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煊 朱靜雯 傅冬越
摘 要:在國內經濟不斷發展下,社會對經管類專業的關注度日益增加。本文從高校、用人單位、學生三方面對重慶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情況調查,分析了目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并針對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財務管理;本科
近年來,經管類專業的熱度不斷走高,而財務管理專業作為一個“基于會計、高于會計”的管理類學科,也是炙手可熱。而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真實的反應卻并不如社會所認為的那樣光鮮亮麗。本文基于對重慶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設置、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對培養方案的反饋,用人單位對財務從業人員能力的需求三方面的調研,匯總從三方得到的調查結果,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通過對重大、西南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點調查,雖然各高校培養方案大同小異,但卻存在一些通病。一是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宣傳力度不高——50%以上學生對自己專業培養方案了解甚少,甚至有學生表示從未聽聞;二是課程雖然覆蓋面廣,卻存在核心課程深度不夠,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如審計、稅法課程雖各高校均有開設,但對于相應的審計實驗課和稅收籌劃一些重點高校卻并未涉及。
一、現狀
除了在培養方案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外,我們將學生意見與企業需求進行對比后,發現還有如下問題值得關注。
(1)學生自我定位與用人單位需求不對稱
從餅圖各部分比例可以看出,財務管理學生認為自身必備素質分布均勻,其中又更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從用人單位角度來看,其面試時主要考察的能力集中與計算機處理能力、會計實務處理能力、商務寫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四大方面,而對面試者的財務管理技能、經營管理能力等并不看重。針對以上四大能力的主要課程都集中于大一時的專業基礎課上,在更深入的人才培養中,財務管理專業素養才是核心的內容,當然,學生的在校培養必須注重綜合能力,如此才能面對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單位的這些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同學大都表示有種舍本逐末的茫然之感。
(2)人才招聘中,財務管理專業優勢不明顯
從企業方面收回的問卷來看,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尤其是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的區別不甚了解,在人才招聘時更注重會計實務處理能力,而對財務管理技能并不看重。實際上,一個專業的真正優勢體現在應聘時,但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擁有扎實會計基礎的人,誠然財務管理專業是基于會計學課程體系上的管理類學科,學生得先懂財務再談管理,但當面對對二專業一知半解的企業時,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優勢并不能很好的凸顯。而財務管理定位于管理和課程體系學科覆蓋面大的原因,導致在實際教學時確會存在學生好高騖遠,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情況,使得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處于會計與管理交叉的尷尬地帶。
(3)學生學習方式被動,學習目標不明確
從調查結果來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對本專業的人才管理方案對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均表示認可,但普遍認為方案存在諸如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結合度不高,審計、稅務等課程流于形式等問題。但從收到的回答來看,盡管學生認為培養方案尚存不滿足自身職業規劃之處,仍有31%的同學表示不會采取任何措施來彌補培養方案的不足,而剩下的同學大多選擇考證、網絡自主學習等方式來實現自我提高。但當被問及希望學校增設哪些課程時,60%以上的同學不能清楚的說出課程名字,說明學生對自己、專業以及企業需求的認知并不清晰,更側面反映了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不夠明確。在目標不清晰的情況下,即便學生愿意去自主學習,學習效率和效果都得打上一個問號。
二、解決方案
培養方案是面向整個專業的學生,眾口難調,自然是不能讓所有人都稱心如意。但目前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仍有許多提升空間,還需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1)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對合作企業實施多元化改革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識并不清晰,在招聘時考慮更多的是會計實務能力,從側面也反映出我們在課程設置方面的特色并不明顯,未凸顯專業優勢。
逐步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借助網絡平臺來實現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企業信息的收集,更好的整合相關資源,實現企業與高校的知識、理論接軌,讓學生既具有完善的理論知識框架,同時也具備相關的實踐技能,打破當前企業需求與學生素質不匹配的尷尬局面。除此之外,還應重視對實習基地合作企業進行多元化改革。在對合作企業進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財務管理專業所設置的核心課程,選擇適當類型的企業進行長期穩定合作,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操作基地,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以便學生在企業所允許的范圍內能了解當前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具備實操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破除被動式的學習模式,明確學習目標
被動式的學習不僅效率性低下、而且效果欠佳。要真正破除被動式學習,首先要清楚學科培養方案體系,并具有清晰的自我規劃,這樣學生才能清楚自己應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力的提升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目標是前行路上的指明燈,也是學習動力的根本來源。空喊主動學習的口號并無意義,通過明確目標,進一步制定相應的規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再根據培養方案,夯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多渠道擴充知識面。將自己的興趣與專業學習相融合,發現和解決新問題,做到真正地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黃斯斯.應用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核心競爭力的探索與實踐——基于KAQ模式分析[J].時代金融,2018(32):389-390.
[2]桂俊煜.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30):41-42.
作者簡介:
楊煊(1999.09—),女,漢族,四川眉山,本科在讀,重慶工商大學,財務管理方向。
朱靜雯(1998.02—),女,漢族,云南玉溪,本科在讀,重慶工商大學,財務管理方向。
傅冬越(1993.12—),女,漢族,重慶潼南,本科在讀,重慶工商大學,財務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