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壯 翁志媛 張又祥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添加乳糖酶與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6例乳糖不耐受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患兒給予無乳糖喂養,觀察組患兒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添加乳糖酶,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緩解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排便次數低于對照組,體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止瀉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吐奶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臨床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微量元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糖不耐受患兒給予乳糖酶治療,能夠減少患兒腹瀉的時間和次數,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兒體內的微量元素,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乳糖酶;無乳糖;喂養治療;嬰幼兒;乳糖不耐受
[中圖分類號] R72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5(b)-0104-04
Effect comparison of adding lactase and lactose-free milk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lactose intolerance in infants
SHI Zhuang WENG Zhi-yuan ZHANG You-xi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145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dding lactase and lactose-free milk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lactose intolerance in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6 infants with lactose intoleranc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actose-free feed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administered with lactase on the basis of breastfeed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relief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number of bowel move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ody weigh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time of diarrhea and bloating remission, the time of recovery of vomiting milk,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levels of trace elem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dministration of lactase to children with lactose intolerance can reduce the time and frequency of diarrhea,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trace elements in children,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Lactase; Lactose-free; Feeding therapy; Infants; Lactose intolerance
對于嬰幼兒而言,乳糖是其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乳糖進入到嬰幼兒的身體之后,經過小腸乳糖酶的分解,變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嬰幼兒的主要供能物質,半乳糖則是其腦發育的必須物質,直接影響嬰幼兒的腦部發育質量[1]。但部分嬰幼兒由于存在乳糖酶缺乏的現象,以致于乳糖進入其機體之后,無法被分解、吸收,從而增加嬰幼兒小腸腸腔內的滲透壓力,導致嬰幼兒出現腹瀉等現象,嚴重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臨床上,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均是采用喂養的方式進行治療[2-3]。為了進一步探討分析添加乳糖酶與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乳糖不耐受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并對研究結果進行詳細總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6例乳糖不耐受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3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3例;年齡2~7個月,平均(4.50±2.50)個月;腹瀉次數5~9次,平均(7.00±2.00)次。觀察組中,男28例,女25例;年齡1.5~7.0個月,平均(4.25±2.75)個月;腹瀉次數5~10次,平均(7.50±2.50)次。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腹瀉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經乳糖測定,顯示≥++,pH<5.5;②均出現腹瀉,呈水樣、蛋花湯樣,且排便次數>3次/d;③患兒家屬自愿參與研究,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檢查不完善者;②合并其他疾病患兒;③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無乳糖奶粉喂養(雀巢A110),30 ml水加1平勺奶粉進行沖調,奶量應根據患兒的月齡來定。
觀察組患兒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添加乳糖酶(北京世紀盛名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1201,規格:乳糖酶含量>6000酶活性單位/包)進行治療,喂奶之前10~15 min內利用30~40℃的溫水進行沖服,1包/次,持續治療2周。
在此基礎上,兩組患兒均給予綜合治療,即利用金雙歧、整腸生等益生菌對患兒的腸胃進行調理,并利用蒙脫石散對患兒的胃黏膜進行保護;對于病毒感染性患兒,應給予抗病毒治療;對于脫水患者,應補充體液,糾正患兒體內水、電解質紊亂。
1.3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觀察兩組患兒的排便次數、體重、止瀉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吐奶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評定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具體標準如下。顯效:患兒經72 h治療后,排便次數正常,且糞便性狀正常,全身癥狀消失,乳糖不耐受檢測結果呈陰性;有效:患兒經72 h治療后,其全身癥狀明顯好轉,且排便次數減少,糞便性狀好轉,乳糖不耐檢測結果呈好轉或轉陰;無效:患兒經72 h治療后,全身癥狀、排便次數、糞便性質等均未出現好轉,乳糖不耐檢測結果仍為陽性[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對患兒治療3 d,統計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包括脫水緩解率、電解質紊亂緩解率、吐奶緩解率和發熱緩解率。患兒經過3 d治療后,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包括腹脹、腹痛、吸氣、肛門排氣、腸鳴音增加、腹瀉6個方面,每項分值為5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患兒經過3 d治療后,對患兒微量元素進行檢測并進行對比,主要包括鐵元素(Fe)、鈣元素(Ca)、鎂元素(Mg)、鋅元素(Zn)。統計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83.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排便次數、體重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排便次數、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的排便次數均低于治療前,體重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排便次數低于對照組,體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兒治療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止瀉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吐奶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患兒治療3 d臨床癥狀緩解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3 d后的臨床癥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2.5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腹脹、腹痛、吸氣、肛門排氣、腸鳴音增加、腹瀉、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2.6兩組患兒四種微量元素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Fe、Ca、Mg、Zn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6)。
