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36-03
摘 要 本文針對社區離退休職工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硬件設施缺乏、資金投入不足、文體骨干流失、活動單一分散、老年教育難以維系等實際困難,通過安慶石化開展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實例,分析活動特點和產生的良性循環,來闡述通過整合企地資源、搭建社區文化平臺解決社區離退休職工文化建設存在的諸多困難,從而達到增強離退休職工歸屬感的目的。
關鍵詞 系列活動 社區文化 離退休職工 歸屬感
隨著二十一世紀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社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大,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家庭少子化,使家庭結構松散,聯系不斷減少,老年群體向往的“家庭的照顧、親情的回饋”的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削弱,“空巢”現象和生命延長后的孤寡老人不斷增多,極易產生失落感、空虛感、孤獨感、自卑感。加強社區老年文化建設,可以強化老年群體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維系社區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
一、安慶石化離退休職工文化建設的現狀
作為一個有著45年廠齡的老企業,安慶石化離退休職工隊伍不斷擴大:2008年底,安慶石化有離退休職工4865人,2018年底有離退休職工6880人,10年增加了2000多人。離退休職工分散居住在安慶石化的9個生活區、遍布全市的地方生活區和隨兒女居住在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在大一些、人口相對集中的石化社區,設有大湖、菱北、華亭3個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和一所老年大學。
和許多兄弟企業一樣,安慶石化離退休職工文化建設一度存在硬件設施缺乏(3個老年活動中心建筑面積不足8000平方米,老年大學最初只是在大湖活動站里設了1間教室,電教、音響設備都沒有,甚至桌椅都由前來活動的離退休職工自備。)資金投入不足(企業各項費用年年壓縮,雖然離退休職工活動經費沒壓,但人數的快速增長造成實際經費的減少)、文體骨干流失(地方上搭建的豐富多樣的文化平臺、大城市社區文化活動的活躍,都吸引著離退休文體骨干舍近求遠、樂隨兒女。)、活動單一分散(平臺缺乏、居住分散、自發組織困難,許多離退休職工只能選擇樓道活動,打牌、下棋、打麻將成為主要的活動形式。)、老年教育難以維系(專業單一、學無所用、無法展示,沒人報名)等實際困難。
為了讓離退休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進一步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的生活質量、滿足離退休職工的精神需求,安慶石化從2009年開始通過舉辦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多方整合企地資源、搭建社區文化平臺發展老年文化建設,積極搶抓社區文化活動的“時”,把握社區文化活動的“度”,注重社區文化活動的“效”,讓離退休職工在社區有存在感、交流圈、歸屬感。
在社區文化系列活動開展的10年間,安慶石化離退休職工文體隊伍不斷壯大,協會數量從3個增加到18個,會員從100多人猛增到2000多人,2018年全年開展活動達118場次,各文藝團體活躍在行業和省市各類舞臺上,成為不可或缺的文藝隊伍;體育比賽成績斐然,2018年在集團公司組織的離退休人員象棋比賽中,經過南方賽區和總決賽的14輪比拼,闖進前三,在煉化企業中排名第一。安慶石化老年大學開辦15個專業45個教學班,全年招生近6000人次,一座難求的火爆場面持續發展。以社區文化系列活動為主線搭建的社區文化平臺,增強了離退休職工的凝聚力,離退休職工文化建設讓離退休職工煥發出“夕陽無限好,何懼已黃昏”的自信和活力。
二、安慶石化社區文化系列活動的特點
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年伊始,安慶石化離退休職工管理服務中心經過4個月的調研,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整合企業、地方政府、改制單位、轄區社居委等資源,圍繞國慶60周年、廠慶35周年啟動了第一屆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并商定每兩年舉辦一屆。
