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菊,喬 蕾
(1.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 233030;2.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1201)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各地掀起創新創業的浪潮。而對于公司來說,創新是其存活和成長的基礎,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又是推動公司持續創新的源動力所在。對當代公司的而言,他們的競爭優勢已從對原料的控制和使用向對知識、科技等無形資產的擁有和開發進行轉變。隨著行業間競爭的愈演愈烈,公司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就會逐步增加。
2006年之前,會計界對研究開發支出采用全部進行費用化的模式進行計量,新會計準則頒布后業界對研究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調整為滿足一定的條件,允許進行資本化計量。只有當滿足一定條件時,公司的研究開發費用可進行的資本化處理的模式在某種水平上激勵了公司對研究開發的資金投入量,可以增大企業的持續經營的可能性,這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保持步調一致。但是將中國的實際國情考慮進去,我國的經濟制度、國內環境、實務中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等,實際上,由于研究開發活動過程復雜,外界對與研發項目的信息所知甚少,什么時間段屬于研究階段,什么時間段屬于開發階段,以什么樣的判斷標準進行資本化處理,可資本化的數額是多少等,都與企業管理層的主觀意愿分不開。同時,研發的未來收益不確定性為管理者提供了一種權限,讓經理人可以利用研發支出來調控收益。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報表進行決策,而作為獨立第三方的審計師就肩負起了市場監察的作用。通過審計師的審計,對于存在于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行緩和,使市場更有效率。但是研究開發的特性給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帶來了工作難度和壓力。基于研究開發活動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是否會因為額外的審計工作或者因面臨更大的審計風險而增加審計收費,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本文就資本化的研究開發費用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關于如何界定研究開發費用的資本化和費用化,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會計準則中對此進行頒布條例、明確說明的時間較早,所以這兩個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涉及研發費用動機、研發資本化信息披露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研究等方面。在我國新準則公布前后學術界對于它的研究一分為二。新的會計準則頒布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研究中,大部分文獻都是圍繞研究開發費用如何在實務中進行會計計量的理論性探討展開,絕大多數學術研究圍繞開發的性質展開,學者們將研究重點放在對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與我國關于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的對比上。隨著新的會計準則的出臺,學術界、實務界開始將研究重點移動到關注研發支出資本化影響因素及動機、研究開發支出資本化影響因素等方面。關于審計定價這一主題,最早是由Simunic[1]于20世紀80年代開啟,之后的學者也進行了諸多研究。對于開發費用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國外學者有所涉足,國內學者研究甚少。Liu Z[2]研究了23439家公司的研發強度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審計費用會因為研發力度支出的強度而有所不同,某些其他因素(如專家審計師)可以緩解研發強度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從而證實了研發強度與審計費用之間存在積極的關系,雇用行業專家審計師可能會削弱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Krishnan G V[3]以特定行業軟件行業為例,研究了資本化的軟件開發成本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依據SFAS NO.8,研發費用資本化,意味著由公司向公眾傳達出有關其軟件產品的未來商業可行性的信息。這表明客戶的業務風險降低,從而降低審計風險。這一論點預測資本化軟件開發成本與審計費用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另一方面,資本化的軟件開發成本增加了盈余管理的風險,從而提高了審計風險。為了彌補更高的審計風險帶來的損失,注冊會計師需要付出較高的努力,收集更多的證據和進行更多的測試,預計審計師應確保軟件資產的認可是適當的。因此,審計費用預計與資本化的軟件開發成本正相關。鑒于對審計費用與資本化的軟件開發成本之間的相反預測,在不同的假設檢驗之下進行研究,研究得出資本化的軟件開發成本與企業的審計費用是負相關的。Cheng J C[4]研究了中國市場的資本化的研發成本與審計收費的關系。以全行業的數據為例,首先進行了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收費之間關系的研究,接著將資本化的研發費用進行劃分,得出可自由量裁的研發資本化的部分是出于盈余管理動機,而不可自由量裁部分則反映了得付出更多的審計工作。最后以資本化的樣本與全樣本進行對比,對于資本化的企業而言,盈余管理動機加強了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
