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霜
在日本小野學園幼兒園,一名教師正在和孩子們做手工,教室的地面上有一把小剪刀。我們當中的一名教師提醒正在上課的日本同行地上有剪刀,日本同行聽到后表達了感謝,但沒有立刻把剪刀撿起來。奇怪?難道是日本同行故意把剪刀放在地上的嗎?期間,有孩子走過時會刻意避開剪刀,直到有個孩子看到后把剪刀撿起來放回工具箱。我們很疑惑,日本同行為什么不把剪刀撿起來,而要等孩子自己來發現和處理呢?
在座談會上,小野學園幼兒園的園長解答了我們的疑惑,她說:“我們的教室里有錘子、釘子、剪刀、削皮器等工具器材,平時孩子們也會使用它們,與其跟孩子們說刀具如何危險,不如讓他們去體驗和嘗試,從中獲得正確的操作經驗。”后來了解到,連日本的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發生磕磕碰碰的事情是正常的,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將來可能會變成“沒用”的人。反觀國內,很多老師和家長把孩子的安全問題看得很重,對孩子過度保護,這樣做其實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有可能導致孩子因無法意識到危險而受到傷害。
日本的幼兒園其實非常重視安全教育,他們提倡讓孩子在生活和玩耍中感知危險、認識危險,不斷掌握應對危險的方法。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幼兒園會給孩子們安排豐富有趣的安全教育課程和防災演練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知危險,掌握基本的避難、逃生本領。
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從孩子入園開始,幼兒園每個月都會開展不同主題的防災演練活動。
每年3月份的安全教育活動主題是“地震”。在正式演練時,教師會給孩子們示范如何正確快速地戴好防災頭巾(防災頭巾具有防砸、阻燃功能,用來保護頭部);當地震警報響起時,孩子們要做到雙手抱頭,掌握正確的地震避難姿勢,像西瓜蟲一樣蜷縮成球形,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難場所;假如逃生的路被阻斷了,教師會告訴孩子們如何選擇避難場所。
每年4月的安全教育主題是“火災”。在演練活動開始之前,教師不會告知孩子們即將進行演練活動,孩子們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按照老師的引導,遵守“不推搡、不奔跑、不閑聊、不折返”的規則,掌握正確的火災逃生姿勢。教師會告訴孩子們避難場所和逃生路徑,而家長也會參加演練活動,一旦接到幼兒園發生火災的消息,要立即去幼兒園接孩子。孩子們在災害演練活動中可以掌握避難急救方法,躲避危險,保護生命,也能從容地應對危險。在經歷了特大地震海嘯災難后,日本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大大加強,又增加了海嘯、核輻射等防災訓練內容。
游戲中的安全教育
一位日本教師說:“幼兒游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獲得規避危險的能力。”在一家幼兒園里,一個男孩獨自站在5層高的樓梯上,多次嘗試從樓梯上跳下來。一位教師經過這個男孩身邊時,沒有阻止他的行為,而是直接走開了。男孩想了一會兒,走下了一層臺階,準備從這里跳下來,當他順利地跳下來之后,歡快地比了個“勝利”的手勢跑開了。
在日本,有一家很有名氣的幼兒園叫做藤幼兒園。藤幼兒園在設計方面就隱藏著一些“小危險”,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到危險的事物。例如,園內沒有塑膠跑道,孩子們就知道跑太快容易摔倒,摔倒后會很疼,所以要當心;滑梯沒有護欄,孩子們在玩滑梯時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以要慢慢來。其實,藤幼兒園并非不重視園所設施的安全性,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提醒孩子們要注意安全。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還發現,藤幼兒園戶外場地采用的是硬沙地面,孩子們摔倒后可以減少受傷的程度;單杠、爬竿等運動設施下面鋪有塑膠墊子,以保護不小心從上面掉下來的孩子;秋千周圍畫有白線標識,提醒孩子們秋千搖擺的安全位置。可見,藤幼兒園很重視幼兒的安全問題,只是想讓幼兒知道危險無處不在,他們認為,只有讓幼兒充分認識危險、感知危險,幼兒才會懂得規避危險。
日本的孩子從3歲上幼兒園開始,就常常參與各種校外活動,比如4月“遠足”、5月“播種”、7月“夏令營”、10月“收割”、12月“滑雪”。孩子們集體出行之前,每一個家長都會拿到一本小冊子,里面詳細記錄了出行的時間、地點、行程安排、交通工具、飲食、費用、領隊老師等。老師交代的注意事項具體、詳細,行程表通常具體到幾點幾分,這也體現了日本人超強的時間觀念。出行注意事項分為出行前一天和出行當日早晨。出行前一天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忘記應帶的東西;帶的東西要寫上自己的名字;好好睡覺,調整好身體狀態。出行當日早晨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好好吃飯,出門前要上廁所;坐車暈車的要事先吃藥;不要遲到。其實這些都是寫給孩子們看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當然,校外活動也有詳細的安全要求,比如教師在選擇出行路線和交通公司時,要認真調查研究,如果是租車出行,對司機的駕駛技術、駕駛經驗要嚴格把關,還要事先研究好在路上出現事故的避難方法,并詳細告知每一個孩子。
合力開展交通安全教育
日本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做得這么好,除了教師的用心教育,也離不開幼兒園和社區、政府的密切合作,與家長的密切溝通與協調。
日本的孩子自入園開始,教師就會教給他們一些安全常識,如不要走偏僻(人少)的道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一個人乘坐電梯等。尤其是交通安全教育,內容詳實,比如:小孩子出門一定要牽著大人的手,不可以突然跑到馬路上;過馬路時盡量走人行天橋;不能在車輛附近玩耍;等等。在日本,幼兒入園之前要從幼兒園領取交通安全標識,并把標識貼在帽子、書包、姓名牌上。正式開學前,幼兒園還會多次召開家長會,規定每一個地段的上學路線,開學后還有交通安全運動會,幼兒家長每年至少參加一次這樣的運動會。每到放春假、暑假、寒假之前,同一地段的幼兒園還會組織家長巡邏隊,由家長巡邏隊在傍晚時分巡邏幼兒園附近區域。平時還有退休老人自愿組成的安全巡邏隊,在孩子們上學放學路段進行巡邏,守護孩子們的安全。
日本的交通安全協會出版了一些適合幼兒閱讀的安全教育繪本,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兒傳授交通安全知識。當地警察局、交通局等單位也會跟幼兒園合作,如定期邀請孩子們參觀附近的交通局,由交通管理員給他們做演習,介紹遭遇交通事故后的自救技能;邀請孩子們參加各種模擬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活動中掌握交通規則等。日本交通安全教育普及協會還會邀請專業的替身演員,用真實的車輛,還原生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給孩子們上交通安全教育課。雖然現場沒有人受傷,但孩子們可以真實地看到,如果過馬路不走斑馬線,不注意看來往的車輛,就有可能遭到突然沖出的機動車的撞擊。
日本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僅是從幼兒園里教育出來的,還有政府、交通部門、社區的重視,他們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方法和細節處理確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