2009年5月29日,素有“小火爐”之稱的初夏的安慶迎來了難得涼爽的一天,下午3:30,社區幸福廣場人潮涌動,鑼鼓鏗鏘,樂聲悠揚,廣場中心火紅的舞臺、彩繪的背幕、紛飛的彩綢無不張揚著活力與喜慶。下午4:00,“國慶60周年·廠慶35周年”安慶石化社區文化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剎那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禮花綻放。伴隨著《中國紅》歡快的樂曲,20多名黃梅藝術團的演員用紅紅的長絲帶開始了文化體育系列活動的首秀——“鄉音鄉情”廣場文藝演出,折子戲、歌伴舞、黃梅小品、皮影模特……古樸與時尚并存,傳統與現代交融,全場觀眾在優美的唱腔曲調中,回味著濃濃的鄉音,感受著綿綿的鄉情;穿插其中的國情廠情知識有獎競答,吸引了社區眾多男女老幼爭先恐后地搶答,喜樂融融的場景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直到夜幕降臨,掌聲、喝彩聲、歡呼聲仍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社區文化系列活動一出爐,就受到了社區群眾的熱捧。回顧已經舉辦的五屆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五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的標題分別是“國慶60周年·廠慶35周年”、“企業夢·社區情”、“贊歌獻給黨”、“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諧中國·魅力石化”;對應的每屆每項活動也都發揮社區群眾的頭腦風暴被冠上了具有象征意義的好聽的名字:“流金歲月”、“創業回眸”、“老少同樂”、“夕陽風采”、“運籌帷幄”、“美麗碰闖”、“梨園風情”、“晚霞暉映”……第五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更是根據國務院復興傳統文化的要求和一個個富有紀念意義的事件被冠名為:“文化典籍進社區”、“織出夢想與愛心”、“千只紙鶴獻孝心”、“紫荊花開滿園春”、“軍旗飄飄頌長城”、“水墨丹青寫軍魂”、“霜葉紅于二月花”……
二是內容豐富。打開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這份套餐,各色“菜肴”精美無比:到2017年,五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共舉辦和計劃舉辦包括書畫作品展、盆景根雕展、手工編織展、武術時裝展、詩歌朗誦會、戲曲演唱會、大型文藝晚會和門球、臺球、象棋、麻將、釣魚、乒乓球比賽以及征文、座談、演講等各類活動72場次。
高雅與通俗兼收,專業與業余共存,經典與創作并取,既有歌舞、戲曲、曲藝、武術等群眾表演活動,又有長卷繪畫、手工編織等倡導綠色、愛國的主題活動,適應和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口味群眾的文化需求。
三是廣泛參與。五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共吸引了超過50%的離退休人員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吸引社區群眾近10萬人次。無論是牛毛細雨還是烈日當頭,每一次活動社區群眾都像過節一樣涌向現場。天氣太熱,自備扇子;太陽太大,自帶陽傘;老人孩子,提著凳子;更多的人站在湖邊、樹下,坐在臺階、地上……2015年10月15日,第四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壓軸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文藝晚會在石化俱樂部拉開帷幕,1800個座位的劇場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要求,走廊上、大廳里都擠滿了人。
四是花費有限。以18個離退休職工文體協會為參與主體的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從一開始就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依靠協會自身的力量,打造屬于自己的老年文化建設名片。
沒有補助費,沒有化妝費,沒有創作費,沒有服裝費;場地自發尋找,功夫自費去學,節目自創自編,行頭自己置辦……清理場地、搭建舞臺、排放桌椅、調試音響、提供咨詢……都是工作人員領著協會會員自己動手。五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沒有增加企業一分錢支出,全部從劃撥的人均不足80元的離退休活動經費中支出。
五是組織縝密。每屆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的舉辦,離退休職工管理服務中心領導和籌劃人員都要度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活動主題、人員分工、內容安排、場地選擇、節目質量這些理所當然需要操心,更要勞心勞力的是演員年齡太大,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
社區調查、專題會議、頭腦風暴……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方案就是這樣凝聚著社區群眾的智慧和老年群體的渴望應運而生。為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離退休職工管理服務中心成立了由主任、書記親自掛帥,班子成員共同參與的活動領導小組;秘書、宣傳、活動、后勤、保衛5個職能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要求演員體檢、聯系醫療單位、準備急救藥品,在排練、演出時,年輕帶年老,一個管一個……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是對細節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