2007年會計準則改變對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方法——允許有條件地進行資本化處理,這與原準則有很大不同,改變了當前對研發費用進行費用化處理的做法,對于滿足五大確認條件的研發活動支出可以進行資本化處理,可確認為資產。具體而言,CASBE No.6規定的資本化標準主要是管理者的主觀判斷,再加上研發活動所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不確定性,還有人們對項目的“成功”的具體定義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對研發項目成功率的估計可能差異甚大,實務中對于研究開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操作難度也大。現實生活中,有的公司可能是多個研發項目同步開工,導致有的項目成功,有的項目失敗。對于已經成功開發項目在資本化時按照什么樣的標準來確認其費用并予以資本化,資本化后又怎樣攤銷,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不易把握操作,所以可資本化的部分使管理層具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對于資本化金額的確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再者,將研究開發支出資本化后,可能導致虛增資,虛增收益,因此,企業管理者可能會濫用這種自主選擇權,人為地粉飾財務報表。上述分析表明,探究利益相關者是否將研發資本化看作機會主義行為或者信號傳遞很重要,但是之前的文獻研究主要從股東或者債權人的視角,很少有學者從審計師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
影響審計師定價決策的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審計客戶的風險狀況影響審計師對客戶特定業務風險的評估。高業務風險的特定用戶可能會加劇審計師面臨訴訟風險,或者因被審計單位破產或未查出的誤報會計數據而喪失聲譽。因此,審計師收取風險溢價以補償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研發投入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歷經周期長,結果不確定,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再者,研發支出與其他企業投資不同,產生了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高的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盈余管理和資產盜用的可能性較高。因此,研發投入大、資本化計量的主觀性、信息不對稱、盈余管理風險、審計師業務失敗風險以及可能面臨的訴訟風險,都引發審計師對研究開發費用資本化的重視。Simunic指出,如果業務失敗風險較高,審計師將商業失敗概率和破產風險納入定價決策,并要求通過收取審計服務溢價補償訴訟風險和聲譽喪失的風險。第二,審計報告的范圍和審計工作的數量在不同的審計客戶之間可能有所不同,這些都會對審計師的定價決策產生影響。研發投入具有獨特性,每個研發項目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發投入的獨特性增加了這些投資估值的難度,研發投入的計量一般不可靠,對這些投資的會計測量的不可靠性,要求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之前制定審計計劃,組織好審計程序,確定審計工作的范圍,展開審計工作。必要時可與對客戶研發活動了解的專家進行交流,證實研發資本化的成本能夠反映公司的潛在經濟實質。所有這些工作都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和努力,增加審計工作的成本,相應地,就會增加審計收費。
由于更多的資本化的研發成本可以提高審計風險,從而審計師收取更多的費用,我們預測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費用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提出第一個假設:H1:在全行業里,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上市公司中,資本化的研發成本與審計收費正相關。
企業規模會對R&D投入產生影響,不同的學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之前學者的研究表明,對于小規模企業來說,他們會非常謹慎地選擇所要進行研發的項目,范圍有限。而對大企業來說,他們能夠承擔得起失敗的風險,也有足夠的實力持續投入,其研發投資則比較分散。為了使兩個樣本比較的標準一致,只選取制造業這一個行業,考察不同企業規模對研發資本化與審計費用之間關系的影響,一般而言,大規模制造企業的研發投入、研發強度大,資本化的金額更大。因此提出第二個假設:H2:在規模較大的制造業上市公司中,資本化的研發成本與審計收費間的正向關系比規模較小的企業更明顯。
以國泰安財經研究數據庫中2012版行業分類為選擇依據,選取了2007—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了如下篩選:①剔除ST類上市公司;②剔除沒有披露審計費用的公司;③剔除公司沒有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的企業,最終得到有效數據3040個。
Simunic(1980)開啟了關于審計定價這一研究主題的先河。早在2001年,美國就要求上市公司公開其審計費用,依據Simunic構造的模型,學術界涌現了大量關于這一主題的研究,學者們大都從審計供給方的視角考察各種影響審計定價的因素,具體的研究模型為:
(1)
本文以Simunic(1980)的模型為參考基準,總結之前學者們關于審計定價這一主題的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初步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Lnfee=β0+β1RDInvest+β2SIZE+β3LEV+β4Quick+β5Opinion+β6AR+β7Big+ε.
