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摘要】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后,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我國的人口政策亟待轉向,尤其是生育政策應該調整。在二孩政策轟轟烈烈開始的時候,卻沒有預想中的出生率迅速增長的趨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與女性息息相關的生育保險相關制度不完善導致的。分析原因促進生育保險的完善。
【關鍵詞】生育保險 問題 對策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對國民的健康也日益重視。近年來我國養老、醫療保險發展迅速,相比之下生育保險就顯得有些滯后。生育保險主要是保障處在生育期的女職工的身心健康,補償因繁衍后代中斷勞動而失去或減少的收入。生育保險可以保證女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勞動力的再生產,其意義重大。但由于我國職業歧視中對女性性別的長期歧視,生育保險相關立法不完善,對生育保險貫徹力度不夠導致生育保險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且沒有進一步完善。這樣的層層阻礙成為導致二孩政策沒有發揮更大效用的原因之一。本論文在新時代的視野下對生育保險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進行完善的對策進行相關研究。
一、從新時代視野下分析生育保險存在的問題
1、按單位參保不能覆蓋全部人群。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現行生育保險以用人單位為參保主體的做法已不適應許多非正規就業、自由職業、個體就業等多種就業形式的需要。按單位參保的做法將那些繳過費又脫離用人單位的育齡婦女“拒之門外”,使她們無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人群覆蓋狹窄;對那些一直在非正規就業崗位或一直從事自由職業的婦女,因沒有用工單位而一直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機會。并且在廣大農村地區,大多數都是非正規企業,農村地區的婦女長期享受不到生育保險待遇。
2、對生育保險的認識不高,生育保險制度執行不積極。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人認為生兒育女是婦女的天職。沒有認識到生育保險建立和存在的巨大意義。同時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中各地普遍將養老、醫療、失業三大險種的構建作為當務之急,而生育保險只涉及很少的未生育女職工,大多都被排在最后一位。因此造成了企業實際參保率不高。由于生育保險金繳納缺乏強制性,一些企業逃避社會責任,自身不負擔職工的的對策研究生育費用,也不為職工繳納生育社會保險。有些企業因效益不好,無力參加生育保險或參保后又退保。還有部分企業雖然經濟上能夠支付,但因繳納生育保險缺乏強制性,經常拖延繳納甚至不繳。
3、法律法規建設不完善。1994年出臺的《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放人生育保險做國家勞動部的部門規章,權威性不強,而且該辦法并未對企業進入生育保險做出強制性規定和相關處罰規定,在無專業《生育保險法》法律的情況下,其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時代視野下對生育保險完善的對策研究
1、擴大覆蓋人群,完善生育保險保障內容。將受保人群擴大到所有企業的各類勞動者;在條件成熟的地區積極吸納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參保,同時積極改善農村地區企業環境,加快建立農村地區生育保險覆蓋。通過改革進一步規范生育保險制度的各項操作標準,保障女職工及時足額地享有生育保險各項待遇。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基金,擴大社會統籌覆蓋面,改生育保險企業管理為社會統籌管理;提高統籌層次,逐步實現在直轄市和地市級范圍內統保險項目、統一保險費率、統支付標準;加強管理,保證生育保險覆蓋到城鄉全體女性勞動者。使生育保險真正起到保障婦女基本權益的作用,使婦女安全健康的度過生育期。
2、強化公民的生育保險意識。受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傳統生育決策觀念在當今這一時期內仍然是生育保險快速發展的一大阻力,為此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強理論普及教育,結合養老保險改革及家庭人口微型化趨勢,破除生育是家庭私事、婦女個人私事等陳規陋習,通過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和社會服務活動,召開生育保險宣講會,定期檢查生育保險投保情況,組織大學生學習,通過志愿活動將生育保險的重要性傳遞給更多的人。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范圍,提高參與度,轉變社會對生育價值的認識,為生育保險事業的發展廓清霧障。
3、加強生育保險立法建設。根據生育保險目前出現的諸多問題,需依靠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立法更好更快的解決阻礙其發展的問題。部分中小企業,私營企業不愿為女職工生育提供保障。出臺的大多是法規且涉及內容不全面,權威性不強,并且未對未進入生育保險的企業做出相關處罰規定,許多企業鉆法律的空子,導致許多女職工未享受到應享受的待遇。生育保險在執行中標準沒有統一,隨意性較大,管理操作較寬松,導致生育保險征收復雜且困難。在生育保險的監管和監督方面,應制定出合適且嚴格的法律制度,嚴格在實際操作中按法律政策執行,使基金得到有效的籌集,監管到位,降低管理費用,提高管理效率,使生育保險長久旺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