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 ?要: “95后”大學生現已成為我國在校大學生的主力軍,部分已進入社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夢的堅強踐行者。價值觀是一個時代特有的象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在當下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培養“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重要。本文敘述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闡述影響“95后”大學生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提出培養“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關鍵詞: “95后”大學生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培育
引言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身特有的價值觀,與該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密不可分,是這個時代的象征。實踐和理論研究均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是在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國人素質基礎上提出來的精神之鈣[1]。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我國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明確指出,現如今高校大學生均是“95后”,再過幾年,21世紀誕生的青年即將邁入大學校門。青年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代表了民族的希望和未來。現階段,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高校作為人才聚集地,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的使命[2]。我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積極主動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自身綜合素質并未達到要求。鑒于此,研究“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培育“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一)“95后”大學生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
我國現已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既要展望未來,又要開闊新的輝煌歷史。“95后”大學生作為嶄新的一代,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的宗旨是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持之以恒、不懈努力,這就要求我們將每一位大學生培養成才,讓他們的肩膀更加堅硬,能夠承擔起民族復興這一重擔。回顧我國五千多年的輝煌歷史,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主流價值觀,正是因為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因此,對于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的“95后”大學生來說,必須加強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中國夢的實現打下堅實可靠的人才基礎。
(二)培育“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呈現出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特征,人才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針對此形勢,我國提出了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旨在加強全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重視。“95后”大學生是社會中活躍的一個群體,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大學階段正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塑造階段。因此,高等學校需要對他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儲備人才,以此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4]。可見培養“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培育“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時代,習總書記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出建設雙一流高校。毫無疑問,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等學校教學之中是雙一流的重要任務,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育人作用,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軟實力。高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采取價值引領方式,既要督促廣大老師教書育人,又要引導大學生修身、養性,形成良好的品質,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被大學生接受[5]。“95后”大學生現已成為高校的主力軍,他們思想大膽、思維活躍,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增強使命感和責任心,有利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構建。可見,培育“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必由之路。
二、影響“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因素
(一)社會轉型期經濟物質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的中心變成了發展經濟,四十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迅猛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國民的物質生活已豐盈。我國現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于從計劃經濟不斷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金錢物質的作用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6]。“95后”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時期,所以,對他們的個人素養、道德品質等要更加重視。
(二)西方價值觀、文化的影響
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密切,表現在經濟、文化、科教等多個領域。回顧過去幾十年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歷程,西方文化中具有優秀因素,但其中也夾雜著消極腐化的思想,必須摒棄。尤其在互聯網時代,“95后”大學生通過網絡能獲取各種信息[7]。他們在世界觀、價值觀尚不成熟,易于接受新鮮、好奇的事物,但是理性判斷能力較弱,這就使一些人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三)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教育部長陳寶根指出,現行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處于轉型時期。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親和力不夠、針對性不強、教育模式固定等。筆者現場調研發現,一些思想政治課上大學生埋頭玩手機,或者竊竊私語,老師們的講課方式也滯后,與“95后”大學生的身心特點不符[8]。由此可見,急需改變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
高等學校肩負著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但一些高校在培育價值觀的過程中僅采用以往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范圍有限。可喜的是,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了這一不足,逐漸改變了教學方式,在實踐活動中增加了一些內涵型建設。
三、“95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彌散在高校的每一個空間
大學校園是“95后”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各環節,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培育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因此,高校要在校園里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氛圍,讓學校內部師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之中認可、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表明,健康的、充滿正能量的校園能培養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視野開闊、積極上進的大學生[9]。可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的每一個空間,為“95后”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和諧、良好的環境氛圍,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擴寬高等院校的管理途徑
現階段大學生追求時尚,比較個性化。這種性格特征有利有弊,利是因為這種性格的價值觀比較好塑造、培養,為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支撐;弊端是部分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判斷能力弱,不能有效辨別不良思想。因此,高校在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上要擴展路徑,集思廣益,積極與時俱進,結合“95后”大學生身心特點提出適合他們的培養路徑,這樣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擁有健康價值觀的新時代大學生。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打造“思想政治課”的導向作用;二是發揮輔導員身居一線,了解學生的優勢[10]。
(三)凈化網絡空間
“95后”大學生是信息時代最活躍的人群,花較多時間閱讀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因此,清除互聯網上不良的思想迫在眉睫,為廣大青年網民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二是發揮廣大媒體的積極宣傳導向作用,引導“95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語
“95后”是我國現階段大學生的主體,很多已開始走向職場、社會。他們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思想覺悟的高低、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中國夢的實現程度。時下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培養“95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我國民族的振興,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專家、學者、高校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章龍.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2]戴鋼書.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培育質性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個如何”研究[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維度與領域的拓展[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
[5]曹嘉,陳雪蓮.從社會主義本質角度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3):55.
[6]顧海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5(z1):4-7.
[7]黃巖,陳偉宏.新媒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機與挑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6):39-41.
[8]蘇國紅.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J].高校輔導學刊,2013(5):09.
[9]葉暉.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5):147-148.
[10]趙忠璇.構建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7(3):23.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SGH17H351);中共陜西省委高教工委2016年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XSGZ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