(2)
上述模型中各變量所代表的含義如下:①被解釋變量:主要研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為了使結果更理想,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披露的年度審計收費取自然對數之后,以Lnfee作為被解釋變量。②解釋變量:主要研究的是資本化的研究開發費用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因此選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披露的資本化的研究開發費用作為解釋變量,記為RDInvest。③控制變量:為了保證實證結果的準確性,從客戶規模、審計風險、審計業務復雜程度、審計師特征四個方面引入控制變量,其中,被審計單位資本化的研發費用金額(RDInvest)、被審計單位營業收入的金額(SIZE),是對客戶規模進行度量。資產負債率(LEV)、速動比率(Quick)、審計意見類型(Opinion)(非標準審計意見為“1”,否則為“0”)是對審計風險進行度量。應收賬款/總資產(AR)是對審計業務復雜程度進行度量。事務所規模(Big)(由“國際十大”事務所審計為“1”,否則為“0”)是對審計師特征進行度量。
以總樣本進行分析對主要變量進行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Lnfee)的最小值為11.5129,最大值為17.5168,均值為13.7135,標準差為0.7395,這說明不同的行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同,公司研發資金投入存在差距,與之相關聯的審計費用就存在差異,且差異相對較大。解釋變量資本化的研發投入(RDInvest),均值為16.2301,可以看出各公司對研究開發比較重視,投入金額都較多。但標準差為1.9397,這個值較大,這是因為研發投入的金額以及資本化的研發投入的金額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企業規模、管理層結構、股權性質、市場化進程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所以各行業以及不同上市公司之間差距很大。資本化的研發投入(RDInvest)的最大值為21.6503,可以看出該公司歷年來重視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工作,將新產品研發作為公司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最小值為4.0198,這與最大值差距較大,可以看出該公司對于研究開發的重視程度不足,資金投入量較少。

表1 全行業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表
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為了檢驗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對主要的變量做了相關性分析,以便初步判斷變量選取及模型構建的合理性。由表2可知,審計收費(Lnfee)與資本化的研發支出(RDInvest)為顯著正相關關系,資本化的金額越大,審計收費越高。相關系數為0.259,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驗證了假設。

表2 全樣本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
注:*、**、***分別表示顯著性水平10%、5%、1%。
同時,對于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與審計收費(Lnfee)為顯著正相關關系,系數為0.731,說明公司規模越大,審計收費越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LEV)與審計收費(Lnfee)為顯著正相關關系,系數為0.438,說明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大,審計收費越高。速動比率(Quick)與審計收費(Lnfee)為顯著負相關關系,系數為-0.266,速動比率(Quick)與資本化的研發支出(RDInvest)為負相關關系,說明速動比率越大,存在于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較強,用于研發投入的資金就會減少,資本化的金額幅度也少,減少了審計師的工作量及審計風險,審計收費相應減少。應收賬款/總資產(AR)與審計收費(Lnfee)為顯著負相關關系,系數為-0.127,與預期的符號并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應收賬款中隱藏的風險沒有得到審計師的重視,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沒有將應收賬款作為重點審查對象,沒有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師特征(Big)與審計收費(Lnfee)的關系顯著正相關關系,系數為0.248,這說明“國際十大”的收費水平要顯著高于國內的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市場上存在著品牌效應,國際十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異質性從審計收費中得到了體現。
為了驗證研究假設H1,根據構建的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在全行業的情況下對審計收費與研發費用資本化進行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Lnfee)與解釋變量資本化的研發費用(RDInvest)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1得到驗證。調整的R2為56%,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較理想,解釋力度較強。回歸結果顯示,作為主要解釋變量資本化的研發費用(RDInvest)與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0145,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也驗證了假設H1的結論是成立的。說明研發費用資本化的金額越大,審計收費越高。
在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SIZE)、審計意見(Opinion)、審計師特征(Big)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系數分別為0.3250、0.2531、0.2027,這說明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規模越大,審計收費越多。同時,出具的審計意見中,非標準審計意見也會對審計收費產生影響。聘請專家事務所進行審計時,由于事務所品牌效應的存在,越大型的事務所,審計質量越高,因而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但是應收賬款/總資產(AR)這個控制變量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5275,與預期的方向不一致,分析其原因為:對于應收賬款,可能是因為應收賬款中隱藏的風險沒有得到審計師的重視,因此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注冊會計師沒有將應收賬款作為重點審查對象,沒有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資產負債率(LEV)、速動比率(Quick)與審計收費(Lnfee)之間的顯著性沒有得到驗證,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全行業研究變量的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顯著性水平10%、5%、1%。
