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立強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知識來自我們周圍的現實世界。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小學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進行引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怎樣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人們的實際生活。作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一、運用教材,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
我們知道,數學來自于生活,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找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和接觸數學,將現實生活新鮮的題材引入數學知識大課堂。比如,在認識“元、分”這部分教學時,我創設情境,在班級里開設小型超市,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了它們。當然,這只是第一步,課后我又讓家長帶領孩子有目的去了一次超市,在超市購物只是認識了元、角。由于現在“分”很少見,可在超市有些分會自動四舍五入,怎樣才能更好的認識分,我又發動學生尋找“分”,在尋找和潛移默化中學生認識了分。同時,進一步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
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
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數學來自生活實際,與生活密切相關,學過的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都讀過“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這首詩,在古代,詩人使用數字,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文學中數字意義的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數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數字電視、數字化通信、軟件工程的開發……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數數、購物、裝修、樓房的建造……都不能離開數學。
為了更深一步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學生能正確區分平行四邊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了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更進一步的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是離不開數學的,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三、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我們的數學教材中,它包含許多數學信息和問題。需要搜索和發現這些信息核問題,然后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數學來分析和解決。怎樣讓學生能主動的用數學的角度去發現日常生活中數學信息和問題呢?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學生的興趣活動、調查活動和專題研究,使學生主動發現、探索和研究。進一步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增強他們運用數學洞察力發現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近段時間,我帶領學生們對學校周圍的環境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家把塑料制品、廢舊電池隨處亂扔,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為此我們班成立了環保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廢棄的礦泉水瓶,廢舊電池和塑料袋,統一送到垃圾回收箱。結合我是環保小衛士的實踐活動,運用數學中平均數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生活中處處皆數學的學習理念。通過學生們分小組撿拾塑料制品比賽的活動,讓學生理解平均值的含義,學會簡單平均的方法。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他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探究意識。
四、分析問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們知道小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精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而我們的數學教學不能一味的只是灌輸,需要我們教師絞盡腦汁的引導,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分析問題,自然而然的會引起學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解決問題中有一道年齡問題,小明今年8歲,爸爸比小明大25歲,爺爺比爸爸大26歲,爺爺今年幾歲?本來是一道枯燥無味的解決問題。我們的老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小明跟著爸爸去見一位遠方來的爺爺,爺爺一見面就給小明出了道難題,同學們誰來幫幫他呀。教師這樣說,立馬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一步一步的分析,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
這樣通過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通過自己動手練習,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特點,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有效途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學習熱情,根據生活的實際進行適當的競爭活動。”它是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爭環境中往往比平時能更努力地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們總是想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并受到老師的贊揚。因此,在教學中,你可以聯系各種比賽的實際生活組織,如“計算,誰是正確和快速”,“多人,誰有更多的解決方案”,“看,誰的方法更聰明“”做一份工作,看看計算了哪一組人,等等。可以讓學生“展現才華”。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結合生活實際,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深入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生活與數學是緊密相連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結合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初步創新能力。
小組活動可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和探索。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教學效率。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不能在一天兩天內培養出來。教師除了要找到幫助和引導學生的好方法外,還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實用。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表明他們已經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和學習問題。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方法是在生活中運用數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創造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在實踐過程中,要培養和增強學習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應用的樂趣,增強學生對應用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