六是反響強烈。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打造了社區一公里文化圈,而以一公里文化圈向外散射,社區文化體育系列活動還帶動18個離退休職工文體協會根據各自特點開展活動近千場次:走基層、下班組、進社區、赴村鎮、到敬老院……安慶石化老年文化建設觸角越伸越長,影響越播越遠。
在五屆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舉辦的十年間,一批自編自演的優秀文藝作品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得廣泛贊譽。中央電視臺、集團公司、安徽省、安慶市各大型活動的舞臺上都有安慶石化離退休老同志的身影:全國戲迷群英會,集團公司職工文藝調演、離退休節目展演,安徽省“花戲樓”戲曲比賽、“社區我當紅”擂臺賽、“金色晚霞”合唱比賽、紅歌賽,安慶市慶祝建黨90周年大型紅歌賽、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場文藝演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匯演等等。
三、安慶石化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帶來的良性循環
一是企地聯系更加緊密。每屆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協辦單位都包括了公司共建處室、改制單位、地方政府和轄區社居委,各項活動的安排都既考慮了國家大政方針、企業中心工作,又兼顧了地方政府要求、社區工作實際。部分活動還聯系安慶市(區)文化館、黃梅戲藝術劇院、黃梅戲藝術團等文化單位和專業團體共同主辦,既提高了節目的水準,豐富了節目的內容,提高了節目的觀賞性,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是骨干隊伍不斷擴大。隨著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影響的不斷擴大,吸引了一大批來自省、市專業藝術團體和部隊文工團的藝術骨干退休后前來老年大學和老年藝術團體擔任老師,作曲、填詞、編排、練功,把老年群體又分為老年、中老年、青老年,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情況、基本功底和接受能力,先培養骨干,再分層級,一個帶兩個,兩個帶一批。許多本企業懷揣絕技絕活的文體愛好者也自告奮勇地到文體協會展示才能、交流技藝。
三是老年教育迅速發展。在第一屆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舉辦前,石化老年大學辦學舉步維艱,僅開設書畫、篆刻等很少的兩個專業,學員人數最低時不足70人,社區文化系列活動的開展,使老年教育的專業需求不斷擴大,學員人數逐年遞增,2016年,為適應學校迅猛發展的需要,在集團公司離退休工作部的努力下,老年大學隱患治理和改擴建工程順利動工,2016年10月完成所有預定項目。2018年,老年大學開辦15個專業,45個教學班,全年招收學員5897人次。
學校注重加強教學管理和制度建設,修訂完善了《安慶石化老年大學規章制度匯編》;編寫了《安慶石化老年大學大事記》;與安徽海通公司聯系,建立了“和教育”網絡平臺;每年出兩期校報,四期《校園論壇》,兩期《校園掠影》。如今的老年大學,社會聲望日益提高,學校已經成為石化社區和附近社會老年人學習政治、學習文化、學習科學、提高素質、增加技能的綜合性老年人學府,多次受到集團公司和安徽省表彰,2015年被授予集團公司首批“五好老年大學”。
四是社區創建進展順利。社區文化系列活動帶動了社區文化的蓬勃發展,社區文化在活躍社區居民生活的同時,改變了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了社區居民的道德素養,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為文明和諧示范小區創建提供了堅實的保證。人們在社區一起健身,一起娛樂,一起交流,互贈作品,互幫互助……2016年9月27日,在集團公司“AAAA”文明和諧示范小區創建驗收評審會上,評審組專家高度評價安慶石化社區文化:“安慶石化創建工作居民參與熱情很高,社區文化植根居民心中,共駐共建、結對共建、自主共建成效顯著,社區安寧和諧。”
安慶石化通過開展社區文化系列活動搭建社區文化平臺,吸引離退休職工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為增強離退休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對社會的歸屬感探索出一條成功的路子。今后,安慶石化還將在尋求老年文化建設的載體上做更多的研究,努力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讓離退休職工生活得有味、有趣、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