進一步地,由于公司規模對研究開發投入與審計收費均有影響,為了驗證假設H2,比較的標準一致,僅以制造業為例,對于制造業上市公司,以每年營業收入為基準,將每一年度營業收入平均數作為標準對樣本進行規模劃分,分為大規模企業和小規模企業,并與解釋變量資本化的研發投入(RDInvest)進行交乘,得到交乘項RDInvest×SIZE,回歸分析的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假設H2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在劃分了企業規模,考慮交乘項之后,原解釋變量資本化的研發投入(RDInvest)與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Lnfee)之間的顯著性關系不變,依然是在1%的水平上顯著,系數為0.0422。公司規模(SIZE)與審計收費(Lnfee)正相關,但不顯著。交乘項RDInvest×SIZE與審計收費(Lnfee)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0245,即在制造業上市公司中,規模越大,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收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強,假設H2得到驗證。
在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LEV)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7683。速動比率(Quick)與審計收費(Lnfee)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0073。在規模不同的情況下,應收賬款/總資產(AR)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全行業的顯著程度一致,系數為-0.9437。審計師特征(Big)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2585。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對全部樣本進行行業選取、選擇制造業之后,解釋變量(RDInvest)與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Lnfee)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發生了些許變化。控制變量之中,資產負債率(LEV)、速動比率(Quick)、審計意見類型(Opinion)與審計收費(Lnfee)之間的顯著性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了改變,說明不同行業之間,各控制變量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差異。

表4 制造業研究變量的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顯著性水平10%、5%、1%。
由于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與研發支出資本化金額呈正相關關系,為了檢驗上述結果的可靠性與穩健性,以全行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金額作為研發資本化金額的替代量進行穩健性檢驗。采用以下模型:
Lnfee=β0+β1RD+β2SIZE+β3LEV+β4Quick+β5Opinion+β6AR+β7Big+ε.
(3)
先以“研發投入”作為新的解釋變量對原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控制變量保持不變。各研究變量與審計收費之間的相關系數以及T值如表5所示。以研發投入(RD)作為研發投入資本化(RDInvest)的替代變量與被解釋變量審計收費(Lnfee)進行多元回歸之后,研發投入(RD)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0345,說明原模型穩健性良好。控制變量公司規模(SIZE)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2906。審計意見類型(Opinion)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1664。應收賬款/總資產(AR)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3648。審計師特征(Big)與審計收費(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1370。控制變量中資產收益率(LEV)、速動比率(Quick)與審計收費(Lnfee)之間的顯著性沒有得到驗證,但總體上與原檢驗結果基本相同。

表5 穩健性檢驗
注:*、**、***分別表示顯著性水平10%、5%、1%。
通過對全行業上市公司的樣本進行分析得出,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資本化的研發投入與審計定價顯著正相關,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金額越大,審計收費越高。在選取對制造業、劃分規模單獨進行分析時,規模越大的企業,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與審計收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強,這說明規模對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穩健性檢驗里,在以研發投入作為資本化研發投入的替代變量時,研發投入與審計收費之間也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無論是資本化的研究開發費用,還是企業投入的全部研究開發費用都與審計收費有一定的關系。
以之前學者的研究作為參照,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影響審計定價的其他變量,對于這些控制變量與審計收費的關系,與之前學者的研究結論大致相同:上市公司規模、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審計師特征是否由國際十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與審計收費呈顯著正相關,速動比率與審計收費顯著負相關。但是應收賬款/總資產這個控制變量與審計收費的關系與預期的結論相反,在實證分析部分對可能存在的原因進行了說明,這里不再一一列舉。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控制變量仍是影響審計定價的主要因素,在考慮審計收費時依然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