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萍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視野學識、全面提升教學技能、持續(xù)增強人格魅力,才能讓思政課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有情懷,才能讓思政教育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
關鍵詞:思政課;高度;力度;溫度;情懷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肯定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意義,也對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殷切期望。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精辟入理,吹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進軍號。習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思政課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大要求,為加強思政課建設,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些根本問題,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讓思政課有高度
思政教師,是思政課教學質(zhì)量的第一負責人。特殊的職業(yè)性質(zhì)和職業(yè)地位要求思政教師必須要站位高、政治立場堅定。必須要從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高度來認識自己工作的屬性和責任。思政課教師的責任在于他們肩上扛著關于民族未來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因此,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特殊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信仰,要有敏銳的當代意識,要有寬廣的世界歷史視野和更加深厚的情懷。
講準講好思政課,需要思政課教師政治強;講活講新思政課,需要思政課教師功底硬;講實講信思政課,需要思政課教師自身正。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學生打好底色,厚植紅色基因。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讓思政課有力度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優(yōu)秀的思政課必然是有穿透力的課程。思政課不是“耍嘴皮子”、“講大道理”、“不接地氣”,而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回應學生成長過程中有關人生目標、身份認同和事業(yè)選擇大問題的理論藝術。
思政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思政課理論有力度,有說服力,不是空話和大話。而在這一過程中,思政課的穿透力和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政課教師課下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課上要盡可能的講清楚作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動指南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講清楚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史,講清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的故事。講清楚歷史,信仰就有了現(xiàn)實依靠;弄明白原委,信仰就有了邏輯支撐。這樣的思政課就會有穿透力。
三、讓思政課有溫度
長期以來,思政課給大多數(shù)學生的印象最多的可能是理論多、枯燥,如何讓思政課“接地氣”,變成學員們喜愛的課程,這就要求思政教師們要圍繞怎樣增強思政課“抬頭率”、“點頭率”,強化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切實想辦法、出點子。
要堅持問題導向和以理服人,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道理和方法變?yōu)閷W員們答疑解惑的具體方法;要改變枯燥的用理論說明理論、用結論闡釋過程的現(xiàn)狀,讓思政課充滿生機和活力;要精心選擇素材,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及時傳播黨的聲音,用故事打動人;要注重因事而化,把思政課理論變成學員們熟悉的自己的話,讓思政課“接地氣”;要堅持潤物無聲,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思政課“鑄魂”聯(lián)系起來,共同發(fā)揮積極作用,賦予思政課溫度。
四、讓思政課有情懷
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早在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好老師”的四個標準,其中之一就是有“仁愛之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無論是專業(yè)課,還是思政課,感染力和親和力都不只是技巧的問題,而是情懷問題。思政課以其特殊的目標和性質(zhì)行走在教育最普遍和一般的規(guī)律之上,情懷問題無疑是其首要問題。做一名有情懷的思政教師,是思政教師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基礎和重大難點。要真正讓學員終身受益,不只是有在理論上說透的思想魅力、在專業(yè)上有成就的學術魅力就行,還必須要有為學員樹立言行標桿的人格魅力,努力做一名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要用深深的情懷去感染學員,教育學員,把立德樹人的責任體現(xiàn)到思政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著力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給學員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五、結束語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講政治、講科學、講創(chuàng)新,要善于把理論轉(zhuǎn)換成有人文情懷、有溫度、有色彩、接地氣的故事。“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作為傳道者,只有不斷豐富學識素養(yǎng)、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zhì),全面提升教學技能、矢志增強人格魅力,自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才能讓思政課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有情懷,才能讓思政教育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