2.7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研究顯示,乳糖可以為嬰幼兒提供20%的能量,是其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并直接參與了嬰幼兒大腦的發育[5]。對于嬰幼兒而言,母乳是最天然、營養最豐富、最容易消化的食物。對于無法食用母乳的嬰幼兒而言,奶粉是其主要營養來源。母乳和奶粉中最主要的糖類就是乳糖,當其進入嬰幼兒腸道之后,一旦其小腸中的乳糖酶分泌量減少,或者乳糖酶活性不高,就會導致進入小腸中的乳糖無法被充分分解、吸收和利用,過多的乳糖就會在腸道內菌群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乳酸、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6-7]。乳酸會對嬰幼兒的腸壁產生一定的刺激,增加其腸道蠕動的頻率。二氧化碳則可以使嬰幼兒腸道內出現脹氣等現象,誘發嬰幼兒出現不安、腸絞痛等現象。因此,相對于正常的嬰幼兒而言,乳糖不耐受的患兒常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腸鳴音亢進、腸絞痛等現象[8-9]。
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嬰幼兒乳糖不耐受主要分為兩種,即原發性和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其中,原發性乳糖不耐受嬰幼兒多出現在6個月內,主要由嬰幼兒腸道內乳糖酶先天缺乏或者活性不足所致,但隨著嬰幼兒年齡的增加,會逐漸出現好轉的現象;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則由小兒腹瀉致使其腸道內的乳糖酶出現損傷,或者活性降低等現象,進而導致其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10-12]。
嬰幼兒乳糖不耐受在我國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導致嬰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重要因素[13]。研究顯示,乳糖進入嬰兒機體之后,在腸道進行發酵,產生了大量的乳酸,而這種乳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嬰兒機體對食物中Fe、Ca、Mg、Zn的吸收率。可以說,嬰幼兒乳糖的攝入量直接影響了嬰兒體內的Fe、Ca、Mg、Zn微量元素的水平,是改善我國嬰幼兒體內Fe、Ca、Mg、Zn狀況的最佳方式。患兒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現象將導致嬰幼兒出現微量元素缺失的現狀,直接影響了嬰幼兒的健康發育;另一方面,乳糖不耐受的患兒還常出現腹瀉的癥狀,并且使得嬰兒的腹瀉遷延難愈,這主要是因為乳糖不耐受的患兒在進食之后,無法將母乳或者奶粉中的乳糖全部消化和分解,使得糞便中的還原糖增加,而滯留于腸內的乳糖會被腸內的細菌群酵解為乳酸、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其中的乳酸對嬰幼兒的腸壁刺激相對較大,增加了患兒腸蠕動,使其產生腹瀉;而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會導致患兒出現脹氣、大便泡沫較多、腸絞痛等現象。
如何有效治療嬰幼兒乳糖不耐受已經成為醫學上關注的重點。就目前而言,臨床上均是采用無乳糖奶粉、添加乳糖酶兩種喂養方式進行治療。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兒的癥狀,改善其乳糖吸收不良的現狀,減少腹瀉的次數,但在研究中發現,通過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的患兒,常需要打破嬰幼兒正常飲食結構,對于母乳喂養的患兒來說,必須要停止母乳喂養1~2周,患兒會出現食欲下降、治療依從性不高的現象;而通過添加乳糖酶的喂養治療方式,無需打破嬰幼兒原有的飲食結構,有利于嬰幼兒的恢復,且治療依從性較高。羅文雄等[14]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乳糖酶治療,乳糖不耐受嬰幼兒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0.6%,臨床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同樣,在陸茹等[15]的研究中也明確顯示,通過乳糖酶治療,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達90.63%,且止瀉天數為(3.25±1.87)d。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添加乳糖酶喂養治療的患兒,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高達96.23%,排便次數低于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嬰幼兒,體重高于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嬰幼兒,止瀉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吐奶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無乳糖奶粉喂養治療嬰幼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均有明顯好轉,其癥狀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對患兒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其體內的Fe、Ca、Mg、Zn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接近于健康嬰兒水平;并且在治療中,兩組患兒均未出現任何不良現象。
綜上所述,對乳糖不耐受患兒給予添加乳糖酶治療,能有效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兒體內的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珺,費奧.乳糖酶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1):118-120.
[2]苑赟.乳糖酶治療小兒乳糖不耐受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2):79-80,82.
[3]田巍巍.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的現狀調查及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25(8):812-814.
[4]艾素梅,劉亞萌,陳春花.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幼兒繼發乳糖不耐受癥的療效及飲食指導[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 38(10):1274-1275,1278.
[5]江愛清,余蓉,陳春花.布拉酵母菌聯合去乳糖奶粉治療嬰幼兒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療效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2):98-99.
[6]胡玉蓮,孫文,金二麗.低乳糖奶粉佐治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并乳糖不耐受癥臨床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14):36-37.
[7]李香梅.無乳糖奶粉在慢性腹瀉及乳糖不耐受腹瀉患兒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9):8.
[8]閆瑞振,常玉芝.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與乳糖不耐受癥的檢測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0):1426-1427.
[9]劉艷.無乳糖奶粉用于乳糖不耐受腹瀉患兒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3):135-136.
[10]邱海燕.乳糖不耐受嬰幼兒的家庭護理指導及效果分析[J].廣東醫學,2015,36(22):3572-3573.
[11]劉暉.乳糖酶輔助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繼發乳糖不耐受嬰幼兒的療效觀察[J].江蘇醫藥,2015,41(13):1574-1575.
[12]楊輝,李小芹,于靜,等.乳糖酶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1):63-64.
[13]李思思.慢性腹瀉并乳糖不耐受癥小兒去乳糖飲品喂養方式的探討[J].護理學報,2014,21(8):56-57.
[14]羅文雄,謝梅,高利偉.乳糖酶治療嬰幼兒腹瀉病繼發乳糖不耐受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6,28(7):153-154.
[15]陸茹,刁志英,徐小祥.乳糖酶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2):23-25.
(收稿日期:2018-10-19 本文編輯:祁海文)