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謨鵬
【摘要】對于農村小學而言,校長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以及教學觀念是引領學校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撐,校長自身綜合素質與發展理念是農村學校發展的原動力。作為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掌舵人——校長,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優化學校管理,做好教師教學的擺渡者和學生學習引路人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長;管理藝術;師德教育
教育事業,特別是基礎教育事業關乎國家命脈,它不僅承擔著國家發展、培養人才、輸送新鮮血液的重大責任,還關系著國家的興衰成敗。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開展不均衡,導致了在不同層次的教育工作中,農村基礎教育成為相對薄弱的環節,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不容樂觀。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先生曾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雖然我國的教育體系相對完善,各層次的教育工作也比較扎實,但是為什么我國的創新人才如此欠缺,教育質量如此不盡如人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校長,也在積極反思。
一、農村小學管理現狀
(一)管理權過于集中
在許多農村小學,部分校長對自己的管理能力缺乏準確的認知,喜歡“一家言”“家長式”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將自己置身于管理體系“金字塔”的最頂層,要求師生服從自己的一切安排,任何管理活動老師遵照自己的主觀意愿開展,不愿采納別人的意見、建議。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校長忽略了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局限性,不僅使學校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也不符合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二)學校凝聚力不強
由于學校管理權力過于集中,作為學校最為活躍的“因素”——教師,難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學校內各成員之間難以形成合力,學校師生的凝聚力低下,學校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
(三)管理模式呆板
每個學校都有自身的規章制度及管理條例,并通過一些強制手段來保證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但是在實施這些規章制度、管理條例的過程中,很多管理者拘泥于規章制度本身,完全不考慮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在管理方面缺乏特色,也缺乏實際效用,只是單純地把教師、學生“管住了”,并沒有將他們“管理好”。
二、農村小學校長自我定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個好的校長,決定學校辦學的關鍵。”農村小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陣地,既要承擔一般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受到經濟能力、資源配置等現實因素的限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農村小學校長需要德才兼備,具有高度的教育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地服務學生,在堅持“貴在教師,重在學生”的教育理念下,不斷提升學校的教學管理質量,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學識增長作為工作重心,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輸送可用之才。
三、農村小學校長的管理藝術
(一)不斷提升個人魅力
首先,農村小學校長要不斷進行修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用自身的道德品質給予全校師生正面的影響,樹立起較高的威望。
其次,農村小學校長要具備真才實學。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校長不僅是主導教學管理的“大管家”,而且是相關學科的“內行人”“領頭人”。 因此,校長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對國家的教育改革政策有充分的理解,而且要對自身學科領域最前沿、最先進的教育成果、教育理念有充分、明確的認知。另外,校長還要懂得放下身段,學會傾聽,聽取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合理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贏得廣大教師、學生的認同,獲得他們的大力支持。
筆者自擔任校長以來,十分重視自身的精神建設和專業發展。雖然日常工作特別忙,但每年都參加校長培養活動,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僅將國家教育改革政策落實到位,而且在學校開展特色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專業教學領域,筆者也承擔著比較重的教學任務,負責一線的教學工作,給其他教師樹立榜樣。
(二)建立團結和諧的管理團隊
學校是一個既單純又復雜的團體,一所學校的興盛與否不僅與學校領導的管理有關系,而且與學校管理團隊是否團結和諧有關。如何構建團結和諧的管理團隊呢?一方面,校長要“簡政放權”,也就是說校長要學會放權,賦予管理團隊中其他管理者充分的管理權限,讓他們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形成合力,確保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另一方面,在實際的工作中,校長應該扮演一個協調者的角色,協調好學校各部門、各干部、各教師之間的工作。當某些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遇到困難時,校長要為其掃清障礙,協調各方面關系,盡可能減少矛盾的產生,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例如,筆者擔任校長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培養領導班子成員的職責意識,要求每一位領導對當前的教育改革以及自身肩負的職責有正確的認識。同時,筆者也相當重視領導干部的教育理念學習,經常要求校領導、教師深入教學實際進行調查,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努力提高決策水平,使學校逐步形成講民主、講團結、講道德、講奉獻的良好教育氛圍。
(三)落實學校領導集體責任制
許多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學校的領導干部不僅負責學校日常事務,還要深入教學一線,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在管理責任落實方面難免存在不足。因此,學校要建立以校長為核心的崗位責任制,確保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得以落實,教學活動正常運行。
例如,筆者擔任校長以來就組織建立了以校長為核心,以教導主任、各科考研組長以及優秀骨干教師為成員的領導班子,實行領導集體責任制,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考核,在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確保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得到層層落實,從而提高整個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
教師是學校管理的中堅力量,是學校規章制度的主要貫徹者、執行者。師德、師風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到學校管理、學校建設的正常進行。因此,農村小學校長有必要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創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學校的教學活動也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例如,我校從2015年開始大力開展師德教育,要求教師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常識、有仁愛之心修煉自己,從而造就出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不僅為學校的管理保駕護航,而且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五)重視學生安全教育,杜絕校園欺凌
近年來,我國農村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些校園欺凌事件不僅讓相當一部分學生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產生危機感和焦慮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的平穩安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學校管理不善的原因。因此,農村小學校長要重視學生人身安全教育,杜絕校園欺凌的發生。
例如,筆者在給學生上課時發現,有一名學生喜歡給同學起侮辱性的綽號,如“胖豬”“瘦猴”“笨鳥”“廢物”等,這其實就是對他們的一種語言型欺凌。筆者及時對該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讓他認知到錯誤,制止了欺凌事件的進一步發生。此外,我校會定期對學生進行人身安全教育和健康心理輔導,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糾正,防患于未然。
(六)營造校園特色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最能體現校長的管理藝術。校園文化建設關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關乎學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識的養成。因此,農村小學校長作為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主導者,要利用好本校客觀存在的資源,制訂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因地制宜地創建與發展屬于本校的校園特色文化。
小學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應該因地制宜,不盲目照搬別校的校園文化模式。1.我校教學樓后面有一個小荒坡,平時雜草叢生,于是我校就把這個小荒坡平整、分塊,做成“紅領巾小菜園”,讓我校的少先隊多了一個活動基地,也讓校園環境得到美化。2.我校名字叫“菠蘿根小學”,筆者就建議在學校的教學樓側豎立“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標語,希望學生能從小打好基礎,使人生能一帆風順。3.我校少先隊有“春苗中隊”“翠竹中隊”“綠柳中隊”“驕楊中隊”“勁松中隊”和“傲梅中隊”六個中隊,筆者就建議學校開展關于這六種植物品質的宣傳,如采用壁畫形式,鼓勵學生學習這六種植物的優秀品質。4.在人文特色方面,我校還進行了“儒學”特色文化校園建設。“儒學”對中國的文化影響非常深遠,它的中心思想“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對現在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長的核心工作就是學校的管理事務。雖然由于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的地區差異性,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學管理還處于劣勢,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也遠不如發達城市,但是只要農村小學校長注意增強管理手段的獨特性與藝術性,團結全校教師,重視愛護全校學生,就能管理好學校的事務,推動學校更好地、持續性地發展下去,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青山,楊雪梅.農村小學校長對學生的有效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勾華.農村小學校長管理藝術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