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術的發展受到不同社會環境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在研究實踐中,為了加深對中外美術的認識,人們應該對中外美術進行對比研究,為更加系統地認識美術提供支持。本文就將中外美術比較分析作為切入點,從不同的角度對比分析,希望能為系統研究美術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中外美術是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衍生的,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并且由于中外美術發展賴以生存的世界觀和哲學背景存在明顯的差異,它們的發展出現了不同的傾向。對中外美術實施比較研究,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美術在不同環境下的發展。一般而言,東方美術更加重視精神追求,美術作品能展現生活的真諦,西方美術則將重點集中到光影的協調、焦點的透視以及明暗布局等方面,這些因素的存在不僅推動了中外美術的發展,還構成了世界美術文化的多元性,具有研究價值。
一、中外美術創作中審美的差異
我國美術具有相對完善的體系,在主客觀創作的選擇中更加重視抒發主觀情感,力求能讓欣賞者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產生心靈愉悅的感受,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主體性特征相對較為明顯。而以西方美術為代表的外國美術則將對客觀現實世界的再現作為重點,在創作方面突出強調理性精神,希望能表現出對人性的崇高追求,客體性較為突出。
我國古典繪畫有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并且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具有特定形象思維的表達方式和繪畫語言,在創作方面要求創作者盡量做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將中國哲學融入其中,展現出詩情畫意的審美意境,力求達到“境生象外”的審美效果。中國畫家在創作實踐中往往能在客觀景物描寫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而構成一種特殊的審美圖式,能將欣賞者帶入獨特的審美意境中。
西方繪畫受到西方古典形式的影響,關注自然,因此將重點放到對真實自然事物和社會現實的再現方面。西方美術創作思想提出將人和物看作是宇宙的主體,因此在繪畫中應盡量展現人和物并列的關系,并從人在自然外的視角進行繪畫,把握自然世界的美,將其在作品中呈現出來。
二、美術選題與表現方式方面的差異
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隨著文學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審美領域也得到了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各國美術創作者在創作作品中能接觸多元化的選擇,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為美術在歷史長河中得以不間斷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中外美術發展過程中,受到多元化傳承因素的影響,其選題和表現方式方面的差異也較為明顯。
中國美術中選題和表現方式受到不同派別的影響。例如,對于中國文人畫而言,在創作方面更加重視文字書寫與繪畫創作之間的關系,創作者在創作實踐中將書法和美術有機融合在一起,在線條的變化中展現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力求達到氣韻生動、寫照傳神的效果。同時,隨著中國美術的發展,相關研究者也嘗試構建了“六法”理論體系,為評價美術作品價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西方美術創作一般將方形畫筆和油性媒介作為主要材料,在創作過程中,每一筆觸往往不會顯現出獨特的意義,其思想內涵主要通過團塊式的圖案和整體性的美感表現出來。在西方美術體系中,主要的表現手法通過造型語言展現,即創作的美術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的覆蓋力,能展示出物品的立體性和重量感等,用筆方面具有暢快淋漓的特色。同時,中西方繪畫色彩方面的差異也較為明顯,在西方繪畫中被看作是靈魂的色彩,往往被中國美術領域看作是媚俗的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西方的繪畫創作重視對自然界中色光變化的應用,能以主觀色彩展現人類的情感世界。
三、側重點方面的差異
中外美術側重點方面的差異主要通過重視表現形式和重視對現實世界的再現反映出來,在對此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人們要注意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系統的解讀。
對于西方美術創作而言,從古希臘時期開始都傾向于使用理性教學的方式模仿和模擬事物,并在繪畫作品中展現。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隨著透視學、光學、色彩學以及解剖學相關學術理論的出現,西方繪畫發展方面受到影響,更加重視再現的創作手法,力圖借助對環境的真實描繪,反映現實世界的事物。在西方油畫創作方面,合理協調光影、色調和明暗關系,有助于展現光影的韻律美,突出創作的立體性和真實性,也有助于在其中融入節奏感。例如,印象派美術創作就強調使用主動的精神合理應用色彩,使色彩發揮出渲染真實世界的作用。在作品中,創作者往往主動使用色彩表達強烈的感受,并且突出色彩所能夠展現的想象力,引發欣賞者在觀察色彩組合的過程中能達到欣賞和觀察自然的目標,進而引起人們的反思。以人體入畫是西方繪畫的另一個重要核心,對于西方領域而言,不論是在雕塑還是在繪畫創作中,都講求在公眾面前將人體的美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人類內心的痛苦、狂喜等情感,感受人性的優美與崇高。由此可見,西方繪畫創造受到西方審美傳統的影響,傾向于創造人體,展現人體的美。
中國繪畫在總體上突出強調表現性,不同的繪畫作品蘊含的思想內涵、象征意義等不盡相同,能達到意在言外的效果。中國美術有重視性靈的傳統,認為在創作方面應該關注審美對象,并由內向外地展現審美對象。“意”和“神”是中國美術創作的核心思想,繪畫的核心觀念是氣韻生動,即要通過抽象線條的合理設計展現獨特的氣韻和審美情趣,在將繪畫者主觀情思融入作品的同時也注重將審美對象內在精神世界呈獻給欣賞者,突出美術創作的整體效果。
四、結語
不論是中國美術還是西方美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經過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獨立的形式,所蘊含的審美意識也不盡相同,在美術作品中能將不同社會環境的文化內容和創作者心理傾向表現出來。在世界文化交流愈加頻繁的當今社會,人們要加強對中外美術形式的研究,促進中西方美術的交流,使其互相融合,推動美術實現現代化發展,創造出更具現代價值的美術作品。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楊昱(1984-),男,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環境藝術設計工程師,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