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霞
【摘要】我國在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時必須統籌城鄉與區域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創新和改革農村體制機制,并且應用現代技術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積極建設現代鄉村文明,實現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是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路徑,并且實現振興制度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六橫鎮
1、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現實意義
1.1符合現代文明發展需要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農業文明屬于鼎盛發展時期,并且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決定性作用。農耕文明所表現出的民族多元化和地域多樣性特點均滿足中華文化發展需求,并且由此所衍生的農業與手工業法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生產中心。所以農耕文明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精華思想已經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礎。
1.2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國在實行城市化發展期間過度犧牲農村剩余資金和人力資源,全面實現國家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需求。并且實行的公費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也不包含農村地區。此種關注城市發展忽視農村發展的現象會在極大影響農村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因此不管是區域不平衡發展還是城鄉不平衡發展都不滿足城市化發展內在需求。導致此種不平衡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村與農民發展落后。所以實行鄉村振興發展,并且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戰略,才能夠全面保證城鄉一體化發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2、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分析
2.1注重居住環境專項治理
對于居住環境整治來說,必須全力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清除漁農村違法建筑;改善鄉村廁所衛生條件;建立漁農村垃圾日常清掃保潔制度,清理漁農村房屋周邊以及公共場所所堆放的生活垃圾,并且對河溝池塘實行清淤清理。以實現漁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管理,探索區域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促進漁農村垃圾就地減量和分類處理。
六橫鎮在環境整治和水源治理工程中重點關注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處理、公廁革命等工程,共清理垃圾1202處、亂堆物1174處、污水溝157處、小廣告580處、亂搭棚78處。建立垃圾中轉站和污水處理站,運行垃圾戶定點存放、村集中收集、鎮統一運輸的處理機制,實現日清日結。建立漁農村垃圾日常清掃保潔制度,全面清理漁農村房前屋后、村道路邊、山體岸邊、公共場所等生活垃圾和河溝池塘清淤清理,基本全域實現漁農村生活垃圾“三化”處理全覆蓋100%。
2.2提升村莊建設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六橫鎮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不斷強化力度,累計投入資金7755萬元,實施村莊環境整治、村道硬化亮化等工程,成功創建精品社區4個、特色社區6個,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六橫村莊建設工作得到了市省級相關部門的肯定,并榮獲浙江省2018年度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同時,結合普陀區“五進苗木”綠化活動完成五星村、蒼洞等9個森林村莊以及高峰、王家等23個綠化示范村的建設。先后實施開展“美麗鄉村”坦岙、大岙項及“特色村"大脈坑項目建設,同時六橫積極創建森林村莊及綠化示范村,實施蒼洞中心社區村森林村莊、岑夏社區、懸山社區綠化示范村等9個綠化項目,結合“五進苗木”活動,提升社區村社綠化效果,改善優化了漁農村居民人居環境。
2.3提升綠色產品品質,打造農產品品牌
六橫鎮按照萬村景區化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六橫海島生態環境、鄉土文化、特色產業等自然資源與人文底蘊,培育創建了四個A級景區村莊(青聯社區村青港岙、懸山社區村馬跳頭、和潤社區村里岙、杜莊社區村杜莊)。組織開展了“中國旅游日”“旅游恵民季”等活動,制定出臺相關的優惠措施,依托六橫硯瓦島、海島民宿等開展旅游營銷活動,先后啟動海島世界一期工程、硯瓦島旅游度假項目三期工程、六橫海鉤休閑漁業等項目。同時,臺]沿海公園和龍山浦西公園旅游廁所建設任務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2.4傳承傳統文化,提升鄉風文明
注重村落傳統知識、傳統技藝、村規民約、民俗節慶、民間藝術以及古建筑、傳統工具等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全面復興傳統漁農業文化。協調古村落保護、村民生產生活和開發建設的關系,避免無序建設和過度開發。堅決不能為了實現現代化發展而破壞古村落和歷史文化特色建筑。鄉村振興發展期間必須全面發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注重宣揚家風文化和文明鄉風,發揮道德教化作用,通過“最美鄰里”“道德模范”等系列評選活動展示好家庭、傳授好家訓、宣傳好家風。
3、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策略
在我國十九大會議報告中強調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并且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對于鄉村發展來說,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腳踏實地地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目標。
3.1創新實施理念
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目標在于讓群眾百姓能夠過上現代化生活,實現農村產業化發展,環境優美,家家戶戶都能夠富裕起來。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鄉村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在于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生態宜居等理念,并且與黨和政府的發展理念相一致,全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在實行期間必須創新發展理念,不能通過傳統發展模式實行表面化改革發展。需要從全局發展角度進行分析考慮,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發展。
3.2準確定位,精準試策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在于謀劃和精準試策,注重實干性。注重地區精準扶貧,實施舊村改造和環境整治,做好文化傳承和傳播工作。在振興發展初始階段必須做好扶貧脫貧工作,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在處理好地區貧困問題之后才能夠談及振興發展。在脫貧問題解決之后應當確保農村就業率,優化產業結構,有效如何第一、二、三產業,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需要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在于文化內涵和品味。所以在帶動地區發展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文化傳承和環境整治。比如六橫鎮開展的臺門雙嶼商渣小鎮項目和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建設項目等,通過以上項目不僅能夠做好地區環境治理工作,還能夠實現精準扶貧,提升六橫鎮農民就業率,通過農家樂等旅游項目開發全面利用鄉村現有資源,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3.3注重鄉村振興制度建設
由于鄉村振興發展直接關聯中國夢的實現,因此需要做好制度與法律規范,確保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比如六橫鎮所推行荷花“黨建+產業”,邵家“黨建+信息化”,黨建引領示范村等項目,有效體現出鄉村振興發展成效,為制度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是基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實際需求所確定,滿足我國現代化發展目標。因此只有全面促進鄉村地區的發展,才能夠為小康社會的實現提供基礎保障。通過重構鄉土文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整治生態環境等措施全面促進地區平衡發展,有助于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常瑞,金開會,李勇.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產業資本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究——基于涼山州脫貧鄉村產業發展視角[J/OL].西南金融,2019(01):1-10.
[2]陳曉宏.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創新——以福建省三明市“跨村聯建”為例[J/OL].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8(12):1-8.
[3]鄧明磊,陳桐鑫,楊苗.淺談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土地價值——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