言上的交流,更是文化上的傳遞。在涉及特定文化信息時,如果譯者只是拘泥于文字表面,沒有提供必要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就會造成外國游客在理解上的障礙。例如,福州著名景點三坊七巷的英譯文本中,《三山志》一書被譯為“The Local Chronicle of Three Hills”。面對這樣的翻譯,外國游客一定會產生疑問:“three hills”指的是哪三座山?它們和福州有什么關系?其實,“三山”是福州市區內屏山、于山、烏石山的合稱。它們是福州的地標,福州因此別名“三山”。對于完全沒有這些歷史文化背景的西方受眾來說,將“三山”完全等同于“three hills”的譯法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四)用詞和語法錯誤。
這是旅游英語翻譯中最經常出現的錯誤。一方面,英語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單詞,如果譯者翻譯功底不夠深,就難以選擇出最恰當的詞語。另一方面,譯者容易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翻譯,讓翻譯出來的文字語氣生硬甚至不通順。譯者還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語法錯誤,語法是翻譯的基礎,如果譯者自身英語功底不行,翻譯出來的內容有一些語法錯誤,將會影響游客對福州景點的基本印象,甚至影響對福建省的印象。
五、構建上下杭英文解說體系的一些建議
(一)深度剖析旅游英語專有名詞,規范英語解說詞。
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旅游英語中出現大量的專有名詞,如果譯者不能將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專有名詞翻譯好,不但不能起到橋梁的作用,反而會導致外國游客一頭霧水,甚至產生誤解。福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其文化遺產特色鮮明,積淀豐厚。上下杭作為傳承福州閩都文化的重要區域,其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如果譯者沒有深入研究,就不能把上下杭的魅力展現給大家。編寫上下杭的英文解說詞時,應聘請專家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地點、年代、人物、典故、習俗等特有詞匯統一,避免一詞多說的現象。
(二)增加英語標識牌,優化解說線路。
根據國外專家艾薩特瓦提出的自導式理論,游客可以通過自身周圍環境的觀察獲得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5]。在上下杭景區內及周邊地區,應設置醒目、清晰的中英文標識牌,并在各個景區入口設置中英文標識游覽線路。這樣可以使游客對景點的位置一目了然,既了解自己身處何處,又清楚地知道其他景點與所處景點的相對位置關系,避免問路的麻煩。
(三)旅游英語翻譯要體現跨文化意識。
旅游英語翻譯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所以旅游英語翻譯與文化緊密相關。在對上下杭的景點文本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透徹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整個導游詞的編寫應具有文化內涵,增加歷史典故、民間習俗等方面的內容。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考量譯文對于游客的接受度,適當增加相應的文化背景解釋,消除他們理解上的困難。同時,還應注意樹立地方乃至中國的良好國際形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四)注重對專業旅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提高英語接待水平。
境外游客對旅游景點的認識大都來源于景點接待人員的翻譯和描述,只有培養出專業、認真、嚴謹的旅游英語人才,才能翻譯出好的旅游英語。政府相關部門、管理機構及地方高校要重視對專業的旅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而且要加強對他們綜合素質方面的指導,特別注意學習一些必要的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知識。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吸納學校優秀的英語人才到上下杭景區實踐鍛煉,實現共贏共進。
六、結語
當今我國旅游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張的黃金時期,但旅游英語的發展步伐明顯落后于旅游產業,我們必須加大對旅游英語的重視,培養高素質的旅游英語人才,提高旅游英語的翻譯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地方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注意廣泛地傳播、彰顯地方文化,將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和傳統習俗傳遞給全世界。只有這樣,國際友人才能準確地了解中國文化,我國的旅游產業才能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祖祥.旅游與中國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徐秋明.地方文化研究與旅游文化資源開發[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1):5-8.
[3]王鳳娟.城市國際合作尋找絲路發展突破口[J].中國報道,2016(6):64-65.
[4]周新花,肖樂.適應與選擇——生態翻譯學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探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5(11):128.
[5]張建英.江南古鎮旅游英語解說系統的構建——以烏鎮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13(2):76-81.
本文系2018年閩江學院“校長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旅游英語與本土文化的對接——以福州城市新名片“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英文解說為例,項目編號:10395201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